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感应道交 映物垂范

时间:2014-08-07 16:02 来源:发表吧 作者:徐莫非 点击:

  摘要:文人画作为中国艺林里的一种独特审美方式历来被西方美学家所重视,它以其深奥的笔墨语言传达着创作主体内心深处意境深远的高雅格调。近年来受西方哲学思想的影响,不少学者都对中国美学特征与理论范畴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批判,但艺术气质上的差异与认知观念上的隔阂总让人有以矩测圆、隔靴搔痒之感,本文试图回归中国特有的传统理论方式来探究文人画的实质,尽量摒弃虚泛浮夸之词,希望有益于当代文人画的继承与发扬,若有不当之处,还望方家通人不吝指正。

  关键词:文人画;感应;习性

  中图分类号:J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7-0173-01颜延之曾说:“图画非止艺,行成当与易象同体。”易者:不易、变易、简易。三者合于大道,乃千古为圣人则之。道者:宇宙天地自然之规律。惚兮恍兮,窈兮冥兮,不可视而见之,不可听而闻之,不可抟而得之,惟能感而应之。文人画正是这种感而应之的绘画。

  感应之道,乃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与色、声、香、味、触、法六尘的交互影响,只能用心体悟,不可言语传达,故“感”、“應”二字皆从心部。心者:非指胸腔之肉团,乃思虑想念、感應悟惑、愛恶怨怒、愁悲惊忆、悔恨恐惧之神灵,乃宇宙演化的一种未知磁场,或是超越认识的一种神秘能量。

  人之感应异于理性分析的客观认识,它是一种物我交融时的精神体验,是人回归于言语观念创建前之母体的归属感与满足感,故不能像客观知识一样通过观念来传达,只能是“冷暖自知”的体认与“言语道断”的禅悟。然而“感应之道”是如此的玄之又玄,如何能为凡人所轻易得之?

  老聃曰:“吾道甚易知、甚易行,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大道甚夷,而人好径。”“感应之道”本身不为逻辑理性所拘,若用头脑思索探求,则“南辕北辙”,钻之弥坚,失之愈远。《中庸》言:“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此“道”乃人人天性俱足,非向外探求可得也,故曰“甚易知、甚易行”,然而为何又言“莫能知、莫能行”?其必曰:“习性使然。”何谓习性?人皆溺于后天之所习而不察,久之成为性格之一部分,日日受其支配而不知者,称为习性。若能为道日损,去其习性,则天性显露,大道复归,豁然贯通,无往不利,众妙之门,由此开矣!

  《易·系辞》中有言:“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万物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易经》咸卦彖辞云:“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而天下万物之情可见矣!”所以真正的画家须先有“感应道交”的体证,方能有“含毫命笔”的创作。此种创作并非刻意为之,乃是天性的自然流露,“不滞于手,不凝于心,不知然而然”,“意不在于画,故能得于画矣”,契于性情,合乎道理,是谓真画!

  邓椿曰:“画者,文之极也!”文以载道,画更当载道,故儒家言:“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载道之艺于人有垂范教化之功,于己有怡悦性情之用。所以伟大的艺术家必定以道为“体”,以作品为“相”,以感化众生为“用”,且自身沉浸其中,终生乐之而不倦。有体有相,其用无穷,则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此为“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之意也。

  然而今之画者,争权势,夺名位,揽钱财,饱淫欲,缘情弃道,背经趋俗,贪婪诈骗,惑乱世人。所谓钟鼎毁弃,瓦缶雷鸣;骏骨不来,死鼠为璞。此道渐衰,后继乏人,只因国画改良,徒遭百年厄运,如今只待有识之士,重整河山,操笔弘道,为时未晚。若再迷途不返,百年之后,虽有圣者复出,亦将回天乏术矣!

  若论近百年国画之命运,真似“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蜩鸠不谙鲲鹏之力,唯论蓬蒿之间;燕雀不知鸿鹄之志,讥其好高骛远。郑卫俗音乱雅颂礼乐之正;下里巴人夺阳春白雪之声。文化自信的丧失只能使我们削足适履,唯西方马首是瞻,如今蓦然回首,发现改良后的国画成为西方绘画的近亲,仿佛整容失败后的美女,可惜可怜、可悲可叹!“觚不觚,觚哉!觚哉!”孔子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若论今之画,想必“未尽善,亦未尽美也”。

  考其中西绘画,本质上有所差别。西方人重形,乃光线与人眼交互作用时产生的视觉表相;中国人重象,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后的全息感受。形者,易为众人所见;象者,难为凡俗所赏。西方人崇尚“尽真尽美”,此“真”为视觉上的真实;中国人赞叹“尽善尽美”,此“善”乃众生天性的圆满。不懈的求真精神使西方科学领先世界,若水的上善追求使中华民族屹立千年。

  功名万里忙如燕,斯文微如线,百年的革命运动虽为我们开创了一个新的格局,但也严重破坏了高度文明的中华文脉,文人画的价值,“感应道交”的自我升华与“映物垂范”的普世教化,也被我们抛于脑后。在这样一个全球化的浪潮中,我们不能盲目媚外,自乱方寸,应当深入经典,提升修养,继其绝学,导夫先路,挥去历史的疑云,打开时代的大门,继续书写中华文化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阮元.十三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0.

  [2]饶尚宽.老子[M].北京:中华书局.2009.

  [3]张彦远.历代名画记[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

  [4]郭若虚.图画见闻志[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

  [5]邓椿.画继[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陈老师:275774677
张老师:1003180928
李老师:610071587
刘老师:1003160816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