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原始宗教文化内涵
史诗《梅葛》内容反应出浓厚的原始宗教色彩,并折射出古朴的原始世界观、人生观。原始宗教毕摩文化是史诗《梅葛》形成和存活的土壤。史诗承载了原始宗教信仰的核心内容,它以神话的形式呈现在史诗中,沉淀着历史行进中彝族人民对宇宙万物起源等的哲学思考和人类自身历史经验的总结,千百年来影响着人们的意识和行为。毕摩使神圣与世俗兼容,使宗教仪式与史诗表演综合,毕摩通过对史诗的吟诵来沟通天地人神。原始宗教信仰、毕摩、史诗的吟诵在仪式的表演中三位一体,他们传达共同的文化信息,形成史诗流传地区彝族特有的传统文化系统。《梅葛》中的原始宗教维系彝族人民团结,和谐相处,互助互爱的内在文化内涵。
在彝族传统观念中,人死后灵魂不会消亡,要将它送归祖先栖息地,与祖先团聚,否则就会变成野鬼,游荡于荒山野岭,缺衣少食,孤苦伶仃,这样必然会回家扰乱后代,祸及家庭。因此,老人去世后,家人必须请毕摩前来演唱《梅葛》为死者安魂、指路。彝族创世史诗《梅葛》唱到:“死者父老你,今天幸运好。儿女有孝心,给你作了斋,重活回人间。请你入家堂,盖好黄房子,红被盖床上,黄被垫床上。”这是讨好死者的祭辞,为什么要讨好死者呢?因为彝族人认为“房中有岔鬼”,让死者显灵将“岔鬼”赶走,护佑生者“子孙永不绝”、“金银财宝滚滚来”。彝族人民通过演唱《梅葛》,达到敬神驱鬼的目的,从而实现祈吉求福的愿望。
史诗《梅葛》作为当地彝族人民的“根谱”,在各种生产祭祀、人生仪礼、岁时节日等场合被反复表演,通过分享生命意义的象征行为来把个人和社区联结起来,成为一种社会控制系统,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有制约和维系的作用。“不仅表演者可以结成亲密的团体,观演者也可以结成亲密的团体,表演与观演之际能够强化乡土社会中的既有社会关系,缔结新的情谊。”③史诗中关于丧葬活动的叙述也很突出,表现出了讲求孝道、慎终追远、注重亲情的人文情怀。
当彝族一个村落或族群的生产生活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史诗演述的时候,史诗表演无疑就成为了村落或族群标志性文化。史诗《梅葛》的演述是建立在构建“神圣历史”的基础上的,建构“共同的历史”空间。史诗《梅葛》最重要的叙事内容是关于“起源的故事”,包括天地起源、人类起源、民族起源以及世间万事万物起源等。在祭祀、节日、丧葬、婚嫁或其他隆重的时刻,史诗的演述者追溯某种起源本身并不是目的,也并非只是起到娱乐的作用,而是深刻地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和观念,渗透到彝族人民日常宗教活动生活中。比如在彝族的丧葬中都要请毕摩来演唱《梅葛》中的“指路经”,把死者的灵魂送到祖先安息的地方。这种一代代地追溯“祖籍”的方式,实际上反映的是一个人生的“归属感”问题。
彝族创世史诗《梅葛》传播演述的过程就是彝族学习彝族传统文化的过程。“各民族传统上的民间口承文化所固有的社会功能和文化性质远远超出了文学,而包容了各个民族有史以来所创造的全部精神文化理论形式和物质文化经验总结的基本内容。倘若要一言以蔽之,毋宁说传统口承文化实为民间村社教育的教材总汇,民间口承文化的传授活动实为一种传统村社教育的施教活动。传统口承文化最根本的功能在于教育。”④史诗《梅葛》是彝族长期奉行的伦理道德的传统积淀,是人们信仰观念、行为原则、行为规范的约定俗成,它的表演过程是一个不断地将当地的伦理道德、行为规范灌输给个人的过程。史诗《梅葛》被视为彝族的“根谱”。史诗《梅葛》还是彝族人民的“圣经”,具有神力,它的演述者又是兼有巫师身份的毕摩,在演述的过程中,讲述者和听众共同营造了神秘的训诫和警示的氛围,蕴含在史诗中的传统伦理道德力量得以释放。
四、结语
彝族创世史诗《梅葛》反映了彝族先民的世界观和对事物的丰富想象,反映了彝族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的变化过程,反映了彝族人民的恋爱、婚姻、丧事、怀亲等文化内涵。从某种意义上讲,作为一种标志性文化,史诗《梅葛》的演述已经成为当地人认知和表述自我的一种方式,以及该群体的一种文化象征符号。
注释:
①云南楚雄民间文学调查队整理本.梅葛.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9年.
②本论文引用的文本均出自于云南楚雄民间文学调查队整理本的《梅葛》(云南人民出版社,2009年).
③张士闪.乡民艺术的文化解读——鲁中四村考察.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年,第85页.
④王亚南.口承文化蜕变论.民族文学研究,1997 年第3 期.
参考文献:
[1]王亚南.口承文化蜕变论[J].民族文学研究,1997(3).
[2]李云峰、李子贤等.“梅葛”的文化学解读[M].云南大学出版,2007.
[3]云南民族民间文化楚雄调查队整理.梅葛[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9.
[4]彭兆荣.文学与仪式:文学人类学的一个文化视野[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5]张士闪.乡民艺术的文化解读——鲁中四村考察[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6]巴莫曲布嫫.叙事界域与传统法则——以诺苏彝族史诗<勒俄>为例[J].民间叙事的多样性——民间文化青年论坛,2004.
[7]巴莫曲布嫫.田野研究的时空选择与民族志书写的主体性表述[J].民间文化论坛,2008.
[8]且萨乌牛.彝族古代文明史[M].民族出版社,2002.
[9]王翼祥.论彝族史诗《梅葛》的社会功能[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
[10]陈永香、马红惠、李得梅.简谈彝族毕摩和歌手对史诗的“演述”——以梅葛、查姆为中心[J].青海社会科学,2012(5).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主管单位:湖北省国资委 主办单位:湖北省经济干部管理学院 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 国...
期刊简介: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是我国第一份、也是唯一一份面向工程教育研究的全国...
期刊简介: 主管单位:吉林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主管单位: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山东省教委 国内刊号:CN 37-1025/G4 国际刊号:IS...
主管单位: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主办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出版地:甘肃省兰州市 国际标...
期刊简介: 《种子科技》(月刊)创刊于1983年,曾用刊名:(种子通讯)是中国种子协...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