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地域性特征与东北秧歌舞蹈风格的形成

时间:2014-07-02 10:17 来源:发表吧 作者:梁欣等 点击:

  摘 要:地域性特征与东北秧歌舞蹈风格的形式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地域性特征指导着东北秧歌舞蹈风格的形成,反转过来,东北秧歌的舞蹈风格又是地域性特征的具体体现。二者是最佳的艺术辩证关系。研究探讨二者这种艺术辩证关系,无论是对东北地域性文化还是对东北秧歌舞蹈的提升与深化、繁荣与发展,都具有理性思辨与艺术实践的双重价值。本文以地域性特征的重要意义、东北秧歌舞蹈的地域风格、地域性特征与地域性舞蹈风格的关系为三大理论层面,对地域性特征与东北秧歌舞蹈风格的形成的关系这一重要命题,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细致的研究与论述。

  关键词:地域;特征;东北;秧歌;风格;形成;意义;关系

  中图分类号:J722.2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4-0256-01

  地域性特征与东北秧歌舞蹈风格的形成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一方面,地域性特征指导着东北秧歌舞蹈风格的形成;另一方面,东北秧歌舞蹈风格又是地域性特征的最有力体现。二者的关系,是一种良性互动的最佳艺术辩证的关系。

  研究探讨这二者的密切关系,无论是对于地域性特征,还是对于东北秧歌舞蹈的提升与深化、繁荣与发展,都具有理性思辨与艺术实践的双重价值。为此,本文专门研究探讨这一重要艺术命题,以期引起关注与讨论。

  具体来说,这二者的辩证关系,可以分解为以下三个理论层面,进行“断层扫描”式的系统化解析与研究。

  一、地域性特征的重要意义

  研究地域性特征与东北秧歌舞蹈风格的形成的辩证统一关系的第一个层面,是全面认知地域性特征的重要意义。

  地域性特征主要指的是地域性文化的特征,而地域性文化又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域文化特征愈鲜明,民族文化特色也就愈强烈。而民族文化又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与思想之基。世界上任何国家、任何民族的任何文化,都以民族为主流和主导。而一切文艺作品,也都以民族性作为生命与灵魂。19世纪俄罗斯著名作家赫尔岑明确地指出:“诗人和艺术家们在他们的真正的作品中总是充满民族性的。”[1]

  对于地域文化的重要意义,鲁迅先生说得十分精准透辟:“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别国所注意。打出世界上去,即于中国之活动有利。”[2]的确如此,地域文化常常是民族文化的亮点与支点,许多文艺经典之作,都得力于地域文化特征的魅力。“自有文艺始,便有文艺的地域性及相应的文化意蕴。《诗》三百篇,地道的黄河文化,北方风情;而‘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的《楚辞》,则属楚文化,南国韵致。考证家说,《金瓶梅》,山东味儿;《红楼梦》,京味儿。此外,如鲁迅、茅盾、巴金、老舍等诸位大师的作品,又何尝不是文化内蕴丰厚的地域文学之作。”[3]同样,仅就秧歌而论,在我国就有陕北秧歌、山东秧歌、河北秧歌、东北秧歌等多种,也都以地域文化特征各尽其妙、各放其辉。

  由此可见,地域性特征的确对文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说得更直接一些,地域性本来就是文艺的生命与灵魂,这是勿庸置疑的。

  二、东北秧歌舞蹈的地域风格

  在东北地域文化特征的制约、指导、影响下,东北秧歌舞蹈形成鲜明的东北地域风格。

  首先,东北秧歌产生于东北,带有东北地域文化的先天性艺术基因,据清人杨宾所著《柳边纪略》一书所载,东北秧歌舞蹈的产生大致情况是:“上元夜,好事者辄扮秧歌。秧歌者,以童子扮三四妇女,又三四人扮参军。各持尺许两圆木戛击相对舞。而扮一持伞灯卖膏药者前导,傍以锣鼓和之。舞毕乃歌,歌毕更舞,达旦乃巳。”[4]从中可知,东北秧歌产生于关东(边外)的正月十五元宵节,有俊扮(妇女)与丑扮(参军)两种角色,而且载歌载舞,但以舞蹈为主。

  后来,东北秧歌得以发展繁荣,并形成一整套表演程式与模式:秧歌队表演分“大场”与“小场”两种,“大场”是集体舞蹈,队形变换有“编蒜辫”、“卷白菜心”、“走剪子股”、“珍珠倒卷帘”等。“小场”表演歌舞小戏或演唱东北民歌中的小曲小调,如《瞧情郎》、《丢戒指》等。舞蹈基本动作是“秧歌步”。

  由此可见,东北秧歌舞蹈的地域风格,与东北地域特征同步一体。

  三、地域性特征与地域性舞蹈风格的关系

  地域性特征与地域性舞蹈——东北秧歌舞蹈风格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东北地域文化特征中的“傻大黑粗”影响、制约、指导了东北秧歌舞蹈粗犷豪放、土野火爆、热烈自由的风格的形成与确立;另一方面,东北秧歌舞蹈的这种风格特色,又是整个东北地域文化特色的具体体现与重要的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赫尔岑.往事与沉思[J].赫尔岑论文学[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62.

  [2]鲁迅.致陈烟桥[J].鲁迅全集[M]第12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3]张葆成.黑土戏剧论[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5.

  [4]杨宾.柳边纪略[M].转引自李长荣.黑土戏剧论集[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0.

  本文为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黑龙江民间舞蹈的地域性分析》结题论文,编号:13C010。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陈老师:275774677
张老师:1003180928
李老师:610071587
刘老师:1003160816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