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对乌铜走银的传承做了简略的介绍,并在调研的基础上对其发生、发展、鼎盛、衰落和新生五个阶段的传承状况做了较为客观的归纳和总结,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对于乌铜走银发展、传承的种种误传。
关键词:乌铜走银;发展;传承
中图分类号:J5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7-0147-01自雍正年间(1723-1735年)至今,乌铜走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辉煌到衰落再到新生走过了自己跌宕起伏的近三百年的历史进程。根据乌铜走银的基本变化把乌铜走银的传承分为五个时期:发生期(清朝雍正年间)、发展期(清朝雍正年间至民国初期)、鼎盛期(民国时期)、衰落期(解放前期至解放初期)、新生期(改革开放至今)。
一、发生期(清朝雍正年间)
乌铜走银的发生期一般认为在清朝雍正年间,这在前述中已罗列相关文献。这些文献也仅是模糊地说是在1723-1735年,而据专家研究古滇国铜器已经懂得加金使之变色,明代宣德炉亦有色乌含金者,因此至少从乌铜本身而言其产生应该早于清雍正年间。至于走银或者走金其大的原理与我国春秋时期盛行的镶嵌工艺本质上一样的,都是把某种物质放在一个凹槽里,而乌铜走银的发明者本身即是银匠,其对传统金属加工工艺应该说是十分熟悉的。乌铜走银的发生期应该不是如传说的那样产生于一个偶发的时间点,而应该是在一个对于传统金属工艺较长的改造过程中发生的且日臻完善。此一时期乌铜走银器物因为年代久远目前作者还没有找到实物,自然对其器形特征无从了解,而只能从后世的乌铜走银器来推测其形其征。
二、发展期(清朝雍正年间至民国初期)
根据相关资料和乌铜走银创始人岳家后裔的描述笔者认为清朝雍正年间至民国初期为其发展期。发展期的初期岳家历代乌铜走银传人均遵循家训,“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传媳妇不传女儿”在红河州石屏县异龙镇冒合岳家湾开设家庭作坊独家经营。此时期作品多为香炉及文化用品等,到1840年以后,由于鸦片大量输入中国,此时的乌铜走银也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大量制作烟袋锅、烟膏盒子等。但由于价格昂贵,制作数量相对其他工艺品数量偏少,保存下来的乌铜走银实物就更是难得一窥。在传承上此期已经慢慢发生了技艺外流的现象。(由保存下来的清代乌铜走银器上的铭印可知除了岳氏,还有刘氏、陈氏等。
三、鼎盛期(民国时期)
清末至民国时期乌铜走银达到了鼎盛期,应时代之需,石屏岳家在昆明开设了分店,年产量约3000至5000件。(据《石屏县志》载)产品多为文房四宝、膏盒、墨盒、花瓶其中尤以墨盒居多。装饰有麒麟吐书、花鸟虫鱼、梅兰竹菊、八仙过海、飞禽走兽、龙凤鹿鹤等。此期乌铜走银器技艺精湛、做工细致、装饰美观、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在销路上,远至香港、澳门和国外,风靡一时。至此,乌铜走银在昆明名声大噪,官宦人家附庸风雅,富家学子醉心其清雅大方、质朴端庄,古董商人为了赤裸裸的商品升值利益,散千金而求一物。在清朝为官的洋人和出国留学的中国学子也视它为珍宝将之带出了国外。1916年,“岳记福兴乌铜庄”岳应制作的乌铜走银工艺品获得了昆明花朝会乙等将(据云南总商会市政卷,明国时期档案记载),更是为乌铜走银赢得了广泛的声誉。龙云执政云南,历年都要到岳家订制一批乌铜走银的墨盒,落上“黄埔军校校长将中正赠”的字样,作为蒋介石赠人之礼物。1936年,个碧石铁路通车为纪念这一历史性时刻特制作了有纪念款识和图案的墨盒,作为礼品赠与参加庆典的达官要员。正是如此“尚乌”的风尚,将乌铜走银的发展推至了最高点,并作为地域代表性的文化艺术品担当了云南对外交流沟通和礼品馈赠的使者。
四、衰落期(解放前期至解放初期)
解放初期,日本侵占昆明,因战争的频繁,社会的动荡,原材料的稀缺,至乌铜走银生产逐渐走向衰落。再加上乌铜走银制作工艺复杂,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原材料全是贵金属,成本极高,为了生存,致使包括岳氏后人在内的许多人都不愿继承乌铜走银技艺,这使得乌铜走银的传承和发展濒临灭绝的边缘。尤以文革十年对乌铜走银的破坏最为严重,艺人简陋的银匠作坊被当作资本主义尾巴割掉了,收藏多年的乌铜走银珍品和过去请画师画的图画也在“破四旧”中几乎毁灭殆尽。艺人不得已放弃了祖传的手艺,给生产队放牛挣工分。一些艺人也曾应群众需求悄悄躲躲的做过一些银匠活,因此被视为贩金贩银的“投机倒把”份子,受了不少冤枉气,个别艺人甚至含恨离世。时至今日,日月更辉,我们只能够在很多国际拍卖会上才觅得稍早所制乌铜走银工艺品的踪影,其大都是由当时留洋的学子们带出去的。
五、新生期(改革开放至今)
改革开放后,我国政府和民众与国际社会的联系迅速增加,西方发达国家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保护这些濒危的宝贵民族文化遗产的紧迫性得到了深刻的认同,政府和民众迅速行动,挽救、保护、传承和发展濒临失传的民间奇艺,四处挖掘被岁月淹没的艺术魂宝。2011年,在国家、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对云南省工艺美术行业的普查和跟踪寻觅,乌铜走银被发掘出来,其精湛的技艺、独特的艺术品貌立即成为我国文化艺术遗产中很得关注和重视的民艺之一,并被列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自此,乌铜走银真正迎来了它的新生。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主管单位: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主办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出版地:甘肃省兰州市 国际标...
期刊简介: 《种子科技》(月刊)创刊于1983年,曾用刊名:(种子通讯)是中国种子协...
主管单位:湖北省国资委 主办单位:湖北省经济干部管理学院 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 国...
主管单位: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山东省教委 国内刊号:CN 37-1025/G4 国际刊号:IS...
期刊简介: 主管单位:吉林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期刊简介: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是我国第一份、也是唯一一份面向工程教育研究的全国...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