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试论文学经典的考量标准

时间:2014-08-01 18:39 来源:发表吧 作者:王辉 点击:


  摘要:文学经典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对其界定关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而且,文学经典是时常变动的,是一个不断地建构过程。本文在对文学经典含义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考量文学经典的三条标准:思想性、文学性和历时性。

  关键词:文学经典;文学性;历时性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7-0018-01在西方,“经典”一词源于希腊文“芦苇秆”(kannon),初指用芦苇秆作为衡量的标尺,后衍生为尺度、标准等意。在中国,“经”初指织布时所立的经线作为立足点,然后在经线上一条条加上纬线。后人于是将“经”衍生为生命的立足点和一以贯之的精神。刘勰曰:“三极彝训,其书言经。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论。”(《文心雕龙·宗经》)此中“至道”和“鸿论”,即指一以贯之的精神。而“典”之本义是文献和书籍,后指可充当典范和法则的书籍,再衍生为规范和标准等意。所谓“经典”,就是承载这种道理和训导的各种典籍。文学经典就是指承载文学之“至道”和“鸿论”的各类文学典籍。在传统社会中,经典具有两个基本作用:一是知识传输器;二是行动指南针。在传统的文学研究中,文学经典及其作品往往被非权力化,即认为经典具有超越历史、地域以及民族等特殊因素的普遍性、永恒性与纯艺术性,是人类普遍而超越的审美价值与道德价值的体现。

  荷兰学者佛克马和蚁布思曾总结西方学界关于“经典”的三种定义:一指“精选出来的一些著名作品,很有价值,用于教育,而且起到了为文学批评提供参照系的作用”;二指“那些在讨论其他作家作品的文学批评中经常被提到的作家作品”;三指“一个文化拥有的我们可以从中进行选择的全部精神宝藏”。考量文学作品的质地,也有五项标准是世所公认的:其一,最大大程度上包含了作者自己隽永深刻的思想。其二,最大程度上概括了生活和作家所处的时代,而又不会因为作家所处时代的逝离而减弱其观照时代的价值和意义。其三,最大程度上包含了作家独特的观照与感受生活的艺术天赋和艺术美与文学意味的表现天赋,多大程度上独创了富于作家个性的审美空间。其四,作品表现出来的形象能否持久地感染和吸引读者,能否持久地引起读者的共鸣与思索,能否持久地活跃在人们的记忆里、存留在读者的心灵中。其五,具有多少超越国家、民族、宗教界限的力量和超越年代、世纪的力量,即超越时空的力量。

  之所以把思想性置于第一的地位,是因为思想力量往往是一部杰作的支撑力量。思想融化在用艺术语言所营造的生命之中,这是有生命、有血肉的思想,是有心有肺有肝有肠的思想。此种思想一定程度上是离经叛道的,是对作家所处的时代、对作家所处的社会具有独立的批判性质和意义的,甚至是独立于一时倡导的主流意识和集体意识的;它可以是文化人的共识,也可以不是多数人的共识。当然,没有作家自己的思想的作品固然不是好作品,但是匍匐于思想、乞怜于哲学的作品也不是好作品,这也是不言而喻的,因为它们离开了我们设定的文学是以语言艺术创造的生命作用于人的灵魂、人的情感这个前提。关于文学经典的标准,有两个很通俗的说法:一是读之不厌,即是读者百读不厌;二是写之不出,即是除了创作者谁也写不出类似的作品。

  童庆炳认为,文学经典建构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大致有如下几个要素:一是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二是文学作品的可阐释的空间;三是意识形态和文化权力变动;四是文学理论和批评的价值取向;五是特定时期读者的期待视野;六是发现人。当然,文学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是建构文学经典的基础。能够建构为文学经典的作品,总是具有相当的艺术水准和价值,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和心理共鸣,能够满足读者的期待。同时,文学作品的言说空间的大小也是文学经典建构的必要条件。文学作品本身描写世界是否宽阔,作品所蕴涵的意味是否深厚而多义,对文学经典建构是十分重要的。

  文学的经典品格也是一个历时的概念。文学经典是时常变动的,它不是被某个时代的人们确定为经典就一劳永逸地永久地成为经典,文学经典是一个不断地建构过程。好作品不但在其当代称得上经典,还得历经时代变迁看其是否同样还让读者叹为观止。经典并不是纯粹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受到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不断解构与建构的过程。文学经典的确立,除了政治意识形态与文化权力变动因素之外,应该还有一定具有普遍性和超越性的标准。

  当然,经典决不仅仅是那些比较优秀且能被较多人喜欢的作品而已。经典并不神圣和神秘,只要具备我们前面提到的几个基本条件,就能称得上真正的文学经典。经典之为经典,还是应该有它质的规定性的。当代人参与文学经典的筛选确立过程也应该是在这些标准之下进行的。当代文学的评判标准确实一直缺乏稳定性,总是受到种种外在因素的影响与制约。然而,在现在这个相对而言文学有了更多自主性的时代,只要我们以世界的中国古代以及现代有定评的经典作家作品为借鉴,以文学经典比较稳定的标准进行衡量,作家作品是否经典还是有判别可能的。

  参考文献:

  [1]童庆炳.文学经典建构诸因素及其关系[J].北京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

  [2]孟繁华.新世纪:文学经典的终结[J].文艺争鸣.2005年第5期.

  [3]陶东风.文学经典与文化权力[J].中国比较文学.2004年第3期.

  [4]希利斯·米勒.文学死了吗[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陈老师:275774677
张老师:1003180928
李老师:610071587
刘老师:1003160816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