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电影《火的战车》主题解析(2)

时间:2014-07-14 17:14 来源:发表吧 作者:徐博 点击:

  第三是影片中体现出的贵族气质。如果说青春梦想是林德尔和亚伯拉罕等青年群体的共性表达,宗教信仰在林德尔与亚伯拉罕比赛动机的差异之中见出,并透过林德尔的言行举止得以生动体现的话,那么贵族气质则以亚伯拉罕为代表,集中表现在青年群体形象的塑造之中。《火的战车》所刻画的贵族气质,其实质就是贵族文化承载的英国传统文化精神,贵族文化作为英国文化的核心内容,包含着勇敢、公正、理智、自制等可贵的品性,被视为英国精英分子的标签。在贵族文化的影响下,“社会精英分子通过努力不断提高自身道德素质和人文修养,跻身更高的社会阶层,有效地激发了英国人民的进步要求,这让英国社会充满了进步、活力和正能量”⑥。具体而言,《火的战车》塑造的人物,无论林德尔、亚伯拉罕,还是林西、史塔蒙,自幼便生活在上流社会,非富即贵,这些衣食无忧的社会精英在帝国的余晖之中,尽情地享受着俗世的快乐:他们或虔诚谦逊,或野心勃勃,其言谈举止流露出精英特有的贵族气质。考虑到“文化……包括各种内隐或外显的行为模

  式,通过符号系统习得或传递,文化的核心信息来自历史传统”⑦,影片也使用了两套方式:一是细节描述,刻画出贵族文化“外显的行为模式”,主要由构成青年活动的各种物质构成,包括各种精美的古典建筑、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豪华奢侈的社交场所、美轮美奂的服饰穿着等等,这些精美的画面描绘出青年的成长土壤——他们不仅具有高尚的精神追求,也有实现梦想追求的各种物质条件。二是礼仪展示,这勾勒出贵族文化“内隐的行为模式”,在影片中,这种模式由各式各样的礼节构成,包括青年待人接物的方式、参加社交活动的各种举止等等,其中青年们参加比赛的场景最具表现力和感染力。因为在贵族文化体系中,“比赛、竞争、对抗,特别是在强者之间的比赛、竞争、对抗,是一个人证明自己,从而得到自我肯定、自我认同的最好途径”⑧,可见,参与比赛并获得胜利是勇敢和能力的象征,也是展示贵族精神的途径,这意味着影片对青年比赛场景的艺术化再现,必然传达出浓郁的贵族气质。需要说明的是,遵循贵族的文化传统,亚伯拉罕用不断的胜利证明自己的能力,维系强大自信;但与宗教信仰相比,贵族气质显然缺乏内在的根基,表现为当亚伯拉罕亲眼目睹林德尔的比赛,感受到林德尔强大之后,所出现的诡异场景:亚伯拉罕久久地坐在看台上,沉浸在对失败的恐惧中,不堪地倒在女友的怀里,充满难以掩饰的焦虑……这个场景揭示了贵族气质的虚妄:获胜的亚伯拉罕,生机勃勃,活力四射;面对失败的亚伯拉罕,反应迟缓、意志消沉;前者强大傲慢,后者脆弱幼稚——这与信仰上帝、战无不胜的林德尔判若云泥,显示了影片的倾向性。

  第四是影片中体现出的奥运精神。在影片的叙事结构中,林德尔和亚伯拉罕获得奥运冠军是影片的两个叙事主线之一,与此线索相伴的是,影片对奥运会的艺术化描述,这形成第四个主题,奥运精神。就其内涵而言,奥运精神博大精深,有学者曾对其进行过系统的总结,归纳出六种形态,即顽强拼搏的精神、重在参与的精神、公平公正的精神、团结协作的精神、和谐和平的精神、人文人本的精神。⑨ 这六种精神形态在影片中大都有所体现,但也有其侧重点。具体而言,《火的战车》所揭示的奥运精神源于其对两种奥运观的艺术化

  处理:一是个体层面,影片塑造的形象,以林德尔、亚伯拉罕为代表,他们参加奥运会的动机大相径庭,构成“为个体”的奥运观;二是国家层面,各国派出代表团参加奥运会,奥运会被视为国家竞争的战场,构成“为国家”的奥运观。围绕这两种奥运观,《火的战车》提出这样的问题,即奥运会到底是展示个性的舞台,还是国家竞争的战场呢?这是关乎奥运精神本质的终极追问。在对此问题的艺术表达中,影片诠释了其所理解的奥运精神:首先,即使是“为个体”的奥运观,也因个体的不同,存在多种类型,影片总结出两种,一是功利性、个人主义的奥运观,亚伯拉罕是典型;二是强调超越自我、充满精神性追求的奥运观,林德尔是其代表。就前者来说,奥运会能够带来荣誉,是个体能力的证明,这就是亚伯拉罕参加奥运会的动机;获胜是其目的,在胜利中他才能享受快乐,获得内心平静;就后者而言,林德尔参加奥运会源于上帝的召唤,信仰使其不屈从任何外在的、有形或无形的压力,即使其以国家的名义出现,林德尔也不会屈服,这是充满精神性的奥运观。其次,在国家层面,影片系统地揭示“为国家”的奥运观,这种观点认为奥运会作为国与国体育竞技的舞台,不仅是最优秀运动员之间的较量,同时还是国家实力、民族精神的较量;运动员的成败与国家的荣誉、民族的精神休戚相关,运动员在奥运赛场的一举一动都体现出国家意志,象征着国家荣誉;在奥运会上赢得的胜利能够巩固国家政权,提高国民的自信心,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具有十分积极的正面价值。个体的奥运观与国家主义的奥运观包含不同的意义,体现着不同的奥运文化精神,但在影片中,这两种奥运观呈现出调和主义的状态。具体而言,无论“为个体”的奥运观,还是“为国家”的奥运观,都建立在亚伯拉罕和林德尔实现梦想的过程之中,尽管动机和目的大相径庭,但是奥运会给予他们相似的机会,梦想的尽头,冠军是对他们付出的奖赏;另一方面,冠军符合国家的意志,能够为国家带来荣誉。因此,梦想是联结个人追求与国家荣誉的桥梁,但梦想又是纯个体的思想和意识,以梦想为中心,意味着影片所揭示的奥运精神,其实质是人文主义精神,是一种人文奥运精神。在此意义上,《火的战车》所揭示的奥运精神是调和的产物:以青春为基调,以冠军为目的,个体梦想与国家荣誉相互融合,从而演绎出一个真实的奥运传奇故事。

  主题多元化曾是电影追求的目标,但在当今这个追求视觉震撼的时代,颠覆视觉的技术不断被引入电影创作领域,“每一次新技术的发明,都会通过对电影制作方式的改变而逐步因其电影思维、语言乃至整个观念的变化”⑩,电影早已变得面目全非,不再追求鲜明的思想、深刻的主题、技术等形式要素成为评判电影价值最重要的标准,主题则变得无足轻重。在这种趋势下,重温经典影片,具有特殊含义。《火的战车》是一部足以颠覆思维惯性的影视经典之作,其思想甚至超越了时代:时隔三十年,该片某些镜头出现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开幕式上,以揭示英国体育文化与奥运精神的内涵,这个细节证明了其思想的经典意义,而四元的主题结构无疑是成就其经典性的保证,值得认真地揣摩和领悟。

  {1}{2} 李·R·波布克:《电影的元素》,中国电影出版社

  1986年版,第23页,第24页。

  {3} 李知宇:《奔跑中的人性和社会性》,《体育学刊》2008年第9期。

  {4} 徐正林:《宗教的景象阐释——当代西方宗教电影的深度与样态》,《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第5期。

  {5} 周燮潘:《论什么是犹太教》,《世界宗教研究》2000年第2期。

  {6} 桑加多:《英国贵族文化在英国近代小说中的体现》,《名作欣赏》2013年第26期。

  {7} 庄春波:《文化哲学论纲》,《管子学刊》1996年第1期。

  {8} 黑格尔:《历史哲学》,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56页。

  {9} 李一宁:《奥林匹克运动与奥运精神》,《体育与科学》2008年第1期。

  {10} 刘书亮:《电影艺术与技术》,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版,第366页。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陈老师:275774677
张老师:1003180928
李老师:610071587
刘老师:1003160816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