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孔子德育思想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启示

时间:2014-07-04 16:26 来源:发表吧 作者:梁春阳 点击:

  内容摘要:语文学科的教学工作存在其自身的特点,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应当兼顾学生人文道德素质的培养。我国古代思想家孔子在教育领域中的德育思想对当前语文教育相关理念具有重要的依据支撑作用。

  关键词:孔子 德育 中学语文 教学

  中国语文的教学长久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其根本原因是语文的教学内容本身就是生活,凡是有社会经历的人都可以对语文的教学进行点评。语文教学过程中知识的传授是一个部分,对人的形成,人格、品德的塑造是语文教学的另一个重要方面,而孔子教育思想中的德育思想,长久以来对中国传统育人观有重要影响。因此,孔子的德育思想对当前中学语文对学生人文性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孔子德育思想阐述

  孔子身处在一个动荡的社会大环境中,纵观历史,但凡乱世,学者们的思想必定是积极活跃,孔子思想的产生顺应了“礼崩乐坏”的春秋末期的时代背景。目睹动乱的孔子希望能用自身的积极思考去化解当时的社会矛盾。在孔子看来,社会制度的演变是天命的必然,但人的发展却是可以精心塑造的。[1]孔子在这种矛盾的关系中,逐步的创立了自己在塑造人、教育人方面的思想体系。

  孔子的德育思想在整个孔子教育思想中占有很大比重,品德教育是后世儒家学派诸贤者在宣扬政治思想、治学思想等方面依赖的理论基础。从大方面来讲,笔者认为孔子希望自己以及自己的弟子能够实现自己的“仁治”、“礼治”的政治理想,所以在品德教育的过程中孔子极为注重“仁”、“礼”的教化功能。

  (一)孔子德育思想的核心内容

  在孔子的德育体系中,“仁”被视为道德的最高准则,孔子将“仁”解释为能爱人,“樊迟问仁。子曰:‘爱人。’”[2]“礼”则是道德的行为规范。“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罚不中,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3]这二者之间的统一,贯穿于孔子整个教育体系。在儒家经典著作《论语》中,“仁”字被提及多达上百次。包括“为仁”的基本素质要求,“为仁”的方法、内容以及“为仁”的成就等。[4]孔子力图维持周朝礼制,修复遭破坏的礼乐,因此在教育的过程中,十分强调人际关系。“君君,臣臣,父父,子子。”[5]体现了孔子在君臣之礼,父子之礼等多方面人际关系中维持已有秩序的决心。

  经过孔子后儒家贤者的完善,在孟子对“仁义礼”之中加入“智”,汉代董仲舒对“仁义礼智”加入“信”后,儒家学派的德育内容最终定格在了“仁义礼智信”五个方面,后称“五常”。

  (二)孔子德育内容影响简述

  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的近两千年时间里,“五常”从来都是社会、家庭传统教育的核心内容,由于“五常”的内容根本上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统治,中国在汉代以后实现了孔子梦寐以求的治国理想,进入了儒家一家独大的漫长历史进程,在传统道德方面,孔子以及儒家学派对人伦纲常的影响是积极的,培养了古代人忠贞有信的理念,但是,孔子及儒家学派的德育思想中一味寻求遵守纲常,致使革命党人在撰写革命纲领时仍然将“仁义礼智信”作为革命奋斗的目标。在这种影响下,中国人逐渐养成了一种安于现状的心态。

  但就总体而言,孔子及儒家学派对传统文化,中国人道德修养的影响仍然是积极方面大于消极方面的,我们要妥善汲取孔子及儒家传统文化的精髓,让孔子德育思想继续发挥其特有光辉。

  二.中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缺失的现状

  中学语文教学历来属于中学学科教学中的难点。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对语文的理解局限于学生对文本知识的完全掌握,这导致了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对学生人文关怀方面的缺失。

  (一)教师对语文教学的理解缺乏时代性

  语文在基础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性不必多言,不同于其它学科的自身知识特点,语文课程在独有的课程知识之外,还拥有与现实生活最贴近的教学内容。无论那篇课文选材,总是离不开现实生活。语文教材在编排过程中,选择的是经典的,耐人寻味的作品。而且现在的课程体系,如果能够按照进度进行教学,将会对学生产生十分积极的影响。

  但是,即时是拥有了先进理念编排出的教材,由于具体执行的人水平参差不齐,课程三维目标之一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很难很好的实现。例如学生在学习中学课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时,相当部分的老师在按照教参的编排,一步步的讲解词汇、翻译课文,之后介绍很多学生已经可能烂熟于心的孔子生平,简单的介绍孔子在这篇课文中体现的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的启发式教学思想。但是就这篇课文而言,教参并没有考虑到课文在此体现出孔子在道德教育方面的考量。可以看出孔子在这篇课文中提倡出的谦逊有礼道德核心价值。教师在教参不完备这种情况下,应当自主地多研读相关书籍资料,将孔子的德育思想带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再如鲁迅先生的著名作品《祝福》,作品中封建思想的卫道士鲁四老爷,在熟读经典明知“仁义礼智信”后为什么仍然对祥林嫂的遭遇嗤之以鼻,这就说明了知道“仁”而不仁的鲁四老爷,在道德的考量上是不合格的。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时候可以将此作为反面教材,倡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真正体现道德素养。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陈老师:275774677
张老师:1003180928
李老师:610071587
刘老师:1003160816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