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论陶渊明田园诗与辛弃疾农村词思想主题的异同

时间:2014-08-15 13:31 来源:发表吧 作者:杨秋玲 点击:

  摘 要:陶渊明是东晋时期最伟大的诗人,他创作的田园诗是我国诗歌史上的瑰宝。而生活在南北宋之交的伟大词人辛弃疾受其影响,也创作了大量的农村词。他们的作品中所表达的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具有极大的相似性,不禁令人满生好奇。本文着重从他们的生活经历、与田园生活的融合程度等方面对照着来看两位伟大文人思想主题的异同。

  关键词:陶渊明;辛弃疾;田园诗;田园词;思想主题

  中图分类号:I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8-0009-01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创始人,现存诗歌120多首,其中最富独创性、影响最大的是反映乡村风光和农村生活的田园诗。而辛弃疾是田园词的集大成者,将近20多年的农村闲居生活,对农村的情况、对农民生活都有较深刻的了解,这使得他的农村词的成就能高出前人。在闲居信州上饶期间,他在创作中,经常提到一位诗人——陶渊明。据袁行霈先生统计,《稼轩词编年笺注》存626首词中吟咏陶渊明,提到陶渊明,明引暗用陶诗陶文者共60首,占十分之一。由此可见辛弃疾闲居期间对陶渊明的诗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辛弃疾的农村词与陶渊明的田园诗的思想主题会具有哪些异同呢?下面笔者将展开详细论述。

  第一、陶渊明和辛弃疾都具有农村生活的经历,但是前者为“隐居”,后者为“闲居”,理想追求不同。

  陶渊明生活的晋宋易代时期,群党纷争、仕途险乱。《杂诗》其五中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可见早年的陶渊明也渴望建功立业,大济苍生。但到了晚年,《宋书·陶潜传》载:“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职。”陶渊明不为世俗所困,坚定的归隐之心可见。《归园田居》其一就描写了归隐后的生活。他重返大自然的喜悦有如鸟儿冲出牢笼,全诗流露出一种心灵解放的舒畅,对“田亩”、“草屋”、“榆柳”、“桃李”等田园事物充满了无比热爱之情。“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二句又凸显出总结三十年的仕途之路,终归是个“误”字,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又如《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二句表现诗人超脱的的心境,忘情于自然。

  而南北宋时期面临着北方少数民族的侵略,辛弃疾一心抱着收复中原的决心,但偏安的南宋统治者昏庸无能,致使他罢官闲居农村二十年之久。在此期间创作了大量的农村词,与词人此时的心境有很大的关系。著名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全词围绕“愁”字展开,就道出了辛弃疾创作思想的变化过程,由年轻时的“少年不识愁滋味”到“欲说还休”的心境变化。可见辛弃疾仍抱着抗金报国、收复失地的心愿,一有机会还是会出仕。之后,辛弃疾虽被起用为浙江安抚史和镇江知府,但由于南宋统治者昏庸腐朽,最终含恨而死。

  以上,可以看出陶渊明和辛弃疾都在农村生活过很长时间,但是前者为“隐居”,后者为“闲居”,源于社会背景的不同,也体现了归隐与出仕的理想追求的不同。

  第二、陶渊明和辛弃疾都描绘了农村的生活场景,但前者是躬耕者,后者是旁观者,理想追求不同。

  陶渊明在隐居生活中和普通老百姓一样成为躬耕者,并且和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归园田居》(其三)就描绘了一个“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早出晚归辛勤的劳动者的形象,虽然成绩不是很好“草盛豆苗稀”,但是满怀“但使愿无违”的农耕好心情。《归园田居》(其二)更写出了他和老百姓有着共同的语言——共话桑麻,关系融洽、亲热,不再是一位士大夫,完完全全变身为农民身份。

  辛弃疾也写了大量和老百姓在一起的佳作,也表现了对安静祥和的百姓生活的热爱,但是在他的词中,我们只看到了旁观者的辛弃疾。如《清平乐·村居》一词中就描绘了一家五口安居乐业的画面,词人与词中的人物没有对话,只是站在旁边乐农家之所乐。再如《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描绘了一幅丰收的喜乐图景,辛弃疾是作为一位观察者看到农民大丰收发出的赞美之情,并没有参与到农民的播种与收成的农耕中。由此可见,辛弃疾在农村生活的二十年里依然过着士大夫的生活,与农民的生活的融合程度远低于陶渊明,而仅停留在观看、交流层面,而未真正参与到农村生活中,这一切都源于他仍抱着再次出仕,而不愿沦为一介早民的信念。

  结语:陶渊明和辛弃疾两位伟大的文人都描绘了安乐祥和、怡然自得的农村田园生活。但是同中有异,陶渊明在田园诗中表达的是对归隐生活的喜爱之情,躬耕南阳,与老百姓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而辛弃疾的农村词,一部分体现的是被迫闲居农村的失意愁苦之情,另外一部分则以旁观者的身份赞叹安居乐业的农村生活,而自己却依然不忘官职身份,与老百姓融合程度远低于陶渊明。这一切的不同都体现了理想追求的不同,陶渊明坚持归隐,而辛弃疾一心想抗金报国,坚持出仕。最终源于社会环境的不同使然,陶渊明生活的是群党纷争时代,士人朝不保夕,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而归隐实乃气节之人。但是辛弃疾则生活在国家民族危亡的时代,统治者腐朽无能,具有经济学论文爱国志气的辛弃疾一定会坚持出仕,收复中原的,所以这也决定了辛弃疾与陶渊明理想追求的不同。

  参考文献:

  [1]曹础基.中国古代文学史.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2]辛弃疾词鉴赏.齐鲁书社,1986年.

  [3]薛祥生.稼轩词选注.齐鲁书社,1982年.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陈老师:275774677
张老师:1003180928
李老师:610071587
刘老师:1003160816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