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围城》中的讽刺艺术探究(2)

时间:2014-07-25 16:57 来源:发表吧 作者:陈丽 点击:

  二、以实予虚,虚实结合

  清代的王夫之有言,于情得景最是难得,其中的“于情得景”主要是指将抽象的难以表述的情感转化为可感的具体形象,将内心只可意会之情表述为具体可言传的景。钱锺书将这种“于情得景”的能力于《围城》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小说中的比喻形式独特,实在让人拍案叫绝,叹为观止。作者利用丰富比喻,将具有抽象性的理性批判及感性情感转变为具体可感的生动活泼的形象,以让读者在阅读审美中体会到强烈的讽刺力量。比如说,某些比喻因为人们的普遍使用而磨损掉了其形象感,但作者却想方设法地给予“修复”,使其重新呈现出生动形态。如小说中描写方鸿渐直冒心火,因为“火”这一比喻大家经常使用,读者已经感受不到这种形象,然而作者采用所衔着的烧红的香烟头来比喻方鸿渐发火的表现,便将这种形象立体地凸显了出来,发火也由抽象变为具象了。因苏文纨从中作梗,方鸿渐与唐晓芙断绝了往来,当方鸿渐还给唐小姐写信时,当时他并无感觉,但是后来过些时间,他才像是在昏厥中突然醒来,心痛的感觉如同四肢在困倦麻木的状态下突然血脉流通,开始持续刺痛。作者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生理现象对方鸿渐这种复杂的失恋情感进行比喻,生动地描写出了他此时此景下的独特感受。同样的,小说也对男女感情之间的微妙关系给予了精细化的描绘,说男女之间相互吸引的感觉非常奇妙,这种形式并不是千篇一律的,它既有可能是一见钟情,也会出现日久生情,但是这种情感只会在心里模糊成一团,说不清楚到底是何种情况。但是钱锺书却独具慧眼,以今天温度不能累加到昨日气温上这种比喻揭开了男女情感的真面目,在让读者耳目一新的同时增加了对生活的品味。小说中作者不仅只是从虚到实,而且还擅长刻画人物间的相互较量,在虚实相生中对其丑恶心态给予讽刺。韩学愈是一个骗子,在他知道方鸿渐有可能已经知道事情个中原委的时候,将其请到家中准备一探虚实。作者此时将主客对话描写得言简意赅,虚虚实实。对话虽然简短,但是我们在阅读中不难体会到双方人物的心境神态。开始韩学愈不了解方鸿渐是否得知事情真相,采用试探的语气询问他是否去过美国,语气含糊,后来通过对话探知到方鸿渐真实底细后,语气逐渐稳定,言词也坚定起来,最后他又俨然以美国大学博士的身份自居。短短几句对话就将人物的心理进行了层层推理,使读者感受到了人物的荒唐可笑。

  三、由此及彼,和谐相生

  《围城》中,作者总是习惯于将两种看似没有相关性的事物进行比较,粗略一看感觉两者完全不相及,但是放在一起却又非常契合,可以将隐藏其中的共同点发掘出来,由此及彼地将讽刺效果推向更高境界。例如作者描写物价骤涨,形容其如断线风筝一般,又像是得道升仙,物价平地直升,在这里作者并没有正面抨击时局,但是其中的寓意已经溢于言表。作者以曲折委婉的方式表达了对社会的鄙视与厌憎,这种看似平淡的表述方式,是一种笑谈,更是一把抨击社会的尖锐的手术刀。小说描写方鸿渐艰难地行走于泥泞中,作者把他刮下来的鞋泥比作旧中国贪官污吏搜刮的地皮,比喻新颖奇特,又对贪官们的贪得无厌进行了辛辣讽刺。钱锺书在《围城》中擅长凭借联想比喻映照现实事物的荒诞,例如他讲了一个故事,说农夫赶驴,在驴不肯走的时候就将胡萝卜挂到驴的眼睛前,这样驴就会认为走一步就能吃到胡萝卜,于是就这样一步一步地往前走,而对于驴是否能吃到胡萝卜则全靠农夫心情。在机关中,上司对下属的驾驭也是采用这种方法,高松年答应方鸿渐可以升为教授就是典型的例子。用驴、胡萝卜以及驴夫来比喻上下级之间的关系,貌似荒诞却又合乎情理,既生动地刻画出上级领导的奸诈,又表现了下级人员的愚笨,由此推及到社会中,将高松年的政客手腕表露得一览无余。对于现实人物的鄙俗嘴脸,作者采用轻松愉快的手法给以展现,例如描写餐馆中肥胖的老板娘,说她那样肥硕证明了店内饭菜营养丰富,老板娘坐在店门口也算是一则好广告。原本饭菜质量同老板娘身体之间的关系不大,但是作者利用丰富的想象,一方面确实写出了老板娘肥硕的身材,另一方面对前面他们所叫的饭菜再进行联系,由此及彼,前后映照,使读者啼笑皆非。当时社会盛行崇洋媚外,总是有这样一群人千方百计地想向别人证明自己的洋身份,出国留学的人更是趋之若鹜,这种出国留学并不是为了学问,而是为了将自己镀上一层海外归来的金。作者称这种风气好比是出痧或者出痘子,是非出不可的事情。而且就连学习国文也要到国外学习,因为国文需要外国招牌才可维持其稳固地位,所以大批的人使用假文凭,韩学愈也因此成为系主任。国外文凭仿若是亚当、夏娃身上的树叶,能够遮羞,仿佛这一张纸就可以将一个人身上的愚昧无知与空疏寡陋全都掩盖。通过一纸文凭而牵扯出遮羞布,对当时社会浮夸的风尚与官商剥削人民的行径进行了揭示,也道出了中国社会对于西方社会文化学习的盲目与失败,这也是整部作品富含的社会现实方面的内容。

  四、结语

  钱锺书的《围城》语言独特,耐人寻味,小说中作者不留情面的讽刺背后又蕴涵着对于人生以及社会的热望,作者正是希望通过这种讽刺艺术唤醒在围城中不断挣扎与徘徊的人们,这种讽刺艺术非一言可道尽。

  参考文献:

  [1] 陈平原.东西文化夹缝中的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兼论四十年代讽刺文学[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10.

  [2] 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 曹晋英.钱锺书《围城》中的比喻研究[J].中华文化论坛,2013(2).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陈老师:275774677
张老师:1003180928
李老师:610071587
刘老师:1003160816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