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现实的逃避

时间:2014-08-11 11:33 来源:发表吧 作者:吕佳 黄德志 点击:

  摘要:施蛰存的《梅雨之夕》融合了心理分析、内心独白、象征等多种现代主义小说元素,成功塑造了一个城市中孤独矛盾的主人公形象。本文以现代主义为切入点,从怀旧心理和人性矛盾两个方面探讨《梅雨之夕》所表现出的现实逃避情感。

  关键词:施蛰存《梅雨之夕》现代主义

  施蛰存作为“廿世纪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创者”①,他在作品中广泛运用西方现代主义创作手法,着眼于人的内心世界,注重自我意识的变化。《梅雨之夕》是施蛰存心理分析小说的代表作之一,文章通过大量的内心独白塑造了一个孤独矛盾的主人公形象。作者将《梅雨之夕》的阐述置于朦胧的雨景中,并结合现代主义的创作手法,对主人公进行了全面的剖析。主人公“我”虽然身处上海这个现代大都市,行为和心理却与多数都市人不同。这一系列与大都市格格不入的表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主人公逃避现实的心理,作者运用现代笔法将这种心理从语言中慢慢流露出来。

  一、怀旧心理

  《梅雨之夕》这篇小说主要是围绕“雨”和“少女”这两个意象而展开,主人公的心理变化正是在遇到“雨”和“少女”的过程中一点点延宕开来。这两个意象的安排除了情节发展的需要外,象征手法的巧妙运用也表现出主人公的怀旧心理。

  首先,“雨”象征了主人公对过去生活的眷恋。小说一开始,“我”便表现出对“雨”的不“嫌厌”,甚至认为漫步雨中、欣赏雨景也是一种娱乐,这与多数都市人的看法不同。上海的快节奏生活使得多数都市人早已习惯快速浏览四周风景。面对下雨,都市人也常采取躲避的方式,乘坐电车,或避于屋檐下。但“雨”在“我”的眼中并不是急于躲避的灾难,而是具有诗意的美景。从“我”遇见少女后的内心独白中可以发现,“我”应该是苏州人。苏州较于上海是一种慢节奏的生活方式。姑苏的雨景往往值得回味,撑着伞漫步在青石板路上,粉墙黛瓦,一派静谧。对于一个刚来上海“三四年”的“我”而言,过去的生活习惯不可能完全放弃,人在潜意识中往往会无意识地保持某种习惯,更何况“我”在同事多次劝告后依然如故,可见“我”是有意识地维持着过去的生活方式。

  而“少女”这个意象则是将主人公所怀念的过去生活具体化了。“我”在得知“少女”是苏州人时,“我”想起了初恋的少女,以为眼前的“少女”是自己的初恋。这时,“少女”不再只是路上偶遇的陌生女子,她勾起了主人公过去的记忆,她在主人公的眼中已经成为了初恋的象征。然而,当“我”得知“少女”姓刘时,这不是初恋的姓,“少女”的初恋象征开始渐渐模糊。眼前的“少女”从美丽的化身变为 “一个不相干的”女子,嘴唇也太厚了一些。小说中,“少女”的形象从陌生女子变为初恋,最后又变回陌生女子。“少女”的出现打开了主人公童年美好的记忆,使“我”的回忆依托于眼前的女子不断浮现。最后,“少女”不是初恋的事实也使“我”的思想不得不归于现实。

  小说中主人公的行为和思想总在不经意间流露出对过去的怀念。主人公的情感倾向也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施蛰存幼时随父母居住在苏州醋库巷,8岁时举家移居松江。童年的记忆在他的脑海中尤为深刻,他即使年逾古稀时,也还吟诵“青梅竹马旧游侣”②。幼时的回忆无论是对于施蛰存还是他笔下的人物都有着不可磨灭的痕迹。但在《梅雨之夕》这篇小说中怀旧不仅仅是一个时间概念,它也是一个空间的矛盾对立。施蛰存曾说过:“我只想到静穆的乡村中去居住”,“不必再在都市中为生活而挣扎”。③乡村与都市代表着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前者简单安静,后者繁华喧闹。小说主人公虽然身处现代都市,“心底里仍有一丝抹不掉的乡村文化记忆,由此,也滋生一种对都市社会的冷淡感与不适应性”④。小说的主人公喜欢在雨中漫步,试图寻找过去宁静的乡村生活,少女的出现让他以为自己遇见了初恋。当幼时的生活方式和情感一下子出现在“我”的面前时,“我”仿佛重新回到了过去。然而,最后的现实却使“我”美好的初恋幻想破灭,过去的记忆也依然是虚无缥缈。

  二、人性矛盾

  《梅雨之夕》充分借鉴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小说主人公的行为与思想往往是在“利比多”(Libido,即性本能)的驱使下发生的。“我”潜意识的思维使得“我”在雨中细致观察周围的一切,从而遇上了一位躲雨的少女。从雨中遇上少女,并送少女的过程来看,“我”的内心充满了对现实的逃避情感,希望从少女身上得到本能的慰藉。然而,“我”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本能欲望又表现得十分尴尬。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陈老师:275774677
张老师:1003180928
李老师:610071587
刘老师:1003160816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