
四、各族群特色服饰
(一)泰雅族,主要分布在台湾北部及中央山脉北部,是个平权的社会,由具有聪明才智及领导能力的人担任部落领袖。男子勇武善猎,女子长于织布。男子服饰可准确地反映出穿着者的社会地位及财富,而部落妇女的社会地位及才能则依据织布精巧来评定。泰雅人相当喜爱贝壳做成的饰品,他们的首饰、耳饰、胸饰、臂饰、腿饰皆可见贝壳元素。泰雅勇士拥有一种独特的、通体以贝珠进行装饰的礼服——珠衣。贝珠是以砗磲蛤磨制而成的很小的圆柱状白色珠。一件贝珠衣约用数万粒贝珠缀饰,一般重达二至三公斤,加上铜铃等配饰,最重可达六、七公斤,极尽奢华。泰雅族虽无阶级制度,但其珠衣却象征着社会地位与财富,是族长或勇士们最贵重的礼服,过去仅在出战及出草凯旋时穿戴。
(二)赛夏族,赛夏族古称“狮设族”,大致分布于台湾新竹县五峰乡大隘村与苗栗县南庄乡东河村交界处的鹅公髻山。矮人祭(pastaai)是台湾原住民中的特殊祭典之一,也是只有赛夏族才有的祭典。矮人祭典每两年一次,每十年有一次大祭,传统上由朱姓家族担任总祭司,全族的部落同盟一起举行。祭祀时,参与族人皆佩戴臀铃。臀铃,赛夏族语称为“tabaa’sang”,意为“制造声效”,男女皆可佩戴。臀铃多数呈三角形状,主体部分用棉布包裹而成,棉布以上装饰镜子、珠子、亮片等,棉布下缘缀饰珠链、竹管、铃铛、子弹壳等。穿着时,将臀铃上缘的背带从背后分别跨过双肩系在腰后,似背书包状,祭祀时配合舞步使臀铃发出清脆的响声,故又称“背响”。
(三)布农族,分布于南投、花莲、台东、高雄等地区中,海拔一千五百米以上的高山,是典型的高山族群,约五万多人。布农族人称百步蛇为Kaviaz(卡飞阿),是“朋友”的意思,是故传统服饰上的图案均仿自百步蛇背脊纹,即菱形纹。以山田烧垦和游耕为生的布农人,对于农作的祭仪复杂而隆重。布农人相信,祭仪的歌声越优美,天神越高兴,当年的小米就会丰收。布农族祭仪时演唱的《Pasibutbut(祈祷小米丰收歌)》被世人称为八部合音,演唱者均为成年男子,着盛装出席。由于男子演唱时必须面对面围成一圈,所以妇女们将装饰的重点放在了衣服的背面,一种相当常见的作法,是在背部腋下部分施以一道横向挑织菱形花纹。
(四)邹族,居住在嘉义县阿里山乡,人口约六千人,目前存有“特富野”、“达邦”两个部落八个村落,部落事务及祭仪活动皆以男子会所“库巴”(kuba)为中心。以猎物的兽皮作为服饰材料是鄒族的特色。皮制品包括皮背心、皮披肩、皮袖套、皮后敞裤、皮鞋、皮制胸饰等。在盛装时佩戴插有兽羽的皮帽是邹族成年男子的显著特征。这种皮帽通常采用较软的动物皮如鹿皮进行制作,取两片水瓢型鹿皮将拼接一齐后将中间缝合呈半球形,在底部使用贝片、白纽扣、贝珠等进行装饰,同时帽顶插上一至四根兽羽,以彰显英武勇敢。羽毛过去多用鹰羽或鹫羽,现多用帝雉的羽毛。
(五)鲁凯族,主要分布在台湾南部中央山脉东西两侧,约一万多人,与排湾族一样拥有着严谨的社会制度,分为头目、贵族、勇士、平民四个世袭等级。鲁凯族刺绣技艺精湛,是因为贵族阶层无需参加繁重的体力劳动,女子获得充裕的时间专心制衣。在鲁凯族的众多刺绣技法中,缎面绣是鲁凯族特有的难度较高的刺绣方法,每一条线无论长短,必须整齐并行排列,不能重叠,不能有间隙,一旦绣错,只能拆掉重绣,费时费工。绣面讲究光滑整齐,花纹多以菱形为主,取自百步蛇背脊的纹样;颜色以红、黄、绿三色为主;部位多在领围、袖口、袖山线、裙缘、右襟及前襟的两端等处。
(六)排湾族,发源于台东县内的大武山,以南台湾为活动区域,分布地区包括高雄县市、屏东县、台东县境内,人口约八万余人,是台湾第二大原住民族。社会阶层分为贵族、士、平民,每年举办一次丰年祭,每五年举办一次盛大的五年祭。早期男子短上衣前襟中央施以整齐的花纹,李莎莉在书中推测,施加这种花纹的形制及目的,可能与明清时代官员朝服前胸、后背施加的方形“补子”相似,意在彰显威信美德。后来随着族人审美的变化,多在上衣的前襟、两侧开叉处、下摆皆施以花纹,纹路以人形纹(人头、人像)、兽形纹(蛇、鹿、豹、狗等)、植物形纹(花、草)、几何形纹(三角形、方形、菱形、太阳形、宇宙形纹)为主。这些纹饰几乎遍布整件服饰,且男女皆可穿着。
(七)卑南族,居住在台东平原的卑南乡一带,人口约一万人。卑南族男子有着严谨的年龄阶级与会所制度,不同年龄层次的男子服饰不相同。早期多以麻布为原材料,现今以棉布为主要制衣材料。服饰纹饰通常以鲜艳的红、黄、绿三色为主色调,夹杂黑、白、蓝等色突显出类似蛇鳞状的多层菱形纹,并搭配细致的十字绣花纹形,是卑南族服装上的一大特色。花环是卑南人节庆时的必备装饰,男女戴法不同,女子佩戴时前高后低,男子则是前后平行。它是妇女对男子表达爱意,对长老表达敬意的最佳方式,卑南族男子头上的花环越多,代表其受到族人欢迎或尊敬的程度越高。
(八)阿美族,分布区域广,从花莲到台东一带均可见族人身影,人口约十七万人,是台湾第一大原住民族。早期服饰材料以麻线、楮树树皮、香蕉树皮为主,而后改用棉布。今天最常见的台东阿美女子舞衣是二十几年前由瑞士籍魏克兰修女设计的。舞衣包括带有亮片白羽毛的环形头饰,霞披,流苏裙,流苏裙多用于盛装时系最外面,虽尺寸大小不一,但下垂的流苏必定是五块,且左右颜色对称排列,最外缘两块颜色一致,中间一块两侧的两块颜色一致。
(九)达悟族,居住在台东南方49海里的孤岛上,与其他民族几乎隔绝,故保存最多固有文化,服饰也最具特色。由於兰屿终年潮湿炎热,雅美人的传统服饰十分简单,男性平时仅以丁字带缠扎下半身。丁字裤的种类有三,庆典用、工作用和平时用。雅美族男子穿上丁字裤的第一天,父母亲会为其举行小小的庆典,且一整天不需要工作,待在家里过“吉祥日”。盛装时,上身着一件无襟无领蓝白相间的横条织纹短上衣。男子一旦出门必须全副武装,上身穿藤制盔甲,头戴藤帽,配匕首,手握长刀(或执长枪),这样打扮为的是害怕路上碰到魔鬼。
参考文献:
[1]施翠峰.台湾原住民身体装饰与服饰.国立历史博物馆.
[2]李莎莉.台湾原住民衣饰文化.南天书局有限公司.
[3]洪圣英.康熙台湾舆图.南投市: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中部办公室.
[4]姚德熊.拾穗九族 拾缀台湾原住民的文化掠影.九族文化村.
[5]陈雨岚.台湾的原住民.远足文化.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期刊简介: 《种子科技》(月刊)创刊于1983年,曾用刊名:(种子通讯)是中国种子协...
期刊简介: 主管单位:吉林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期刊简介: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是我国第一份、也是唯一一份面向工程教育研究的全国...
主管单位:湖北省国资委 主办单位:湖北省经济干部管理学院 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 国...
主管单位: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主办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出版地:甘肃省兰州市 国际标...
主管单位: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山东省教委 国内刊号:CN 37-1025/G4 国际刊号:IS...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