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从“无我之境”到“有我之境”(2)

时间:2014-08-20 11:50 来源:发表吧 作者:陈端 点击:

  (二)清中晚期瓷器绘画之“有意味的形式”

  清代中晚期瓷器更趋精细,追求绘画意境发展而为追求一种“有意味的形式”,此时,对于绘画意境美的追求不再放在客观对象上,而是完全放在主观意兴上。例如,其图案纹饰渐趋繁缛,有一种物极必反的趋势。瓷器绘画风格拘谨,缺乏生气,仿旧者多,创新的少。多见寓意百花呈瑞的意思的“万花堆”和“锦上添花”的图案,追求“画必有意,意必吉祥”,例如:羊寓意吉祥、桃子寓意寿、松鹤寓意长寿、牡丹寓意富贵、石榴寓意多子、蝙蝠寓意福等等。此时主观的意境要求压倒一切,过犹不及的弊端流露出来,清代瓷器开始走向衰败。

  因此,纵观清代瓷器绘画的发展,从清早中期的鼎盛发展到清晚期瓷器的衰败,可见,尽管构思、形象、主题一脉相连,但意境追求却截然不同,它们是各不相同的“有我之境”。

  四、明清瓷器绘画意境成因分析比较

  (一)明之浪漫思潮与清之仿古主义

  魏晋时期是意识的觉醒,随着商品经济的大发展,明代可以说是市民主义的萌芽觉醒,近而带来宏大的浪漫主义思潮。这一时期,出现李贽、王阳明,出现三袁兄弟、汤显祖、冯梦龙、唐伯虎。所以说“这不是一两个人、而是一批人,不是一个短时期,而是迁延百余年的一种潮流和倾向。如果要讲中国文艺思潮,这些就确乎够得上是一种具有近代解放气息的浪漫主义的时代思潮。”②清初时代之盛,清朝全面集成中华传统文化,满族的清代皇朝图霸中原时,有一贯的尊崇汉族文化和崇信儒学的战略方针。为了统治的需要,康熙皇帝从小就受父辈熏陶笃信儒学,清初即奠定了清之仿古,学古的基调。

  纵观明代瓷器绘画中龙纹图案的发展变化可见,从洪武、永乐时期凶猛可怖的龙形象到成化时期温文尔雅的香草龙再到后期不再狰狞的龙纹形象。清代,龙纹的神圣感淡化,仅作为图案使用,有传统龙纹,还有夔龙纹、蟠龙纹、螭龙纹则是直取商周纹样。此外,清瓷器山水画也集中体现在“仿”字上。乾隆时期书篆书款,也是追求古意风气表现。最客观的表现要数《清档》中常见皇帝专门对某种瓷器的“照某某样仿某某件”的旨令,“清康熙多仿明嘉靖,清雍正多仿明永乐、成化,清乾隆多仿明宣德”③。

  (二)明之官窑独盛与清之官搭民烧

  明代早、中期,景德镇瓷业处于绝对的领跑者地位。官窑纹样都是经过精心设计和严格筛选的,图案布局严谨,民窑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官窑的、影响,但总体上保持着清新自然的绘画特点,用笔流利洒脱、点染生动错落、绘画豪迈奔放、挥洒自如,此时不论官窑还是民窑,瓷器绘画的总体风格是无意识的意趣表达,属于“无我之境”的表达。

  明代官窑在万历三十六年停烧以后,官窑制品基本不见踪影,到康熙恢复官窑的这段时间里,中国陶瓷史实际上等同于民窑的发展史,在清新自然、简洁明快这一恒久不变的民窑主旋律下进行继承与发展、发扬与光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官窑和民窑有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

  至清时期,生产体制是“官搭民烧”,瓷器成为商品,即所谓“官民竞市”,促使瓷器的品质追求,符合大众审美,有意刻画的诗情画意属于有意为之的“有我之境”,直入中国绘画“气韵生动”境界。但是到了后期,仍然无法避免刻意为之的恶果——“过犹不及”、“务极华丽”,细小的图案密密排列,种种细节营造热闹气氛,很大程度上符合市井的审美格调。

  (三)明之文人思想与清之满学汉文

  瓷器将审美的深沉思想用到恰到好处,可以说是瓷器兴盛的原因之一。明清时期的水墨画与元代隐逸思想下的水墨画不太相同,明代画家走出山林,在社会中登场,个性表现的文人水墨大写意以不可阻挡之势奔泻而来,睥睨一切、法出自我的共识很突出。

  明代这股自由解放的浪漫思潮,在满清帝国建立后消亡,偏居一隅的少数民族带来相对狭隘的统治,新政府建立初期,致力于学习汉族的大潮流下,文化艺术也繁荣发展。刻意为之的“有我之境”在此时彰显,学习前人的努力不能长期掩盖内里保守的思想,经过清初的大发展,自由解放被全面打压下去,闭关自守渗透到各个领域,也包括工艺美术。与明朝突破传统的解放潮流相反,清朝盛极一时的是全面的复古主义、禁欲主义、伪古典主义。

  乾隆晚期的“文字狱”更是给文艺领域的发展以极大的阻碍,封闭的社会环境、谨慎的文人纷纷转向死板的“考据学”,亦影响到清代手工业。清初大发展后,仅景德镇发展稳定,无较大突破,数量多、种类繁,但是不论釉色、纹饰还是器型等均大多刻意仿制古人,有意制造传统风貌。整个瓷器发展进入毕业论文格式“有我之境”,美感韵味大不如明朝“无我之境”的自然流露。

  注释:

  ①张浦生,霍华.瓷器鉴定[M]:壹.印刷工业出版社,2012.184.

  ②李泽厚.美的历程[M].读书.生活.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2012.203.

  ③张浦生,霍华.瓷器鉴定[M]:贰.印刷工业出版社,2012.184.

  参考文献:

  [1]汪庆正.中国陶瓷研究[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

  [2]冯先铭中国古陶瓷图典[M].中国文物出版社,1998.

  [3]张浦生,霍华.瓷器鉴定[M]:壹.印刷工业出版社,2012.

  [4]张浦生,霍华.瓷器鉴定[M]:贰.印刷工业出版社,2012.

  [5]李泽厚.美的历程[M].读书.生活.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2012.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陈老师:275774677
张老师:1003180928
李老师:610071587
刘老师:1003160816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