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边城》与《果园城记》叙事策略比较(2)

时间:2014-07-22 19:13 来源:发表吧 作者:陈俐 李家富 点击:

  《果园城记》采用第一人称“我”“回溯性”的叙事视角,将作品中的诸多故事有机地结合起来。小说以“我”也就是马叔敖这一人物的返乡之旅展开叙述,通篇十七个故事大多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我”贯穿于《果园城记》始终,小说中依次出现的景物、事件、人等自然都带上了“我”的情感特征;“我”又是个长期离乡远行的人,是现代文学史上常见的那种“漂泊者”、“寻路人”[3]P93,因此对于故土风物人事的观察与审视不仅渗透了怀旧的情结与历史的沧桑感,更带上了知识者努力进行理性思索和哲理探寻的意味,这无疑有益于增强小说的情感厚度和理性意蕴。如《果园城》、《葛天民》、《期待》等作品,通过“我”这一叙述者在返乡过程中的所见所感,凸显了叙事视角在时空上的转变,以今之见闻感慨世事的多变,岁月的蹉跎。素姑在往昔的“我”眼中是那么富有青春韵致,苗条的身段、细腻的皮肤一一呈现在脑海中,而孟林太太的端庄与严正则同样历历在目;转而今昔“我”看到的素姑则是一副憔悴的模样,孟林太太已是耳聋眼花了。通过这种视角的“越界”,不禁让“我”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孟林太太是怎样变了啊!”“素姑小姐是插在明窑花瓶里的月季,已经枯干,已经憔悴!”面对这种“物是人非”的境遇,叙述者在心灵受到震撼的同时,字里行间也让读者体会到了那份岁月对生命无法祛除的印记及知识分子对家乡的留念感伤和否定批判论文格式的矛盾心情。

  三、叙事话语策略

  叙事话语体现着作家的生命体悟,也是小说的意蕴指向。沃伦·贝克说:“福克纳对生活的看法怎样,他的文体也怎样。”[4]P12在《边城》和《果园城记》中,沈从文和师陀分别用属于自己的话语方式言说了对生命的独特感悟。

  沈从文说写作“千万不要冷嘲”,这既是他对待现实人生的写作态度,又是他的表达技巧。在《边城》中,沈从文采取含蓄、蕴藉、空灵的叙事策略,以冷静、客观、不动声色的态度演绎了“边城”那个美丽得令人哀伤的故事。小说一开篇,作者以朴素而娓娓动人的语调展开叙述:湘西边境,有一座山城“茶峒”,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一只黄狗。这个女孩名叫翠翠,翠翠自出生,她的生活中就只有爷爷、渡船、黄狗。然而作者用平淡的语言淡化了祖孙清贫孤寂的生活,尽量展现了他们与乡人和谐相处的情景。那来自山间的清风、潺潺的溪水、灵动的黄狗……这些灵气飘逸的画面给我们勾画出了一个极度净化、理想化的“边城”世界。

  自从前年端午与傩送相遇之后,翠翠便有了自己的心事,但小说中并未直接写翠翠怎样爱恋思念傩送,而是通过一些外在事件和梦境的衬托,含蓄地透露出翠翠的内心隐秘。如“梦中灵魂为一种美妙歌声浮起来,仿佛轻轻地往外飘着,上了白塔,下了菜园,到了船上,又复飞窜过山崖半腰……”。[1]P131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边城》的“留白”艺术,即小说中能不说的话就不说。正如海明威的“冰山理论”一样,沈从文以“留白”艺术给读者留下了无数的悬念和想象的空间,既增加了小说的容量,又丰富了小说的内涵。如《边城》的结尾这样写道:“这个人也许明天回来,也许永远不会回来了。”[1]P138这种开放式的结尾让读者在为翠翠的命运担忧的同时又看到了一丝希望。这当中蕴含了作者对民族命运的隐忧和希望。

  沈从文用一种悲悯的心情刻画人性向善的一方面。因此,读他的《边城》,浸润着一种深厚、亲切的情感,并能嗅到一种朴素温馨的气息。师陀要透过“果园城”中小儿女们的人生苦难和悲欢离合展示“活脱脱的现实”,所以,他把讽刺、人事、同情融合在一起,在平静的叙述中传达出对人类的同情和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

  师陀擅长以素描的技法勾勒民俗与自然风景,并在风景的衬托下刻画乡土人生百态。但他极少工笔式的精雕细刻,更长于刻绘木刻般的人物轮廓,最终凸晕人物群像。如《说书人》中,作者用简洁、凝练的语言,通过寥寥数笔就将说书人一生命运的变迁勾勒出来,也将书中“我”几年来的变化浓缩其中,在有限的篇幅中凸显饱满的画面。

  师陀的小说在京派中最具讽刺性,但回溯性的故事讲述方式,却能把故事拉远,造成一种绵长的回音。“凡是在回忆中我们以为好的,全是容易过去的,一逝不再来的,这些事先在我们感觉上全离我们多么近,现在又多么远,多么渺茫,多么空虚——我抬头望望前面,一种深深的哀痛突然侵领了我,这个小城的城外多么静啊!”[5]P34这一来自《说书人》最后的感慨,看似平淡,却饱含作者浓郁的感情,投射出作者对小城人生的深切思索。

  如果说沈从文用含蓄、蕴藉、空灵的话语方式为读者营造了一个恬淡、超然的“湘西世界”的话,那么师陀则以沉郁感伤而略带讽刺的叙事话语书就了“果园城”的现实人生。在对果园城人生活方式、生活情调的多角度表现中,流露出了文化过渡时代知识分子所共有的爱恨交织的文化情结,含蓄深沉,极富韵味。

  总之,沈从文和师陀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自觉文体意识的作家。他们以打破传统、自由创作的文学观向传统小说发出挑战,文本《边城》和《果园城记》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呈现出独有的艺术风格,传达出充满个性和主体意识的审美追求。

  参考文献:

  [1]沈从文.沈从文选集[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

  [2]程光炜.中国现代文学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20世纪中国文学名作典藏[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3.

  [4]贾蔓.中国现当代精品小说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

  [5]师陀.果园城记[M].上海:上海出版社公司,1949.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陈老师:275774677
张老师:1003180928
李老师:610071587
刘老师:1003160816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