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小说人物形象情结
《欢笑的金沙江》这部小说刻划了众多鲜明生动、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一个人物民族性格的形成,与该民族在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语言条件下形成的共同心理素质有密切联系。李乔同志在刻画人物的民族性格时,不是从概念出发,而是忠实于生活。
丁政委的艺术形象不仅具有历史意义,也具有现实意义。分析《醒了的土地》的主要人物凉山分工委书记丁政委,其人物形象文化内涵深远。丁政委的性格特点是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的坚定性和机动灵活的斗争艺术。作为一个从奴隶娃子成长起来的革命领导干部。他深切地了解和亲身体会凉山黑暗的奴隶制压迫和被压迫的奴隶的苦难生活。他的十七年未见的妈妈和哥哥也还在凉山奴隶主头人统治的寨子里,这使他早日进驻凉山,解放奴隶娃子的心情比任何人都迫切。但是,面对着土匪挑拨破坏、彝族上层受骗不觉悟的情况,他不做群众的急躁情绪的尾巴,反对盲目进兵,坚持做艰苦细致的宣传工作,一定要让“政策过江”。国民党残匪的阴谋挑拨煽动,使沙马木扎和磨石拉萨两家又打起了冤家。此时,善良的奴隶和他的妈妈、哥哥都处于即将被杀害的危险中,他仍拒绝了派兵的要求,坚持对少数民族头人宣传党的“团结、教育、改造”政策。正是由于丁政委坚持“政策过江”的正确做法,终于使彝族头人磨石拉萨看清了国民党残匪的挑拨破坏阴谋。解放军胜利地开进了凉山。作家敢于写阶级斗争,表现奴隶和奴隶主之间的斗争,以便及时地反映变化了的现实。
在《早来的春天》中塑造了挖七、金古阿略、阿黑火日、果果、洋芋馍、俄西、阿朱家子等一系列鲜明生动的奴隶人物形象。这些奴隶英雄的共同性格特点是对黑暗奴隶制的无比痛恨,对自由解放的新生活的强烈渴望,以及为了推翻吃人的奴隶制度,不怕任何困难、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尤其着重刻画了挖七形象,他也是奴隶英雄的代表。他是奴隶主的娃子。父亲的被卖、母亲的惨死、弟兄的被拆散,使他对奴隶主充满仇恨。一次次地逃跑,一次次地被抓回、被毒打,都不能熄灭他心中反抗的火。民族工作队进凉山,改变了他的辛酸历史和命运,他勇敢地站了起来,成了凉山第一代觉醒的奴隶。焚毁奴隶制求解放的火在他心里更炽烈地燃烧起来!他见到丁政委说的第一句话是:“却波③,我要斗争!”他对奴隶主的物质引诱和收买的回答是:“他给我金子,我也要斗争他。”在挖七这一人物形象里,集中反映了广大奴隶渴求解放、坚定英勇的阶级斗争意识和政治上的觉醒,以及他们坚贞顽强的精神品质内涵。因此,他们以自己的英勇斗争,迎接凉山社会主义的“春天”。
《欢笑的金沙江》小说前二部中的人物在第三部《呼啸的山风》中都继续出现。尤其是奴隶英雄人物,在新的斗争中更加成长起来,表现出新的性格特点。如阿黑火日这个人物是具有代表性的。他原是奴隶主的娃子,这使他有较高的阶级觉悟。他和广大奴隶一样,深切体会到民主改革带给奴隶的好处。所以,当奴隶主公然叛乱之后,他便勇敢地站出来进行斗争。他因侦察匪情而被俘,皮鞭的毒打,柴火的烘烤,物质的引诱,都不能动摇他的革命意志一丝一分,他誓死不二、坚贞不屈,最后在他的爱人果果的帮助下逃出敌巢,完成了任务。阿黑火日的坚强性格是在反抗奴隶主压迫的阶级斗争中形成的,他是被压迫奴隶的典型。
李乔根据各自的性格和斗争经历来塑造具有典型意义的艺术形象。如写挖七,着重写他的成长过程,来描写他的刚毅倔强的性格。他心中充满对压迫者的仇恨、对改革的渴望,在斗争中表现得十分坚决,他的成长过程是他政策水平逐渐提高的过程,也是从幼稚到成熟的觉醒过程。而对阿火黑日,着重写他坚强不屈的性格,这是在深重苦难与严酷斗争中形成的奴隶的英雄性格。历史是鲜活的,历史人物应当是有血有肉的;历史是复杂的,历史人物同样具有人性的诸种复杂因素。从他们身上反映出凉山彝族奴隶制社会的历史特点。《欢笑的金沙江》中主要人物命运的轨迹,使人深切地感受到埋葬奴隶制度的历史意义。
《欢笑的金沙江》三部曲,是当时彝族地区历史性变化的忠实记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彝族人民的意志和愿望。因为出自对本民族的历史和现状有较深刻理解,作者笔下的人物十分朴实自然真诚。小说以自然风貌、民间习俗、宗教信仰等彝族地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底色,托出了从丁政委到挖七、阿罗、洋芋膜以及毕摩、全古阿略等人物形象,全面地展现了新旧交替历史转折时期中彝族各阶层人物的心态和风貌。
五、结语
全书由《醒了的土地》《早来的春天》《呼啸的山风》三部组成,这三部分别表现了凉山彝族人民消除民族隔阂、实行民主改革、平息奴隶主叛乱的历史过程。歌颂了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胜利,指出被压迫的奴隶阶级只有在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帮助下,在党的民族政策的指引下,才能解决民族隔阂,揭露和战胜反动派、奴隶主的破坏;才能最终彻底结束延续几千年的黑暗的奴隶制度,一步跨越千年,以奴隶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从此,彝族人民走上光明幸福的生活。小说具有浓郁清新的生活气息,是一幅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文化画卷。
注释:
①李乔:《欢笑的金沙江》,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第5页.
②冯牧:《谈《欢笑的金沙江》》,见《文艺报》,1959年第2期。
③却波,是彝语音译的,汉语是“朋友”的意思。
参考文献:
[1]冯牧.谈《欢笑的金沙江》[J].文艺报,1959,(02).
[2]李乔.欢笑的金沙江[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2.
[3]晓夫.回到历史的语境——也评《欢笑的金沙江》[J].西昌师专学报,1997,(04).
[4]山枫.《欢笑的金沙江》中丁政委的艺术形象[J].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8,(03).
[5]陈志鹏.行进在历史的山峦上——李乔作品印象[J].云南社会科学,1996,(01).
[6]吴重阳,陶立播. 李乔和他的《欢笑的金沙江》[J].民族文学研究,1994,(03).
[7]陈思清.彝族现、当代文学的拓荒者——李乔的生活与文学道路探索[J].云南教育学院学报,1999,(03).
[8]安尚育.试论彝族长篇小说创作的史诗品格[J].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04).
[9]梁明.谈“李乔现象”一一重读《欢笑的金沙江》有感[J]. 蒙自师专学报, 1991,(01).
[10]姚新勇,黄勇.土改、民族、阶级与现代化——少数民族题材小说中的“土改”[J].民族文学研究,2005,(02).
[11]张正林.李乔二三事[J].金沙江文艺,2009,(02).
[12]黄玲.金沙江的歌者——介绍彝族作家李乔[J].民族文学,1982,(10).
[13]马德清.当代彝族作家简论[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04).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期刊简介: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是我国第一份、也是唯一一份面向工程教育研究的全国...
主管单位: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主办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出版地:甘肃省兰州市 国际标...
期刊简介: 主管单位:吉林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主管单位: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山东省教委 国内刊号:CN 37-1025/G4 国际刊号:IS...
主管单位:湖北省国资委 主办单位:湖北省经济干部管理学院 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 国...
期刊简介: 《种子科技》(月刊)创刊于1983年,曾用刊名:(种子通讯)是中国种子协...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