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邱石冥是20世纪著名的美术教育家。一生创作了许多优秀的写意画,为祖国培养了大批的美术人才。对于传统中国画亦有独特见解,尤其是强调国画的绘画精神,怎么传承国画的精髓,经常将国画与西画进行对比,找出两种艺术的异同。并且通过自己的创作,将国画的精神体现到极致。
【关键词】邱石冥;国画思想,国画精神
一、国画精神
说到国画精神,在他的《国画的精神及其途径》一文中是这样阐述的:“精神属于内容,是表现的目的,国画的精神,是基于中国民族精神。而民族精神,又是以儒释道而融合的道德思潮为基础,如王道精神:忍苦耐劳,崇尚天道,以柔克刚等,是普化而深入人心的,崇高精神的极端,就是爱好和平。接近自然,所以在任何环境中,均能处之泰然。中国艺术思想,以道德意义为重心,对人只是互助,对物只是融和,对天只是顺应,对社会只是求安,而不是西方文明的弱肉强食。征服一切独享优越。纵欲无度。因此世界潮流,如科学化、集体化、主义化、建设化等,都可以转变,而中国的民族精神、道德基础,永久不能变,这是中国立国之本,也就是世界未来的企集。未来世界人类,都有一个共同的需要,“和”是高目标,生活美满。中国的民族精神,正是直接达到这个需要和目标的正轨与捷径。“要和平”不是现世界人类的口号么?“回归自然”,不是现世界人类精神生活的实际需要么?由此看来,这正是中国民族精神的伟大,也就是中国艺术精神的伟大!民族精神永久不能变,艺术精神——尤其是显著的国画精神,也是永久不能变。艺术原是民族精神的反映,而且处在最尖端,所以国画的精神,只是融和自然,洗心涤虑,追求人生最高境界,自适其乐,不容有对人作用的妄念。
二、国画特征
国画是有传统的、客观存在的、一定范畴的概念,不以人的观念为转移。因此,我们研究它的特征就应从历史事实以概括,从认识其本质来考察,而不应从片面的与表面的任意解释或理解来考察。例如局限于某些形式而不从全面、基础上考察。
邱石冥就国画特征也其系统认识,并将国画特征概括为三大特点:“第一个特征——基本特征是民族特性。中国民族的形成及其发展,在汉代已很强盛,尤其在唐代已成多民族的结晶。那么,由于决定着中国民族命运的经济基础及经济关系必然构成中国民族的性格或心理素质,这种性格在各个历史阶段中,有共同的,也有特殊的;而某一特殊性格的因素必然打下它的烙印影响着并留给下一阶段。如此构成中国民族的性格,其原因是复杂细致的。
第二个特征是形式基础,主要是强调:(一)生动性——属气韵,通过作者对事物的理解、感受、主客观相一致而来的想象而得;(二)力量感和概括——属骨法,具有肯定明确的认识与感情,通过用笔(主要是线而线的要求“骨气”,不是“面的界限”——如西画)、用墨(重“墨骨”)表达而出;(三)明确性——以基本形的结构规律及固有色为主,而以对比作用(即共变化)为辅,通过用笔、用墨、象形、色彩及经营位置等而表达。
第三个特征——特殊条件所制约的功能。工具,材料等的性能对于民族绘画起一定的决定作用。人的主观努力只能在其可能内发挥最大的功能,而不能超越其范围。毛笔的用法有轻重、顺逆、缓急、左右势之异;着力有笔尖、笔腹、笔根、笔心之别。墨的制造最精,不等于黑色;其用法及功效丰富多彩:有泼墨、破墨、焦墨、积墨……等法,分浓、淡、干、湿、黑、白诸采,充分利用对比作用以表现质量感、空间感。中国颜料及笔墨的制法和用法,是适应于民族审美要求的,也作用于审美要求。它的运用,在表现同一对象上,可繁、可简、族道德的精神,去矫正世界民族的残暴,更应当发挥国画的精神,去领导一切。民族精神,自然产生艺术,艺术的力量也能潜移默化,领导其他民族精神啊”[2]。
三、与西画的对比
中西画差异之点:第一,是趋向,中画的上乘,是为艺术而艺术,无所为而为,偏重主观。西画的上乘是为人生而艺术,有所为而为,偏重客观。中画的最高境界,全以个人为本位,如倪高士之流,俨然所处另一境界,与世绝缘,他的特征就是雅,重韵——自然的流露。西画就不然了,要抓住现实生活的同情,他的特征便是美——艺术美,重气——热情的表现,这是趋向不同之点。第二,就是途径。西画的作者,与自然处于敌对地位,尽力追逐,直到被追逐者到了穷境,然后表现自我,这可谓“捉形会神”或“就体寻魂”。中画的作者,与自然合为一体,必先有了生活的素养,体察物情,有了造物者的情理在我,然后以我的自然,去合于自然界的自然,这可谓“驱神附形”或“借体还魂”。所以西画要抛却成见,表现对物象的新感觉。中画却运用素养的成见,来表现自我。然而神与魂都是唯一的,形与体,即是无穷的,“驱神附形”,自无时间空间的限制。捉形会神,就不能不受形的拘束了,这是两者差异之点,也就是优劣之所由分。总之,中画也非不重形,西画也非不能入神,只是途径不同,画的旨趣,也就两样了。由历史上看来,画的起缘,本离不了自然物象,这是中西画都相同的。只是因为趋向不同的关系,后来所走的途径,也越发分岐了。中画在唐宋以前,注重线条(用笔)和色彩(傅彩),画的形,已渐臻完备,正是重形的明证。宋元以后,知道形的路子,不易走得通,所以偏重神韵,而且讲究用墨,只须单纯的色彩变化就够了。这时候,把以前的成绩,完全浑化了,几乎忘了物与我,更无工拙美丑之见,这是中画很显明一个转变。西画也有一个转变,如古典派浪漫派时期的画,也和中画相似,后来,感觉那样不行,又回到自然方面,追逐物象,注重光暗色彩,如写实印象等派是。这不是因为中西趋向不同——为艺术与为人生的关系,所演变的结果——途径不同么。第三,是工具。因为途径不同,所用的工具,自然各有其妙。拿西画的笔和油。绝画不出中画的线条和墨彩,更无论其神韵。至于对物象的忠实,又莫过于西画工具运用的巧妙了。
四、小结
他还在《中画的独立精神》一文中,从与西画对比角度分析了中画独有的精神。主要从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趋向,中画的上乘,是为艺术而艺术,无所为而为,偏重主观。西画的上乘是为人生而艺术,有所为而为,偏重客观。中画的最高境界,全以个人为本位。
西画就不然了,要抓住现实生活的同情,他的特征便是美——艺术美,重气——热情的表现,这是趋向不同之点。第二,就是途径。西画的作者,与自然处于敌对地位,尽力追逐,直到被追逐者到了穷境,然后表现自我,这可谓“捉形会神”或“就体寻魂”。第三,是工具。因为途径不同,所用的工具,自然各有其妙。拿西画的笔和油。绝画不出中画的线条和墨彩,更无论其神韵。至于对物象的忠实,又莫过于西画工具运用的巧妙了。
【参考文献】
[1]程旭光.美术教育论丛[M].呼和浩特:内蒙古出版社,2002:343.
[2]邱石冥.国画的精神及其途径[M].贵州:贵州日报出版社,1949:26
[3]邱石冥.中画的独立精神[J].立言画刊,1941:29.
[4]邱石冥.论国画特征[J].内蒙师大学报,1960(2)
[5]邱石冥.色墨水之运用[J].立言画刊,1943.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期刊简介: 《种子科技》(月刊)创刊于1983年,曾用刊名:(种子通讯)是中国种子协...
期刊简介: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是我国第一份、也是唯一一份面向工程教育研究的全国...
主管单位: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山东省教委 国内刊号:CN 37-1025/G4 国际刊号:IS...
主管单位: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主办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出版地:甘肃省兰州市 国际标...
主管单位:湖北省国资委 主办单位:湖北省经济干部管理学院 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 国...
期刊简介: 主管单位:吉林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