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丝绸之路已经成为历史,但其在中国历史上开创了中西文明的接触碰撞,使得双方相互从对方的体系中汲取本文化发展需要的养分,相互滋润,使社会文明不断向前发展,整个社会对美的事物、美的文化,即对艺术传播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丝绸之路作为传播媒介,促成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通过这种交流,大大地促进了世界各国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丰富了各个国家的物质文化生活与精神文化生活,丝绸之路在传播华夏文明中焕发生机。
关键词:丝绸之路;文化;艺术传播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献标识码:2095-4115(2014)04-189-1
一、丝绸之路概述
“丝绸之路”是连接东亚、西亚和地中海的一条世界贸易的古道,在我国古代,广义上的“丝绸之路”共有三条:
最主要的一条即是指西汉张骞始而开辟的东起长安,西达大秦(印度),横贯亚洲的陆上通道。这条“丝绸之路”是汉武帝为了联合中亚地区的大月氏人共同抵抗匈奴而派张骞开拓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便于丝绸西传的“丝绸之路”也形成了:它是连接亚、欧、非三个大陆的大动脉和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被人们称为世界文明的摇篮的四个亚非文明古国——中国、埃及、巴比伦和印度,以及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希腊和罗马,都是“丝绸之路”所通达的地区。
和横跨欧亚大陆的陆上“丝绸之路”齐名的还有一条传播中国丝绸和交流其它商品以及文化的“海上丝绸之路”。在通过陆路与世界各国交往贸易的同时,这条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通道有东海和南海两条起航线。这条以传播丝绸到外国的航路,在传播丝绸的同时,对各国之间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相互传播和影响,起了重要的媒介作用。
除了这两条以外,连接东西方的纽带还有一条鲜为人知的“西南丝绸之路”。早在上古时期,西南各族的人民出于交换产品、相互往返的需要,开辟了一条从成都地区出发,经云南、缅甸、印度、巴基斯坦到达中亚的商道。这条古道比公元前2世纪张骞通西域开辟的陆上“丝绸之路”及东南的“海上丝绸之路”还要早些。
二、以丝绸之路为媒介的艺术传播
人类的历史有多长,艺术的历史也就有多长,伴随着艺术历史的发生与发展,艺术的传播也在自觉与不自觉地发生着。社会文明的兴起一方面离不了传播媒介的发达,另一方面需要文化的参与。传播媒介的发达要求信息量的无限膨胀,而文化的参与媒介促使着艺术传播的普及。
(一)器物传播
漆器是我国传统工艺品,早在4000多年前,当漆器传入欧洲后,特别是在17世纪末18世纪初掀起的“中国热”中,它和中国画、瓷器、家具等一样,受到狂热的欢迎。器物传播也许是最早的中西文明沟通的内容,同时器物也作为一种审美倾向的载体在东西方之间流动,不论是丝绸的景物图案还是漆器的山光水色,都在通过一种特殊的方式把这种审美倾向通过器物之载体传播出去。
(二)图书及东方思想的传播
图书是记录人类社会知识的重要物质载体,它永远是人类社会文献体系交流中最重要的工具。我国图书进行国际交流的历史悠久,同一文化圈内国家间的图书交流历史更加久远。至少在3世纪时,中国的图书就已经传入日本,日本民族的文字也是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国的儒学通过书籍在日本广泛传播。日本统治者尤其重视儒家的忠、孝、礼、义,并以此作为维护封建社会秩序的思想工具。
(三)其他艺术的传播
西域绘画技法的传入,促成中国绘画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佛教的石窟、造像、壁画等,都是充分反映中西文化交流的艺术结晶。敦煌、云岗、龙门等石窟所表现的佛教艺术都是有外来文化艺术的风格。西域艺术传入中国,大大丰富了中国的传统艺术,不论是在艺术种类、艺术形式还是在艺术思想方面,西域艺术对中原文化都有所影响。
三、丝绸之路的传播意义
“丝绸之路”的开通,使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的原有道路得以衔接起来。中国与上述地区的文化交流达到了空前状况。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以自己博大的胸怀,无私地将自己数千年里创造的文明贡献给了各国人民。频繁的交流、融合,丰富了各个国家的物质文化生活,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古老的“丝绸之路”使得丝绸的外传,不仅给所到之处带去了精美的物品,还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四大发明的西传对整个人类社会,特别对西方文明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造纸术、印刷术的传播,促进了西方国家教育的普及化,对当时欧洲的宗教、政治,以至资本主义的建立、思想文化的交流及传播都产生深远的影响,可以说为西方的启蒙运动以及科技的发展和文明的传播奠定了物质基础。
四、结语
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发展表明,它是人类历史上早期商业交流和文化传播的历史见证,丝绸之路虽以丝绸贸易为开端,但其意义却远远超过了商业交换的范畴。它把世界各地的文明古国如希腊、罗马、埃及、波斯和中国联系在一起,又把世界文化的发源地如埃及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印度文明、美洲印加文明和中国文明等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条连接亚、非、欧、美的大动脉,使这些文明经过大动脉的互相交流与传播而放出了异彩。而更重要的是丝绸之路上的交流是对人类进步和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也为近现代社会的核心期刊文明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中外文化史上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炎.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3.
[2]江玉祥.古代西南丝绸之路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5.
[3]沈济时.丝绸之路[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4]哈艳秋.略论古“丝绸之路”的华夏文明传播[J]. 国际新闻界,2001,(05).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期刊简介: 《种子科技》(月刊)创刊于1983年,曾用刊名:(种子通讯)是中国种子协...
主管单位: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山东省教委 国内刊号:CN 37-1025/G4 国际刊号:IS...
期刊简介: 主管单位:吉林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期刊简介: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是我国第一份、也是唯一一份面向工程教育研究的全国...
主管单位: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主办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出版地:甘肃省兰州市 国际标...
主管单位:湖北省国资委 主办单位:湖北省经济干部管理学院 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 国...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