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杨家府演义》中的男将形象研究综述

时间:2014-07-01 16:18 来源:发表吧 作者:冀媛春 点击:

  摘 要:自《杨家府演义》问世以来,杨业、杨六郎等人物形象的研究备受学者们青睐,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二者的真实性和性格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和评论,产生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成果斐然。文章试从杨门男将形象着手,对学术界研究《杨家府演义》中男性人物形象的成果作一爬梳整理,力求给予客观评述。

  关键词:《杨家府演义》;杨门男将;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J8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4-0031-02

  《杨家府演义》的出现使杨家将人物形象的嬗变基本定型,吸引了一代学人的瞩目,而杨门男将形象的缕析,历来都是《杨家府演义》研究的重点之一。

  一、杨业研究

  (一)籍贯考。康玉庆《杨业事迹小考》将史界对杨业籍贯的争议归为三类:“并州太原说”、“山西河曲说”和“麟州新秦说”,康进而列举史料分别予以证实,指明“麟州新秦说”最资可信。此外,康玉庆还根据史书记载得出,“并州太原说”只是杨业现籍并非籍贯,“山西河曲说”也不能成立。颇见新意。杨建宏与康玉庆有相似之处,二人都认为“麟州新秦说”较为合理,但杨又提出新的材料证实杨业是麟州新秦人,对康文作了补充。与康、杨论调相仿的还有任崇岳和万甜甜二者。靳生禾、谢鸿喜颇能结合史书著者所处时代分析“麟州新秦说”的可信度,指出欧阳修、曾巩、司马光三人与杨家将生活年代最为接近,也最早记载杨家将的身世,推衍知麟州新秦说最可资征信。顾全芳和高越也持此论,他从记载“并州太原说”的文献和地方志切入,推知“麟州新秦说”最为可靠,可存一端。杨芷华和赵捷民两篇论文发前人所未发,从不同角度证实杨业是并州太原人。

  此外,顾全芳和杨建宏对杨业籍贯的争论原由作一探究,如顾全芳认为杨业祖籍和幼年时期在麟州,青壮年时期在太原,因此被误认为是太原人。杨建宏则认为,杨业祖籍太原,因父杨信长期为麟州刺史,可能出生于麟州,所以记载各异。然推论大于实证,可姑存一说。

  (二)生年辨。学者对杨业生年众说纷纭。杨芷华以“杨业弱冠事刘崇”这一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着眼,认为杨业约生于后唐明宗长兴元年(公元930年)。康玉庆试图对史界通认的“杨业生于后唐明宗长兴元年(公元930年)和后唐长兴三年(公元932年)”两种不合理说法予以揭示,得出杨业应生于后唐应顺元年(公元934年)。任崇岳则认为杨业当生于922年(后梁末帝龙德二年),并对杨业兵败被俘的时间和地点进行辨伪,指出杨业终年应为65岁,是近年来研究杨业生卒年最为细致的考证。顾全芳与任崇岳观点相似,他在论述杨业生年的过程中也得出杨业生于922年的结论。

  (三)晚节论。杨建宏《略论杨门男将演变成杨门女将的文化意蕴》注目于史界对杨业之死的争论,归为两类:一是被俘后绝食三日而死;二是战死,并列举史料予以证实,杨建宏倾向于战死一说,进而推定,杨业被俘后绝食三日而死是潘美、王珗等为逃避责任而捏造的事实。

  张其凡以正史资料证实他所秉持的“被俘后绝食三日而死”说,并指出正因此故,辽方迁怒于射伤杨业的耶律奚底,不计其功。可备一说。康玉庆则从反面论证杨业“称罪”、“乞命”的失节行为不存在,认为《辽史》三处记载“杨业晚节不全”的真实性有待考证,进而推出“杨业绝食而死的事实”。顾全芳、林岷和赵地在考论杨业“晚节”的过程中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降大任对杨业“晚节”做了单独的阐发,持论中肯,他指出杨业战死和被俘求饶皆有可能,不可妄下断语。

  二、杨延昭研究

  (一)“六郎”解。姜纬堂从杨延昭被称为“六郎”最早见于《隆平集·杨延昭传》切入,考察了王偁《东都事略·杨延昭传》和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等材料,得知“六郎”这一称谓至迟在南宋末已经形成,去今已近七百年了。此外他还将有关对“六郎”的解释归纳为六点:不清说、乳名说、总称说、大排行说、将星说、字讹说,但姜认为“六郎”是契丹语论事物之汉语译音,论证全面而有新解。张守明、贺国波则不仅积极肯定杨延昭的英勇无畏,而且指出辽国畏惮杨延昭,故以天上最具威慑力的南斗六星附会为六郎,与姜纬堂提到的“将星说”相契合。林岷和万甜甜都赞同“延昭因武艺高超而得名‘六郎’”的观点。赵捷民则持折中态度,但认为代称这一说法更为合理 。

  (二)六子考。姜纬堂根据最早记录杨延昭是杨业第六子的文献即宋末元初徐大焯的《烬余录·甲编》,认同杨延昭是杨业第六子的说法。顾全芳赞同此说。杨芷华则认为随殁的延玉是长子,但未对延昭是第几子得出结论。

  (三)其子辨。冯湘通过整理记载“延朗子”的史料,对“延朗子是文广”的说法做出驳论,进而证实杨宗保其人的存在较为合理,参考价值很大。万甜甜则引用(明)宋濂《宋学士文集·杨氏家传》对延昭子是文广进行补充,她从正史出发,指出杨文广是杨家将“第三代”代表,是延昭子毋庸置疑,进而推知杨宗保只是传说中虚拟人物,不足为信,以史入文,论证翔实。建国、生华和赵捷民都认同杨延昭子是杨文广,杨宗保并无此人的说法。靳生禾、谢鸿喜则着眼于杨延昭四子名字,指出四子中以文广事功最著,并无宗保其人。

  杨芷华另辟蹊径,指出杨宗保与杨文广实为一人,只是因音相近而误传。对前人的存疑和超越值得学习。

  近年来,学者们对杨业、杨延昭的研究鲜有停息,但研究材料的搜集和利用有待进一步挖掘,创新意识不足当为关键所在,自应引其医学论文研究者注意。

  参考文献:

  [1]康玉庆.杨业事迹小考[J].晋阳学刊,1995.

  [2]杨建宏.略论杨门男将演变成杨门女将的文化意蕴[J].长沙大学学报,2004.

  [3]任崇岳.杨业新论[J].河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

  [4]万甜甜.“杨家将”故事演变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7.

  [5]靳生禾 谢鸿喜.杨家将人物考略[J].太原大学学报,2012.

  [6]顾全芳.杨业籍贯考[J].人文杂志,1982.

  [7]高越.杨继业到底是哪里人[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

  [8]杨芷华.杨家将的历史真实[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8.

  [9]赵捷民.杨家将考辨[J].天津社会科学,1987.

  [10]顾全芳.杨家将研究质疑[J].山西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

  [11]顾全芳.杨家将研究质疑[J]. 山西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

  [12]张其凡.杨业之死发覆[J].史学月刊,2008.

  [13]林岷.杨家将的史与戏[J].戏曲艺术,1986.

  [14]赵地.杨六郎与天津——读天津史札记[J].天津社会科学,1983.

  [15]降大任.关于杨业晚节的一个疑点[J].山西师院学报,1979.

  [16]姜纬堂.杨“六郎”、焦赞、“三关”考实——“杨家将”史事识小录[J].北京社会科学,1986.

  [17]张守明 贺国波.杨家将真实历史揭密[J].中州今古,2004.

  [18]骆承烈.杨家将与杨家将戏[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

  [19]冯湘.杨延朗之子是杨宗保[J].山西档案,1994.

  [20]建国,生华.杨家城和杨家将[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陈老师:275774677
张老师:1003180928
李老师:610071587
刘老师:1003160816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