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地名是一个语言应用问题,反映了当地的自然环境、文化风俗。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出发,研究重庆地名语音特点,结构特点,从中发现重庆地名的特色和规律,并进一步探求形成这种地名特色的文化背景,发掘社会文化和语言现象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关系。
关键词:地名;重庆;方言;社会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7-0181-02一、重庆地名的语言特点
(一)语音特点
重庆地名都是多音节词,从目前收集的语料来看,没有发现单音节的地名。重庆地名的音节情况如下:
双音节:双碑、南坪、江北、井口、南山等。
三音节:九龙坡、观音桥、较场口、朝天门、解放碑、牛角沱、上清寺、五里店等。
四音节:上肖家湾、下肖家湾、上曾家岩、下曾家岩等。
五音节:学田湾正街、枣子岚垭村、化龙桥山村等。
六音节:临江门顺城巷、曾家岩水井湾等。
七音节:石坪桥横街后街、沙坪坝南街一巷等。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重庆地名语音结构以三音节占绝对优势,而四音节、五音节、六音节、七音节虽然也占有相当的比重,但基本上是由双音节和三音节地名组合派生而成,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在双音节和三音节地名前加“上”、“下”,或者后面加上“村”、“新村”、“正街”、“后街”、“路”、“巷”等词。重庆地名的语音结构基本上符合现代汉语的音节结构规律,简洁,便于记忆。
(二)结构特点
重庆地名大多采用“专名+通名”的结构。“通名概括该地的共性特点和地理实体类型;专名则体现该地的特殊性,与共性特点相区别。简而言之,即通常所说的‘专名定位,通名定类’。”
1.语言学家李如龙先生将通名分为:自然地理实体通名,聚落通名,人工建筑地物通名,行政区划通名。由于上文中提到,重庆地名复杂多样,重庆地名的通名也比较丰富,下面是比较常见的重庆地名通名:
桥:化龙桥、杨公桥、新桥、远祖桥
口:大渡口、瓷器口、井口
门:朝天门、临江门、望龙门
寺:天星寺、鸿恩寺、龙头寺
碑:双碑、解放碑
院子:唐家院子、郑家院子
溪:茄子溪、虎溪、龙溪
山:歌乐山、缙云山、凤鸣山
坪:南坪、大坪、黄桷坪
坝:大石坝、珊瑚坝、菜园坝
湾:梨树湾、大田湾、黄桷湾
洞:渣滓洞、鱼洞、洪崖洞
岗:袁家岗、七星岗
坡:石井坡、前进坡、光荣坡
沱:唐家沱、李家沱、牛角沱
沟:大河沟、大溪沟、长春沟
坎:小龙坎、矮梯坎
岩:曾家岩、马家岩、高滩岩
村:堆金村、大兴村、红岩村
这些通名中,自然地理实物通名占了绝大多数,其次是人工建筑地物通名。也就是说,在重庆地名通名中,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是自然地理。而位居第二的人工建筑地物通名在很大程度上也和地形有关,比如“桥”、“门”、“口”等。
2.专名对区别不同方位的地名有重要意义。一般说来,通名定类,而专名就是用来区分同类中的不同个体。重庆地名中,通名虽多,但仍有一定的规律,但专名由于涉及到各个地方的特殊情况,往往更为繁杂。
(1)从语言单位来讲,语素、词、短语均可以充当专名。
语素充当专名的情况比较少,如静园、华村、土湾。
词作专名的情况较多。其中名词最典型,形容词次之,动词较少。名词专名有人民路、文化宫、烈士墓;形容词专名有和平巷、光荣坡等;动词专名有朝天门、望龙门、前进坡等。
词组作专名的情况比较复杂,其中偏正式最普遍,另外还有一类特殊的数字式在重庆地名中也很常见。
偏正式:白马凼、黄桷垭等
数量式:一碗水、四公里、十八梯等。
动宾式:化龙桥、打铜街等。
主谓式:凤鸣山、龙吟路等。
并列式:夫妻峰、父子坡等。
(2)从语义上来讲,重庆地名的专名主要反映的是重庆的社会地方风貌,可以分为形态、动植物、姓氏等几类。
地理形态:该类专名多和山、水、土、石有关,反映了重庆的地形和地质。与山有关的如山楞湾;和水有关的如井口;和土有关的如黄泥磅;和石有关的如石碾盘。
动植物类:这一类专名反映了人们对当地特色物种和生态环境认识。动物类的有白鹤岭、鹅岭等。植物类的有松林坡、桂花屋基、海棠溪。值得注意的是重庆的市树是黄桷树,重庆有许多以黄桷树命名的地方,如黄桷垭、黄桷湾、黄桷坪。
姓氏类:姓氏类专名在重庆地名中所占比重非常大,其形式一般是“姓+家+通名”。如杨家坪、陈家坪、郑家院子、唐家沱、谢家湾。
二、重庆地名的社会文化内涵
这些重庆特色鲜明的地名是重庆社会和地域文化的窗口,透过它们,这座山水之城的脉络便能清晰地呈现。
(一)重庆地名的自然地理内涵
1.与陆地相关
坪、坝:指地势比较平坦的场地。重庆地名中,“坪”和“坝”出现的概率很高。由于重庆多山,建筑很不方便,因此人们对于山间的平地便尤为重视,也尽量在这些平地进行生产活动,因此“坪”和“坝”也就成为了重庆地名的代表。
坡、坎:“坡”本义为土地起伏处,现一般指地势倾斜的地方。“坎”指地面低陷的地方。经常有人用“爬坡上坎”来相容重庆人的生活方式。重庆坡、坎非常多。坡和坎并没有山的起伏那么大,用来形容重庆的丘陵地形十分贴切。
2.与水相关
沱、湾:“沱”是一个方言词,指江河流速较为平缓的水湾地带或是回水湾的水域。“湾”也指水流弯曲的地方。“沱”和“湾”深刻反映出重庆的水文特点。重庆地段的河流蜿蜒曲折,因此形成了很多回水湾。
沟:本意是指比溪流稍小的水道。丘陵地形,沟壑纵横,再加上重庆雨水充沛,形成了许多这样的小水沟,用“沟”来命名也很有山城特色。
此外,“桥”字也很有重庆特点。据统计,桥是在重庆地名中出现频率最高的通名,虽然“桥”不属于自然地理类,但的确是由地形引起的。重庆被誉为“桥都”,除了现在存在的实体的桥以外,带“桥”的地名也是“桥都”的有力证据。
(二)重庆地名模糊的方位概念
由于山水的阻隔,重庆的地形显得很不规整,爬坡上坎、道路蜿蜒,因此重庆是一座方位概念很模糊的城市。很多重庆人分不清东南西北,在寻常的对话中,人们几乎不用“东南西北”去形容方位。因为山多,人们对方位最直观的认知是“上”、“下”。这在地名中也有所体现,并且还呈对称现象,如:上坝、下坝,上中心湾、下中心湾。
(三)重庆地名的文化心理
1.宗族观念和移民文化
重庆地名中有大量的用姓氏作为专名的现象,这反映出重庆人强烈的宗族血缘观念。这一观念与移民文化也有着很深的渊源。在重庆的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移民是明末清初时期的移民大潮,即“湖广填川”。
2.尚龙文化
“龙”在重庆地名的专名中属于高频词,很多地名都含有“龙”字,如龙溪镇、化龙桥、小龙坎、望龙门、九龙坡、龙头寺、黄龙寺等。重庆人对“龙”有着一种超乎寻常的喜爱。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龙”是古代巴人的图腾。邓少琴先生指出:“蛇在殷世,则以‘龙’称之,……象巨口长身之虫,盖即‘巴’字。龙为神化之巴,无可疑焉。”
码头文化是一种世俗的文化,讲求的是力量、酣畅、耿直、热情、爽快,因此和一些精细的雅文化相比,码头文化是粗犷的。作为一种文化符号的地名,也自然而然带有码头俗文化的气质。重庆的地名用字简单,结构简单,主要以地形命名,简洁直白,形象生动,很容易让人理解,背后并没有很深刻的含义。这种粗鄙的命名方式也正好方便了那些靠体力维持生计的、文化水平底下的码头劳动者。
结语:重庆地名最大的特点是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如实反映,但在这种论文格式现象背后,隐射出的是重庆人淳朴直爽的社会文化性格。这些特色地名是这座山水之城的符号,展现出这座城市的文化灵魂。
参考文献:
[1]周欣.老重庆街巷名称的语言与文化分析[D].重庆:四川外语学院.2011.
[2]王连勇.论重庆都市地名的文化特色与城市形象[N].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5(3).
[3]陈萍,邓红学,周骥.重庆地名的词汇特点论析[N].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12).
[4]张万仪,李蕾,庞国栋.重庆地名的历史文化意蕴探究[N].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
[5]王琥.重庆市主城区地名的语言文化研究[D].重庆.四川外语学院.2011.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期刊简介: 《种子科技》(月刊)创刊于1983年,曾用刊名:(种子通讯)是中国种子协...
期刊简介: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是我国第一份、也是唯一一份面向工程教育研究的全国...
主管单位:湖北省国资委 主办单位:湖北省经济干部管理学院 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 国...
主管单位: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主办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出版地:甘肃省兰州市 国际标...
主管单位: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山东省教委 国内刊号:CN 37-1025/G4 国际刊号:IS...
期刊简介: 主管单位:吉林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