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概述了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的历史背景和构成,叙述了其在新中国历特定历史化进程中的繁荣发展,稍后简述历届会演的硕果累累。最后详细论述了会演作为国家民族精神文明的表现方式,对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的历史传承以及对传统文化事业的影响。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历史构建
中图分类号:J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4-0370-01
一、全国少数民族会演概述
自新中国成立,政府举办了一系列的少数民族会演,但当时参与的主要是业余演员。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在国家民委、文化部、广电总局和北京市人民政府于1980年9月举办,当时处于粉碎“四人帮”后的改革开放初期,新中国百废待兴,第一届少数民族文艺汇演也可以说是一项在民族工作领域拨乱反正的特殊举措,当时吸引的不只是国内的关注视线。
2001年9月15日,在进入二十一世界的头年,同时也是国家“十五”计划的开局之年,第二届少数民族文艺汇演于北京举办。从2001年的第二届到2006年9月的第三届,会演最大的变化在于越来越多参与进来的专业演员,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已成气候。
发展至今,根据《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章程》,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主要包括开幕式文艺晚会、舞台艺术演出、下基层慰问演出、评奖、理论研讨会、闭幕式等项内容。少数民族在会演上的表现形式不同,但每届的主题却从没改变过——展示少数民族的文化艺术风采,促进中华民族文化事业的优秀发展,这是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的灵魂所在,有别于其它会演、艺术活动的地方之一。
二、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的杰出成果
第一届会演,《猎获小调》展现了基诺人丰收时敲打竹筒的特色;辽宁省代表团在《莽式空齐》中重现满族舞蹈,让曾经流传民间的满族艺术正式呈现在舞台上;四川凉山的彝族带来“旧瓶装新酒”的《喜背新娘》。
第二届会演,湖南代表团的《扎花女》不仅用歌舞的艺术形式为大家展现“扎染”的五个程序,还暗喻着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广西代表团则以漓江风光为寄托,让壮族多声部合唱变得诗情画意。
第三届会演,云南代表团的《五彩云》让人们知道什么是黔山贵水、锦绣乐章;苗族舞蹈《帽儿尖尖帽儿圆》描绘了苗族人用帽子携带谷物的不一样的劳动记忆;至于傣族采用男性扮演孔雀的《孔雀舞》,恐怕人们早已不再陌生。
到了第四届,少数民族的歌唱艺术已经可谓是美轮美奂,藏戏《金色家园》以已有六百多年历史的藏戏演绎当代故事;歌舞诗句《呼伦贝尔大雪原》融合传统艺术和真实生活,通过多次创新,完美展现了恢弘的“歌海”;京味曲剧《正红旗下》体现出老北京的文化,这应该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剧目之一吧。
三、举办会演的文化价值及社会意义
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承担着重要的政治使命和社会责任。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是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于美国的同化政策,拥有悠远历史的中国需要少数民族艺术会演来传播多民族艺术与文化知识,由此,各民族人民通过互相观摩、了解,可以提升民族间的凝聚力,为构建和谐稳定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特色社会做出贡献。
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也扮演着促进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传承的角色,历届会演最大的特点大抵就是各民族的特色艺术的体现。在中国很多偏远地方,还有很多古老、深厚、不为外人熟知的原生态艺术正在走向消亡。少数民族文艺会演让更多的观众走进少数民族,不管有意还是无意,越来越多的原生态艺术被社会所接受所了解,最后传承下来,躲过“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光荣的头衔。
少数民族文艺还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繁荣中华文化就必然要促进少数民族文艺文化的传播发展。但如何具体地宣传这些优异的原生态、“他者之异”的文化,这就需要政府及其主导下的媒体共同努力,从而在某种程度上避免这些优秀的艺术沦为“正统文化”。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更是五彩缤纷的乐舞艺术之花,精美恢弘、迷醉浪漫的会演场景带给人们目眩神迷的视觉盛宴,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少数民族具有的丰富历史艺术传统,让观众在审美享受中了解少数民族真实而生动的艺术创造。
总之,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不仅仅是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的礼仪式呈现,它有着丰富的政治和文化内涵,在精彩的艺术活动背后,还包含着一个国家对一体化和多元化文化的协调,也包含着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的整个知识体系,是少数民族文艺文化最最精彩绚烂的一部分,所谓“东风夜放花千树”也不过如此。
参考文献:
[1]汤亚汀著译.音乐人类学:历史思潮与方法论[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
[2]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音乐研究文选[Z].北京,1985.
[3]哈布瓦赫著.毕然,郭金华译.论集体记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4]王杰文.仪式、歌舞与文化展演[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5]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民族音乐概论[M].人民音乐出版社2011.
[6]沈恰.融入与跳出:民族音乐学之道——由局内人和局外人问题引出的思考[J].音乐研究.1995,(2).
[7]范文艺覃德清.旅游中的民族文化整合与传承-以阳朔“印象·刘三姐”为例[J].广西民族研究2009,(2).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主管单位:湖北省国资委 主办单位:湖北省经济干部管理学院 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 国...
期刊简介: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是我国第一份、也是唯一一份面向工程教育研究的全国...
期刊简介: 《种子科技》(月刊)创刊于1983年,曾用刊名:(种子通讯)是中国种子协...
期刊简介: 主管单位:吉林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主管单位: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主办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出版地:甘肃省兰州市 国际标...
主管单位: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山东省教委 国内刊号:CN 37-1025/G4 国际刊号:IS...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