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传统节日在当代人心目中的失落日益明显,而宋词在数量以及艺术特性上的优势使其引导民众更加全面地了解传统节日与其意义的载体。人们不仅可以通过宋词中的描写还原丰富的节庆场面,更能从中体悟到传统节日更深厚独特的民族精神和人文内蕴。
关键词:宋词;传统节日;节庆习俗;民族精神;人文内蕴
中图分类号:I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4-0015-01
纵观宋词可见,传统节日的内涵与意义相当丰富而深厚。引导民众更加全面地了解传统节日与其意义,宋词不失是一个合适的载体。
一、宋词的优势
首先,传统节日题材在宋词中占很大比例。据统计,宋词中出现过二十多个传统节日,其中描写元宵节的词就有593首。
节庆题材在宋词中出现得如此频繁的原因,一方面是词自产生以来一直有一种社交功能和娱乐功能。宋朝为庆祝节日而举行的燕集已经广泛存在,每当燕集之时,总会有大量文人填词助兴;另一方面,中国的传统节日多与农时节令有关。那种特定的氛围下,词人总会生发出各种对生命的感慨。这些出于各种动机的创作,都提供了充分的素材。
宋词在艺术特性上也具有优势:一方面,宋词意象细腻丰富,结构复杂绵密,能充分而细致地渲染节日的景象。更重要的是,宋词是一种“近于雅而不远于俗”的文学形式:词在宋代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处于娱乐性(俗)与文学性(雅)斗争之中。也正是这样的斗争,使得宋词成为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那些最广为流传、受到世人好评的作品都是“近雅而又不远俗”的。
有人认为“宋词无唐诗之雅,亦不类元曲之俗”,所以宋词是最适合当代人接受传统的形式,它既避免了过于通俗而造成的低俗粗陋,又避免了过于雅致而导致的晦涩艰深。这种将优雅的情趣以较为通俗的方式表现出来的艺术形式,正是最适合向广大民众推广、欣赏的文学形式。
二、传统节日元素在宋词中的具体体现
词人通过对节日的精心描绘,在宋词中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先从宋人最爱的节日——元宵节说起:“万重缯采,构一屏风岭,半空金碧。宝檠银釭,耀绛幕、龙虎腾掷。沙堤远,雕轮绣毂,争走五王宅。雍容熙熙画,会乐府神姬,海洞仙客。曳香摇翠,称执手行歌,锦街天陌。”(欧阳修《御带花》)
此情此景,是何等的热闹繁华。而从“帝里偏爱元夕”这样的句子中也可窥见宋人对元宵节的偏爱: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蒋捷等人均描绘过上元佳节的喧闹场面,将灿若星河的灯市、盛装出行的人群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人们眼前。
宋词中还记录了许多被人淡忘的节日与习俗。如辛弃疾《鹧鸪天·上巳风光好放怀》和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虽然现在人们对上巳节、寒食节比较陌生,但从词中可以看出时人对这些节日的重视。这些初春的节日有一种与自然的亲近与蓬勃的生机。节庆活动也非常丰富:赏花、饮酒、踏青、赛龙舟、荡秋千……仿佛处处是生机勃勃的春景、精神饱满的人们与蓬勃的欢笑声。
由此可见,传统节日文化是如此的丰富与精彩。而宋词对于传统节日复兴的意义便很明显了:宋词中那些经过文墨渲染的习俗对人们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方便当代人根据宋词中节庆习俗的描绘复原那些失落的习俗,重现当年的繁华。
三、从宋词中窥见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中国的传统节日多是岁时节日,传统节日便有了一种“天人合一”的二重性。这并不是古人对自然的盲目崇拜,更蕴含着自然季节流转的本质属性。
文人的创作,也是一种借节日感悟人生、倾诉情怀的自觉追求,不仅展现了词人独特的个性,更使得传统节日具有了更深厚独特的民族精神和人文内蕴。
如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元宵盛景之外,是词人特有的对个人与国家命运的柔婉哀伤。这样的书写不仅融作者个性于传统节庆,更使词具有了深厚的社会历史意蕴。
而那些摆脱了固有抒情传统的词,更有一番独特的魅力,如黄庭坚在重阳写的《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重阳词基调多沉重感伤。而黄庭坚却用“莫笑老翁犹气岸”,“风流犹拍古人肩”这样的语句,体现出动人心魄的风流豪迈之气。这样以豪迈与豁达的态度对待人生的不如意的方式,不仅开拓了词境,更是丰富了两千多年来中国文人的文化人格,其中的名句也为后人广为传唱。
对当代人来说,人们不仅可以通过宋词连接起中华民族千百年积淀下来的抒情传统,更能培养一种感悟时间、感怀生命的审美人格,进而融个性于传统文化,丰富传统文化的内涵,为后代留下像宋词一样的文化遗产。
其实,强调传统节日与古典诗词,归根到底是在强调传统文化对当代人的意义:一个人的成长、一个国家的发展断不开与传统文化的联系;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情感与思想,通过流变,形成了不同时代人之间微妙的联系,更是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身份的凭证。
参考文献:
[1]谢桃坊.论宋词的艺术特征.天府新论,2006年第5期.
[2]王景科.中国传统节日诗词的的特点.山东师大学报,1994年第六期.
[3]唐圭璋编.全宋词.北京:中华书局,1965.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主管单位: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主办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出版地:甘肃省兰州市 国际标...
期刊简介: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是我国第一份、也是唯一一份面向工程教育研究的全国...
主管单位:湖北省国资委 主办单位:湖北省经济干部管理学院 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 国...
期刊简介: 《种子科技》(月刊)创刊于1983年,曾用刊名:(种子通讯)是中国种子协...
期刊简介: 主管单位:吉林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主管单位: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山东省教委 国内刊号:CN 37-1025/G4 国际刊号:IS...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