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浅析郭熙之“三远法”

时间:2014-07-28 16:54 来源:发表吧 作者:朱佳慧 朱超群 点击:

  摘要:北宋时期山水画继承了“求实、尚真”的传统绘画风格,构图多作高大、山山重叠,或有望千里的大场景来表现,于无形之中,山水画之空间布局渐以此作规范。直至北宋神宗时期的画家郭熙,在其山水画理论著作《林泉高致》中,总结出“三远”的造景布局方式,给中国山水画的造景构图留下了珍贵绘画理论史料。细审“三远”,可发现山水空间的审美感知是身体与心灵和自然山水的全面、整体性的融合,而不仅仅是一种视觉性的空间印象。

  关键词:郭熙;三远法;山水画;空间布局;审美心理

  中图分类号:J21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献标识码:2095-4115(2014)04-20-1

  一、“三远”论之渊源由来

  “画山水为营丘李成、长安关同、华原范宽,智妙入神,才高出类,三家鼎峙,百代标程。前古虽有传世可见者,如王维、李思训、荆浩之伦,岂能方驾?”著名美术史论家郭若虚,曾在《图画见闻志》中记载,由此可知,关同、李成、范宽的山水画在当时之流行,“百代标程”一词更见其典范之位。而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有提及“西北之山多浑厚”“西北之地极高”“其山多堆磅礴而连绵于千里之外”,其中所描述的相关山丘之貌与“三家山水”的风格已非常接近。同时郭熙学画提倡不拘一家,师法古人,曰:“必兼收并览,广议博考,使我自成一家,然后为得。”又其生逢三人之后,可推测其理论之来源必有关联。

  二、“三远”论之浅悟

  《林泉高致·山水训》中有描述“三远”,其原文为:“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高远之势突兀,深远之意重盛,平远之意冲融而缥缥缈缈。其人物之在三远也,高远者明了,深远者细碎。平远者冲淡。明了者不短,细碎者不长,冲淡者不大,此三远也。”

  (一)于空间角度

  中国山水画空间布局是中国画家栖居于山水的审美经验的形象呈现,是在现实生活中游历自然山水亲身感知所积淀的山水空间性审美意识的艺术表现。山水画的空间是“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是山水“步步移、面面看”的审美经验的画面敞开。这就是中国画的透视习惯,散点透视,是眼观与心想结合的一种透视方法,在不符合视觉现实却符合心理想象的状态中创造出画面,同样使画面饱满而完美,并且更具创作自由,使观赏者得到游目骋怀的享受。

  “三远”论,就是郭熙建立在游历山水及创作实践基础上的对山水画空间的独特感悟。从郭熙“三远”论中能感受到中国山水画的空间展开,是以人的自身身心存在为基点而提出的。我们可以粗略感受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其中占据大部分画面的山体形成一种逼迫观者的崇高之态,这种高远的效果,是人在远处的平行山体进行观察而得,但若身临画中境,近处仰视是看不到层层盈盈的山脉及山顶葱笼的草木,正如王微《叙画》有云“迫目以寸,则其形莫睹”的道理。

  (二)于心理角度

  阅读郭熙的“三远”,会给人留下这样一种空间印象:“高远”崇高巍峨,“深远”凝重而深幽,“平远”平淡阔朗。所谓的“高远之势突兀,深远之意重叠,平远之意冲融而缥缥缈缈”表现的视觉效果是难以直接获得的,它必须借助心灵的感知才能为我们体会和领悟。

  梅洛庞蒂认为正常的身体是一个身心统一的身体。“身体的空间性不是如同外部物体的空间性或‘空间感觉’的空间性那样的一种位置的空间性,而是一种处境的空间性”,“‘身体图式’是一种表示我的身体在世界上存在的方式。就现在仅与我们有关的空间性而言,身体本身是图形和背景结构中的一个始终不言而喻的第三项,任何图形都是在外部空间和身体空间的双重界域上呈现的”。正是人全身心的空间性存在,给中国山水画的空间展开提供了一个真实体验性的可感空间。它一方面使得中国山水画家肉体物质性的身体得以和自然契合,另一方面也使得中国山水画家的心灵得以在自然山水中小憩。因为人的身体不仅是物质性的肉身,它同时也是精神性的意识载体,而且这两者之间相互关联,密不可分。

  由此启发,在欣赏中国传统绘画作品之时,也要将自己置于情景之中,赏画中之景,感画者之受,悟画中之意。

  三、总结

  “山水,大物也。人之看者,须远而观之,方见得一障山川之形势气象。若仕女人物,小小之笔,即掌中几上,一展便见,一览便尽,此皆画之法也。”山水训中的这段话可以说是郭熙山水画思想的总结。郭熙之“三远”论的形成,使山水画理论的发展愈加成熟,它作为中国山水画空间建构的一种理论总结,凝聚了郭熙画山水的造景布局的精髓。

  “三远”论是中国画散点透视的一种代表,让观者在观赏的同时充满想象,随着移动的视觉而观赏到丰富的画面并联想到更广阔的意境。在浅浅的研究“三远”之后,我定将在日后的山水写生中临摹、学习及运用到我自己的绘画创作中去。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加强自己的笔墨技能,综合这空间布局的技巧,让笔墨在画纸上飞舞。

  参考文献:

  [1]高寅.略谈中国画的透视、虚实关系及空间感[J].中国美术馆,2011,(04).

  [2][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8.

  [3]李东霖.郭熙“三远”论的源流与形成[J].美术大观,2010,(03).

  [4]汪臻,郭熙“三远说”之再认识[J].国画家学术研究,2006,(06).

  [5]俞剑华.中国画论类编[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

  [6]徐学凡.中国山水画的远式空间建构[J].设计艺术,2012,(05).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陈老师:275774677
张老师:1003180928
李老师:610071587
刘老师:1003160816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