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心灵的画师

时间:2014-06-27 11:12 来源:发表吧 作者:张志敏 解基程 点击:

  【摘 要】徐渭与梵高都生前寂寞,死后受人们顶礼膜拜。一个历经人间冷暖萧然度日,一个充满的强烈的激情与无比的真诚。对艺术,他们是以心灵之名进行创作的伟大画家。

  【关键词】虚静;徐渭;梵高;心灵画师

  《荀子解蔽》里说:心未尝不藏也,然而有所谓虚。心未尝不两也,然而有所谓一。心未尝不动也,然而有所谓静。这种“虚一而静”的境界是古人的审美状态,艺术创作状态也是欣赏的状态。但是,在我看来纵览历史,真正做到“无事在身,无事在心”的并不多。不过,有两个“疯子”,用其一生诠释了生命与艺术。我觉得,他们是真正的心灵的画师。

  齐白石曾说:“青藤之画,能横涂纵抹,余心极服之,恨不生三百年前,或为青藤磨墨理纸,诸君不纳,余于门之外饿而不去,亦快事也。”?郑板桥甚至还专门刻了一方印章曰:“徐青藤门下走狗郑燮”,恃才傲世的郑板桥先生宁愿作其“走狗”!可见这位青藤的非比寻常,他就是“疯子”徐渭。徐渭字文长,号天池山人,又有田丹水、天池生、天池渔隐、青藤老人、金垒、金回山人等别号。晚年号青藤道士,或署名田水月。徐渭天资聪颖,二十岁考取山阴秀才,在乡里渐有文名。然而后来从二十三岁至四十一岁,连续八次乡试都名落孙山,终身不得志于功名,“不得志与有司”。他对当时军事,政治和经济事务多有筹划,并参与过东南沿海的抗倭斗争。他在诗文中热情的地歌颂了抗倭爱国的英雄,曾为胡宗宪草《献白鹿表》,得到明世宗的极大赏识。胡宗宪瘦死狱中,徐渭深受刺激,一度发狂,精神失常,他写了《自为墓志铭》曾先后九次自杀。最后他杀了自己的续妻,又体味了长达7年的铁窗滋味,这时他才真正抛开仕途,四处游历,著书立说,写诗作画。晚年更是潦倒不堪,穷困交加。常“忍饥月下独徘徊”,闭门谢客,最后在“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的境遇中结束了一生。死前身边唯有一狗与之相伴,床上连一铺席子都没有,凄凄惨惨。

  生前寂寞,死后受人们顶礼膜拜。不禁让我想到了另一个疯子—梵高。毕加索评价梵高说:“这人如不是一位疯子,就是我们当中最出色的”。法国的野兽主义、德国的表现主义以及20世纪初出现的抒情抽象主义等,都从他的主体在创作过程中的作用、自由抒发内心感情、意识和把握形式的相对独立价值、在油画创作中吸收和撷取东方绘画因素等方面,得到启发,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绘画流派。梵高出生在荷兰一个乡村牧师家庭,但一生的主要艺术活动都在法国。梵高年轻时在画店当店员,这算是他最早的艺术教育。梵高生性善良,同情穷人,早年为了“抚慰世上一切不幸的人”,他曾经自费到一个矿区里去当传教士,跟矿工一样吃最差的伙食,一起睡在地板上。后来到巴黎,和印象派画家相交,在色彩方面受到启发和熏陶。有很欣赏日本的“浮世绘”,米勒、杜米埃、伦勃朗对他的影响极大。他一生坎坷,大部分时间在穷困潦倒中度过,但是一切都没法阻止他对光明和美好的追求与憧憬。

  这位易于激动而富于神经质的艺术家,在其短暂一生中留下大量震撼人心的杰作。他的艺术,是心灵的表现。他曾说:“作画我并不谋求准确,我要更有力地表现我自己”,他并不关注于客观物象的再现,而注重表现对事物的感受。为了能更充分地表现内在的情感,梵高探索出一种所谓表现主义的绘画语言。他认为:“颜色不是要达到局部的真实,而是要启示某种激情。”在他画中,浓重响亮的色彩对比往往达到极限。而他那富于激情的旋转、跃动的笔触,则使他的麦田、柏树、星空等,有如火焰般升腾、颤动,震撼观者的心灵。在他的画上,强烈的情感完全溶化在色彩与笔触的交响乐中。梵高着意于真实情感的再现,也就是说,他要表现的是他对事物的感受,而不是他所看到的视觉形象。他视天地万物为不可分割的整体,他用全部身心,拥抱一切。

  徐渭同样也是物我两忘,入情入境。相传在徐渭改死刑为终生监禁,同时解除了身上的和“心上的”沉重枷锁后,他的心情豁然开朗了许多。一天午后,狱卒到徐渭的监仓外巡视,看见他赤身弓着背伏在地上,拿着一枝笔全神贯注地在比划,动作又异常的古怪。狱卒在惊诧中感到将会有大事发生,就目不转睛地盯住他。只见徐渭的全身随着笔意运动,时而舒缓时而紧张,屏息片刻后又突然狂叫一声,做出如野马狂奔的姿态,背上的肌肉起伏颤抖,汗似雨下!狱卒认定这是徐渭的精神病又发作了,赶紧上前打开牢门将他拉了起来。当一幅完美的狂草书法作品惊现于两人脚下时,徐渭这便得意忘形地怪声狂笑了起来!这是徐渭真性情发自的内心深处的表达,不需要修饰不需要美化。

  从徐渭身上我看到了梵高的影子。梵高用扭曲的线条和令人压抑的色块描绘出的那变形的星星、月亮,不正是徐渭笔下的那一个个扭曲的汉字吗?他们同样有着狂躁、抑郁与愤懑,同样有着一种非理性的艺术思维方式;同样是以笔代口向他们唯一的知己——宣纸(画布)倾诉着他们心中的苦恼与困惑。当这种困惑与苦恼被人当作神经质的表现而不被世人理解时,他们同样选择自残或非理智的行为来表达他们心中的不满,这些让我想到两个词:中国的梵高与荷兰的徐渭。

  丹纳在《艺术哲学》中写道:“自然界有其气候,精神方面也有其气候,自然界气候的变化决定着植物以什么样的种类出现,精神方面气候的变化决定着艺术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我们研究自然界气候……因此,研究精神文明的产物和研究动植物界的产物相同,都只能根据它们各自的环境来解释。”虽然徐渭和梵高都以无比的热情用自己的真与情作画,但是,吮吸着不同的“养料”沐浴着不同的阳光的他们终究不一样。

  梵高身上表现出的个性是一种绝对的真诚,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他的很多行为看起来是很疯狂,他的艺术语言奔放、狂躁,画面色彩饱满而充满紧张激动的情绪,同时夹杂着孤独和抑郁,尽情袒露对生活的失望、绝望和渴望。每当听到人们谈起梵高,说梵高的命运有多么的悲惨,梵高真的会觉得自己悲惨吗?他眼中的世界和我们是不一样的,那他看待事物的角度和我们会是一样的么?也许对于他来说,活着是幸福的,能画画是幸福的,痛苦的是,没人理解、没人接纳。他在人们无尽的鄙视与冷漠的强逼下,把自己当成疯子,远离人们的视线,开始自由自我的作画。

  而徐渭一次次的自杀,尝试着生与死之间的关系,最后他杀了自己的续妻,又体味了长达7年的铁窗滋味,最终他在苦闷中郁郁而终。他并不快乐,他没有梵高一样的热情与冲动,他留给世人的是一纸扭曲了的线条,充满着反和谐、反章法、反笔墨、反传统、反现实、反潮流的汉字。在宣纸上,黑鸦鸦地挤满了线条扭曲、墨迹淋漓、互不相让而又缠绕不断的汉字。与其说这是一幅书法作品,倒不如说这是徐渭一生的生活写照。那斜侧不稳,相互缠绕,墨汁飞溅,扭曲变形的汉字,不正是他一生坎坷不平,穷困潦倒,渴望爆发呐喊而无处“发言”的真实再现吗?

  拥有不同的温度、湿度、气候、地形的地域生长着不同的植物,却生活着两个同样物我两忘,同样以心灵之名创作的伟大画家。他们生前受世人的冷落,孤寂清苦一生,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画家。这样相似相近的两个人,又是不同的,对生活、对世界,一个充满强烈的激情与无比的真诚,一个历经人间冷暖萧然度日;一个以唤醒良知改造世界为终生信念,一个因怀才不遇厌弃世俗愤愤不平。可他们带给我们的作品,都是心灵的享受。

  【参考文献】

  [1]曾颖.《墨葡萄》与《向日葵》——徐渭与凡·高绘画艺术比较研究[J].美与时代(下半月),2008(06).

  [2]黄群翱.徐渭同凡·高作品中的艺术形式及艺术主题之比较[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9(07).

  [3]邢晋.癫狂之美——徐渭与凡·高[J].世界文化,2011(07).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陈老师:275774677
张老师:1003180928
李老师:610071587
刘老师:1003160816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