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以肯尼斯.伯克戏剧主义视角浅析《V字仇杀队》

时间:2014-08-06 10:40 来源:发表吧 作者:金凤 点击:

  摘要:从2012年《V字仇杀队》在中国电影频道播出之后,该电影又引起了一番轰动。本文将运用肯尼斯·伯克的戏剧主义理论,对电影中V的演说和人物本身进行分析,揭示V的话语构建动机和行为的机制。

  关键词:肯尼斯·伯克;戏剧主义;《V字仇杀队》;五位一体

  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7-0121-01电影《V字仇杀队》改编自艾伦·摩尔的同名漫画,是一部反乌托邦题材的电影,以英国史上著名的“火药阴谋案”为故事蓝本,背景设定为假想中的极权主义英国。400年前的天主教狂热分子盖·福克斯没能成功炸掉王室和上下两院,在电影中V化身为人民民主的斗士,最终利用伦敦地铁炸毁了古老的国会,推翻了极权政府,完成了400年前的使命。整部电影就是V对全伦敦人民的一次慷慨激昂、极富感染力的演说,V的行动以及其大大小小的独白或演说成功劝服了全伦敦人民,使他们最终放下恐惧,一起于11月5日在国会大厦见证了这场历史性的时刻。本文运用伯克的戏剧主义理论对V的行动和独白或演说进行分析和研究,试图解读V的语言的行动力。

  一、肯尼斯·伯克的戏剧主义理论

  肯尼斯·伯克的戏剧主义理论是一种分析人际关系的元方法。伯克认为,人生就是一场戏剧,一切人类行为(包括语言)及关系都是戏剧。所谓戏剧主义,就是把语言作为行为,而不是作为传递信息的手段,因为在人类的活动中,人们是用语言象征自己的问题及行动,并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①。同一、戏剧五位一体和赎罪的循环是伯克戏剧主义理论的三个中心概念。其中同一是起点也是目的,只有与听众或观众取得同一,演说者才能说服他。戏剧五位一体包括行动、行动者、场景、工具和目的五要素,体现了演说者的不同修辞动机。赎罪的循环是演说者修辞的最终目的清除愧疚感。

  二、戏剧主义理论在《V字仇杀队》里的体现

  (一)同一:劝说的起点,也是目的

  同一是存在于演说者与听众之间的一个共同点。“你要说服一个人,只有用他那样的语言说话,使用相同的方法,使你的手势、语调、顺序、形象、态度、思想与他的不无二致,你才能说服他”②。因此,要说服他们去改变的话,演说者就必须将它与听众已经相信的东西联系起来。三个策略能与听众取得同一。第一,陈述与听众的共同价值观和利益;第二,与听众团结起来指向同一敌人;第三,演说时使用包容性语言,比如以“我们”开头的陈述。

  在《V字仇杀队》电影的开始,V炸掉了极权政府试图向大众解释这场事件是一次有组织的拆除大楼行动,原因是这栋大楼的结构不合理,但是V在同一天抢占了国家电视台,以一场慷慨激昂的演说揭露了政府的谎言。在这次演说一开始,V说到他和许多听众一样,“欣赏规律生活的舒适,熟悉面孔所带来的安全感以及日复一日的平静,我跟任何一个人都一样享受”,通过这一陈述,V与听众取得了同一,迅速地吸引了听众的兴趣,使得他之后的劝说更加容易。随后,V转向了他与听众的共同“敌人”“一个贪婪残忍的极权政府”和“胁迫你们就范的审查制度和监视系统”,他们“许诺给你们秩序,许诺给你们和平,所要的回报,是你的服从和沉默”。在演说的最后,V向所有的听众发出邀请“如果你什么都没有看见,仍然对这个政府犯下的罪行一无所知,我建议你让这个11月5日平淡得过去,可是如果你见到我之所见,如果你感到我之所感,而你愿意寻我之所寻……”通过这个演说,V与他的听众建立了强烈的同一感,说服听众能和他一起行动起来,共同分担社会责任。而V确实达到了他的演说目的。在电影的最后,成千上万的伦敦人戴着盖·福克斯的面具,游行到国会大厦去见证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二)戏剧“五位一体”

  戏剧主义认为,语言是一种说话者与听众之间的协商,它与语境是分不开的,而语境,即人类戏剧的语境,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换言之,意义不是固定不变的③。根据伯克的戏剧主义,戏剧五要素包括行动、行动者、场景、工具和目的,不同的人对这五个戏剧要素的搭配不一样,因此折射出不同的修辞动机。这和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有异曲同工之处。在电影中,V(行动者)策划一场复仇计划(行动),在11月5日(场景)炸毁国会大厦(工具),以此敦促英国人民起来反抗极权政府(目的)。

  在电影中,Evey和V有一段关于V行动策划的经典对话:

  Evey:而你要炸掉议会大楼,来实现这个目标?

  V:那个建筑是个象征,炸毁它的行为也一样。象征的力量是人民赋予的,没有人民,象征也就失去了意义,有了足够的人民附和,炸毁那座建筑就能改变这个世界。

  Evey:我倒是希望自己相信那是可能的,但是每一次我看到这个世界改变,它都向更黑暗的地方滑落。

  这一情节体现了戏剧五位一体中的“行动者—场景”,“行动者—行动”,以及“行动者—目的”的戏剧对子。其中,行动者也就是人民优先于场景和行动。正如V所说,建筑(场景)和炸毁建筑的行为(行动)只是个象征,而这一象征的力量是人民(行动者)赋予的。V对行动者也就是人民的作用的强调正体现了他的哲学理想主义。

  (三)愧疚感——拯救

  演说的即时目的可能会因为场景或演说者的不同而不同,但是伯克认为“所有公共演说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我们从时时存在的虚幻的愧疚感中解脱出来”④。在描述戏剧冲突时,伯克借用宗教术语:人生而有罪,因而怀有愧疚感,需要通过自我戒忍和寻找替罪羊以获得拯救,于是也就有了牺牲。

  在电影中,V在“早安,伦敦”那场演说中责问伦敦人民“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这都要怪谁?当然有些人要负起责任而他们也会被惩罚,但是,再一次我们说出真话:如果你们要找那个真正负责的人,只需要看着镜子就可以了”。V谴责他的兄弟姐妹害怕以自己的勇气、知识和成熟的态度去争取自由。“我知道你们为什么这么做,我知道你们被吓坏了,谁不害怕呢?战争、恐怖主义、瘟疫,可怕的问题像金字塔一样垒得高高,共同侵蚀了你的理性和常识,恐惧是控制你们的最好方法。然后,当你们惊恐异常之时,投入了最高元首亚当·苏特勒的怀抱。”然而,正是Norsefire(极权政府)奴役压迫了伦敦人民,也正是它是导致集体愧疚感的罪魁祸首。在电影中,V扮演了上帝的角色,体现了行动精神。而Norsefire则是魔鬼的代言人,反对平等自由,压迫人民的自尊和人性。V通过“牺牲”这一“替罪羊”来完成对伦敦人民的救赎 。

  三、结论

  肯尼斯·伯克是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修辞学家。戏剧主义是伯克常用来描述他所见的语言行为。伯克认为,人生不是如同一场戏剧,而是一场戏剧,人类一切语言、行动及关系都是戏剧。《V字仇杀队》是一部感人的且鼓舞人心的反乌托邦电影。通过伯克的戏剧主义理论可知,V成功完成策划不是偶然,他有步骤有计划地把戏剧主义理论的各中心概念融会贯通到自己的行动以及演说中,成功地与电影中的伦敦人民和电影外的观众取得同一,完成了对戏里戏外观众或听众的救赎。戏剧主义理论的同一、“五位一体”以及赎罪的循环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人类的话语构建动机和行为动机分析,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与途径。

  

  注释:

  {1}邓志勇.伯克修辞学之戏剧主义的后现代思想及其重要启示.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4.2):112-118.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陈老师:275774677
张老师:1003180928
李老师:610071587
刘老师:1003160816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