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在中共青岛市委、青岛市人民政府政策号召下,青岛市逐步打造出了自己独有的公共文化服务品牌,从市中心到村庄,从大规模的硬件建设到全方位的软件服务体系,青岛市真正做到了把文化发展的成果输送到了每个社区、乡村居民的家门口。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建设
一、青岛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彰显成效
2011年,青岛市被文化部、财政部公布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首批创建城市。该示范区的创建工作有力地带动了青岛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和方式不断创新,在市各级党政府高度重视下,公共文化积极创建,如今各方面均取得实质性进展。除此之外,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3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青岛名列2012年度中国文化城市竞争力第7位,成为文化创业产业蓬勃发展的先进模范。
1.加大文化基础设施投入,促进文艺精品工程建设。青岛市文化发展的活力蒸蒸日上,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方面,市委市政府实施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近几年先后投入30多亿元新建、改扩建青岛大剧院、图书馆、博物馆等一批重点公共文化设施,提高了城市的品味,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为进一步扩大公共文化设施项目的规模,青岛市还启动了“千万平方米”的社会事业公共设施文化项目建设,总投资达90多亿元,建设项目达1132个。文艺精品创作是岛城历史文化和秀丽风光的代名词,市政府每年斥资5000万元于文化精品工程建设,“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精品创作跨越工程”、“文化创意产业跨越工程”、“文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跨越工程”三大工程已经成为青岛市主力打造的独具本地特色的文化精品工程。
2.文化建设政府引导,文娱活动精彩纷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当然也离不开丰富多彩文娱服务活动,在文化惠民政策的支持下,青岛市群众艺术馆组建了1200余人的群众文化辅导团队,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文化传播服务体系,把艺术滋养传播到120多个市区辅导点,培训了群众和基层文化骨干10万余人次,“群星合唱团”连续3年荣获全国合唱金奖,“十艺”节上收获颇丰。专业艺术团每年都深入农村社区开展群众文娱演出,形成了从城市到乡镇,从乡镇到农村的多层次文化传播体系,有力地促进了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为了实现文化惠民便民,青岛市还打造了“15分钟文化圈”,让居民步行15分钟就能到达一个文化服务场所,连续10年不间断的“广场文艺周周演”、每年八、九月份的“青岛夜色美”等广场演出,让更多居民参与到文化辅导队伍中,让居民真正参与到公共文化建设中来。
3.公共服务体系升级换代,文化服务方式不断创新。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的同时,青岛市文化品牌项目及时推陈出新。城阳区的“文化超市”堪称典范,居民可以根据自己的文娱喜好挑选自己喜欢的文娱产品,由政府买单后将文化服务送到各基层社区,此举真正做到了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让群众真正融入到文化建设的大家庭中;为给市民构建宽范围、多途径的知识汲取网络,黄岛开发区图书馆与驻区6所高校图书馆签订了协议书,至此市民借阅图书不再仅仅局限于指定的图书馆,可借阅的纸质图书由原来的30多万册增加到900万册,这在全国属于首创,有效的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举办的“送戏进万家”活动也是我市倾力打造的惠民活动之一,有力地开辟了新农村文化发展的路径,基层群众成为活跃农村文化舞台的主角。这些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已经成为当地的文娱品牌项目,在公共文化建设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
4.各区公共文化建设如火如荼,文化创新模式多种多样。近几年青岛市各区公共文化建设成效显著。市南区按照“政府主导、社区建设、创新机制、持续发展”的要求,从构建多层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着手,真正打造出了覆盖全区、功能齐备、服务优质的区、街、居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区政府投资1.5亿建设了68处1000平方米,集文化、图书、医疗保健等为一体的社区文化服务中心(三个中心),使辖区十个办事处的社区文化活动场所覆盖率达到了100%;投资400多万元对文化馆大楼进行内部装修,配备MIDI工作室,让社区音乐爱好者真真正正拥有了自己的“工作室”。在政府文化政策的有力带动下,区文化馆的年服务量达5万人次,被评为国家一级文化馆。另外,为了积极培育打造高水平的群众文化队伍,市南区投入资金300多万元组织发展了秧歌队、锣鼓队等民间艺术团体,并配备钢琴、电子琴,以满足居民多层次的文化需求;同时定期开展文化月活动,举行“文化进社区”的文艺汇演70余场,打造出“左邻右舍”等一批地域特色的文化活动品牌。秉承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准和能力的宗旨,崂山区连续八年实施图书配送体系建设,先后打造了160多个种类齐全、设施完备、管理有序的社区文化中心,广大市民乐在其中。为了倾力打造“三大公益文化品牌”活动,崂山区构建了汇集“区、街道、社区”三级群众的公共文体活动中心,区文化新闻出版局也积极参与其中,联合各街道、社区举办“广场文艺周”、“戏曲演出专场”、“社区大舞台”等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
诸多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无不彰显青岛市文化建设的巨大成果,岛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真正迈开了大步。
二、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人才引领、群众决策”的公共文化服务机制
1.健全公共文化投入机制,将公共文化建设纳入整体规划。当前政府每年虽投入大量资金于公共文化建设,但是公共文化投入机制尚不完善,缺少有效的公共支出预算和考评机制,因此政府在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的同时,应逐步健全以政府主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支持、财政投入保持稳定增长公共文化投入机制,深入实施文化资源信息共享网络工程,开展数字化图书馆管理。另外要始终秉承专款专用的原则,每项基层文化建设都要有自己的预算、责任考评机制,严格把控资金的流向动态和公共效益。
2.健全基层文化服务网络,完善文化阵地建设。加快图书馆建设步伐,投资建设市美术馆、博物馆、大剧院、文娱中心等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提升市级文化设施的档次。当然文化设施建设不仅要在市区开展,县镇级文化建设也要亦步亦趋,要按照市区设施评估标准,争取实现县县有图书馆、乡乡有文化站的管理目标。另外,文化服务网络是促成文化创新的有效形式,例如延伸公共图书馆服务职能,建立全市图书馆联合体系,以方便读者借阅等。
3.完善文化需求表达机制,力争实现文化供给和需求相契合。当前文化供给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但相关公共设施的建设并没有很好的契合居民的需求。以胶州市文化局的农村走访调查结果为例,有将近75%的人不常去综合文化站参加文娱活动,几乎100%的居民认为当前的文化设施和项目不能满足自身需求。这足以看出,公共文化资金的投入并没有到位,以往那种传统的自上而下、包办式的公共文化资金供给机制已经难以维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持续高效运行。所以应该重视群众文化诉求,定期开展走访调查,建立公共文化需求征集表达平台,让群众自己参与到文化管理中,实现公共文化建设的有效互动。
4.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夯实公共文化服务基础。基层文化队伍建设是文化政策有力实施的保障,要坚持广纳贤能的原则,让基层文化干部创业有机会、发展有舞台。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首先要招募优秀的文化创新人才,要坚持区聘、街道管、社区用的方式,选聘社区文化管理员;在用人机制方面,市委市政府要给予财政拨款,以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方式,有效激发文化人才的工作活力。
青岛市积极探索繁荣发展先进文化的途径,在文化建设方面已经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在当前新的环境背景下,希望能够不断总结经验,创新工作模式,培植新的文化品牌,大力开展公共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打造青岛特色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服务品质和服务能力,争取走在文化建设队伍的前列。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期刊简介: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是我国第一份、也是唯一一份面向工程教育研究的全国...
主管单位: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山东省教委 国内刊号:CN 37-1025/G4 国际刊号:IS...
主管单位: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主办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出版地:甘肃省兰州市 国际标...
期刊简介: 《种子科技》(月刊)创刊于1983年,曾用刊名:(种子通讯)是中国种子协...
主管单位:湖北省国资委 主办单位:湖北省经济干部管理学院 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 国...
期刊简介: 主管单位:吉林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