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论中国绘画中的情感

时间:2014-08-15 13:43 来源:发表吧 作者:国画 余荣 点击:

  摘 要:在真正的绘画厉程中,每个执笔的人都在阐述一种对生命对万物以及对整个世界的见解与看法。世界偶尔苍茫,偶尔奇妙,偶尔残酷,总之它是多变而不墨守成规的。这种种多面诞生出了很多难以言表的东西,这些东西在沁人心脾的过程中升华出人类灵魂深处的种种悸动,这是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物质状态,最终在历史的沉淀中塑造成了生命蠕动的意义。这种状态既是情感,被赋予其情感的作品是高尚而唯一的,笔者借用罗中立、方楚雄、袁武三位画家及他们在自身艺术追求的过程中一直寻找的东西,在此阐述国画中情感的重要性与意义。

  关键词:绘画情感;作者经历

  中图分类号:J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8-0017-02在1991年四川美术出版社编辑的一本转体书《花香自有蜜蜂来》中,讲述了近代艺术家李可染、徐希、贾又福、李苦禅等人一生对绘画的追求与他们持之以恒的足迹。他们对艺术的信仰支撑出了一生的历程,在困境与机遇中的态度,使人读出了真正的作品必须出于每个人对万物读解过程中那一瞬间心灵深处的顿悟。那是一种画家在其思想境地中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蜕变。浓缩了人生经历的一笔笔收获,无比珍贵。例如蒋兆和的那些以饥荒年代为背景的绘画作品,在灾民的表情上刻画出的疲乏,痛苦,麻木,倔强、希望是一致的!通过他们的作品可以跨时空去追溯很多历史中晚辈人所错过的故事,从而他们的作品在历史的长河里不朽。绘画来源于人类对生命、对自然一触即发的情感。

  一、亲情——罗中立

  罗中立的《父亲》是一幅饱含着天下父亲所有情感和形态的真挚之作,在这幅作品的绘制过程中,也曾受到过当时政治社会的影响,画面中父亲的裹头布右侧插了一支圆珠笔,为的是体现那个时代人民对知识求索与追求,其实也在响应当时政治情形的要求。但这一点并不是这幅画中的主旨,《父亲》一画是罗中立在美国画家克洛斯巨型肖像画的启发下,采用照像写实主义手法画中国的一位普通的,贫困的,苦涩的老百姓,人物的形象是人们再熟悉不过的老年农民形象,老人枯黑,干瘦的脸上布满了象沟壑,又如车辙似的皱纹,深陷的眼睛露出了凄楚、迷茫又带着恳切的目光,象是在缅怀过去,又象是在期待未来,让人感受到那牛羊般的善良目光的“通视”。干裂、焦灼的嘴唇似乎已被封干许久,仅剩一颗门牙的嘴里不知饱尝过多少的酸、甜、苦、辣,尤如耙犁一般的破伤的大手捧着一个破了又被重新锔起的粗瓷碗在喝水,细小毛孔里渗出的汗珠不知已滑落多少,稀疏口胡须,还有那象征着悲剧色彩的苦命痣,都无不打上了他艰苦劳动,生活悲惨的的烙印,站在这幅巨大的肖像画面前,会使人们感到了他身上特有的烟叶味,感到他的肌肤在颤动,他的血液在奔流,叫人们思考,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激起广大观众的共鸣。面对《父亲》,使人感到这是一个饱经苍桑,却又永远对生活充满希望、期待,有着乐观精神和坚韧的奋斗力的普通老农民,在他身上汇集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的百折不屈的创造力,这种强烈的视觉效果在观众的心中产生的是一股平凡而又伟大的情感,是憾人心魄的,正是罗中立毫不遮掩的把农民最朴实的“丑”真实的表现出来,才使得“父亲”的形象更加真实可信、有血有肉。就像他曾说的:“越过那个时代(中国20世纪80年代,“十年文革”结束不久。作品将上一代人父亲的形象街浓缩于此,包括那不伦不类的圆珠笔都充满意义,它可能是败笔,是政治符号,但是它佐证了“文革”后,中国艺术在思想解放的道路上走得如此艰辛,它让下一代的人们反省,不要走回头路,不要重演历史笑剧。)再也没有《父亲》这样的作品,即使再复制也没法了”。这些都深刻的体现出了画家对天下父亲的爱!这是一种深沉而赤热的感情。

  二、故乡情——方楚雄

  世人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句真理阐释出了每个人内心的起点。在广州美术学院方楚雄教授的笔下,自然是美丽清幽的,人们总可以在他清新淡雅的画面中嗅出最干净的空气,方楚雄教授善写生,他笔下的每一副作品大多创作于他的写生时,《岁月》、《鼎湖山中》等优秀作品就是在他写生时所作。他的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展,从第六届至今一直未断过。方楚雄教授1950年生于广东汕头,1978年毕业于广东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是个善于捕捉自然美的人,他的花鸟画精致细腻,好似毫不保留的把自然中的所有美好尽收笔下,其实这其中包含了方教授对南方自然地带植被特征的深深眷念,他曾经多次把家乡的一草一木写如画中,那些茂密无穷,生机盎然的作品每一幅都散发着他对故乡深沉的爱。

  方楚雄教授曾在一次回乡中创作了一幅很特别的作品,说它特别是这幅作品的构图、再次就是画面中的主体——井,井口!这种构图在绘画中是大忌,但是由于其深厚的功底,这幅画被他营造得别具一格。这幅作品有种难以言喻的美,不是画面更多的细节而是画中之情,那一口古老的井,养育了多少代人,在岁月的蹉跎中,泛满怀旧的影像,“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家乡水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繁衍、成长,在时代的进步中,井越来越少,那些甘甜纯净的泉水最终被矿泉水取代,变成了人们泛黄的记忆,这些天然的美慢慢消失在这个时代。所以这幅画饱含了画家对“家”对“老时代”的追思,于是他为这幅画起名为《故乡水》。《故乡水》似乎承载的已不再是一幅绘画作品的意义和符号,更多的还是画家细腻而真挚的那颗赤子之心。每个内心溢满感情的人都会在冥冥之中发现那些与之契合的美,这正是最原始的感悟,也是最令之动容的东西,这种东西往往会引起共鸣,勾起他人内心的声音,从而体现出作品的真正价值与意义!

  三、乡里人之情——袁武

  在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以后,他的“高密东北乡”随之走火。的确,小说里的高密并非现实,但是正是自己从小在高密成长,莫言才会有那么多的故事写,那些人或物原型自脱不开乡里人民,高密村人的淳朴、憨厚、滑稽、幽默都给了莫言的作品无限的创作灵感和源泉。绘画中也一样,文学是文字艺术,国画是水墨艺术。曾有多少人不停追溯过那些曾经在自己成长地方见过的各色各样的人民,他们的一点一滴都在感染着画家的心,这种感情,像是对同胞的赞美与爱。带着一点点的心疼,又有一点点的赞美!袁武就是这样的一位画家(1959年生于吉林省吉林市,1984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1995年硕士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他的作品每幅都在水墨间流露出不凡,常常给人一种憨厚质朴的感觉,每个人物都透着一种岁月,在沧桑中同时赋满生命,东北农人的每个表情都被他深刻写下,袁武水墨人物形象大多“一脸严肃”、沉静、沉郁、仰天长啸、怒不可遏。但事实上,他最动人的东西就在于对这些事物的严谨态度,他曾在《心路》一文中说:“提起画笔,我从来不敢说随意、好玩、更不能说飘逸,从学画时的艰辛到今天每搞一件作品时的艰难,我一直体验着画一张好画的不容易,一直感受着一件好作品的高境界是那么渴望而不可及。”

  袁武的作品中,更多的是呈现了他记忆中对所有东北农人的爱意,但不是悲悯!《在海边》就是这样的一幅作品,憨厚的老渔民在海边真情流露出一种喜悦,被画家捕捉升华,他们或许大多时候穿着破旧棉袄,灰布衬衫,可在历尽岁月之余,他们更多体现了人生的乐观态度和幸福,单纯干净的心灵!

  东北人的气息感染着他,于是他成为了家乡人的记忆盒子,把每种人的点滴形象统统集于笔下。同时他也把这种质朴赋予在了自己的绘画中,《母亲看我画小平》中,画家是把处在现今这同一时代的不同世代的国人对一位伟人的怀念之情浓缩在画家的老母亲和这幅画上。同样的笔感,赋满着时代历程的气息。

  袁武作品中的情感,老牛与老人,枯草和棉袄,每一寸都在呈现他那对农民的不凡情感和关注,在他特别笔触和墨色的渲染下越发迷人。从而说明这些作品不经意间变得万分动人。

  四、结语

  无情的东西是乏味的,无爱的心灵是干瘪的,使人为之动容的东西才赋满生命,画中有情,情在画中,画者入情,沁人心脾,这才是内涵。画中内涵是一种情愫,一种感受,也是种历程,更是种醒悟,没有去经历,去扑捉,去积累,去学习,去沉淀,去升华,就无法成为真正的艺术者,赋满情感的画作令人潸然泪下终成不朽。

  参考文献:

  [1]四川美术出版社责任编辑.花香自有蜜蜂来.四川:攀枝花新华印刷厂,1991年11月.

  [2]《中国书画》2007特刊,北京:中国书画研究院主编,中国杂志社.

  [3]方楚雄编著.中国花鸟画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4]张大川,王富弟责任编辑.当代名家图典·花鸟卷.四川:四川美术出版社,2010年.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陈老师:275774677
张老师:1003180928
李老师:610071587
刘老师:1003160816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