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浅析戏剧中的轮回果报观念

时间:2014-07-30 16:55 来源:发表吧 作者:左娟 点击:

  摘要:佛教有时会借助戏剧的形式来推广,而宗教中多样的超凡故事,也丰富了戏剧的表现内容。不少戏剧作品中都具有浓重的宗教观念宣扬色彩,其中轮回果报观念,在戏剧中更为常见。元杂剧《度柳翠》和明杂剧《玉禅师》均是敷衍“月明和尚度柳翠”的故事,这是两则典型的以戏剧的形式来宣扬佛教的轮回果报观念的作品。

  关键词:果报观念;戏剧、《度柳翠》、《玉禅师》

  中图分类号:J82 文献标识码:A 文献标识码:2095-4115(2014)04-147-1

  一、两种“度柳翠”故事的杂剧

  元人李寿卿所作的《月明和尚度柳翠》(以下简称《度柳翠》)与明代徐渭《玉禅师翠乡一梦》(以下简称《玉禅师》)中故事虽皆搬演“月明和尚度柳翠”这一经典,所描述的均为月明和尚点化妓女柳翠成佛的故事,但是,二者无论剧情安排,还是人物的分配,都有显著的不同之处。仔细研读并深入分析可知,《玉禅师》与《度柳翠》并非同出一源,更没有继承关系。

  李寿卿的《度柳翠》,主要描述了观音净瓶中的柳枝转世后,成为杭州妓女柳翠,后被月明罗汉引度,重归佛道的故事,是作为佛教“度脱观念的演绎”。而徐渭的《玉禅师》取材于民间传说,讲述了玉通和尚被妓女红莲引诱,破了色戒,转世后变身妓女柳翠,最后经月明和尚引度重归佛道的故事。这本戏主要采用批判的态度来演绎佛门故事,是一则戏谑滑稽的谐剧。

  两则戏剧虽然人物、命意均不相同,但是都是旨在通过故事的跌宕起伏来解读中国佛教轮回果报观念。

  二、佛教果报观念

  因果报应思想是佛教的主要思想之一,在佛教中,因果报应观念作为维护人间正道而大力宣扬,而对前因和后果的描述,往往是建立在前生和今生的轮回基础上展开。在佛教教义中,前生、今生和来生等三生构成人的一生,这三生不是孤立的实体,而是因缘本身将这三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前生因缘直接影响到今生,而今生的造化又直接影响到来生。与三生相对应的是佛经中所说的三报,即现报、生报和后报,佛经有云;“现报者,善恶始于此身,即于此身受。生报者,来生便受。后报者,或经二生三生百生千生,然后乃受。”①对于报应的轻重关系、时间关系,佛经有明确的表示:“应有迟速,故报有先后。先后虽异,咸随所遇而为对。对有强弱,故轻重不同,斯乃自然之赏罚。”②

  三、戏剧中佛教的果报观念宣扬

  在众多戏剧作品中,多有以轮回报应为线索的。虽然在戏剧故事中的故事内容没有提及佛教的相关内容,但其通过故事表现的主题思想与佛教“本身”故事所倡导的人性善恶思想极为相似。大体均为人前生的行为对后世和来世的影响,两者的本质上是一致的。纵观有关因果轮回的戏剧故事和佛教“本身”故事,同时可以归纳为以轮回为基础,阐述前因和果报,大体归纳为两类。一类是来世报,前生的所作所为决定今生所得,二是现世报,今生的所作所为决定今生所得。

  “月明和尚度柳翠”的故事,在《度柳翠》杂剧中,观音净瓶内杨柳枝叶偶染微尘,被罚往人世,化身杭州妓女柳翠,月明罗汉先后三次点化她,柳翠在睡梦中被月明引到阎神处,使其看破生死幻情,遂重回仙班。《玉禅师》中,玉通、红莲、月明、柳翠两世因果循环,充分体现了戏剧中较为典型的来世报,不同的人物在前生的不同行为,在今生和来生均有不同的遭遇。柳府尹指使红莲,遭到败坏门风的恶果,故事中玉通以立志败其门的遗言坐化而去,而在今生的柳翠,如实地兑现了玉通的遗言,使佛教中的果报观念更加的实在。玉通则融入佛教中三生观念,即被引诱而破戒为前生,投胎为柳翠为今生,被月明和尚点度,再次坐化而去为来生,虽然故事本身没有阐述玉通的来生,但是从故事中的柳翠在月明和尚的点度下,沐浴后,坐化而去的描述,可以推测玉通来生转得大道。总的来讲,柳府尹因果报应,玉通经历的前生和今生转得大道的来生共同宣扬了佛教的轮回果报观念。

  以戏剧的形式宣扬佛教轮回果报观念,“月明和尚度柳翠”故事只是典型的代表之一,还有更多以红莲为例的佛教禁欲故事来宣扬轮回因果色彩。如陈汝元的《红莲债》,故事中红莲是被僧人清一收养的弃婴,五戒禅师与红莲私通,被明悟禅师点破私通之事后坐化,明悟责罚红莲、清一二人后亦坐化,五戒、明悟、红莲和清一分别转世为苏东坡、谢瑞卿(佛印和尚)、王朝云和琴操,佛印道前身,东坡、朝云、操琴具皈佛。这些故事虽然在篇幅、内容和形式上有所变动,但是这类故事所要宣扬的主题思想基本一致,均为佛教中的禁欲思想和轮回观念。这类宣扬佛教禁欲和轮回观念的故事基本线索为:修行——诱惑 ——破或不破——得道或败道。

  在不同的故事中,对“三生”和“三报”的描述过程有所不同,北大核心期刊因果轮回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有的强调的是现世报,有的强调的是今生报,有的强调的是来世报。但是,都同时强调“三生”和“三报”的相应关系,都以轮回转世为基础,主题上均有因果报应的佛教果报观倾向。这些故事的基本内容和佛教中的“本身”故事如出一辙,与佛教“本身”故事一样,宣扬了佛教中轮回果报观。

  参考文献:

  [1]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2]上海艺术研究所.中国戏曲曲艺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

  [3]牟钟鉴,张践.中国宗教通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4][宋]释志磐.佛祖统纪[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陈老师:275774677
张老师:1003180928
李老师:610071587
刘老师:1003160816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