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艺术的发展离不开借鉴前人基础之上的创新,但是审视古今中外的绘画艺术历程,我们不难发现一味的模仿复制只会走入无路可寻的困境,而借古开今才能成就最绚烂的艺术人生。
【关键词】借古开今;中西绘画;前卫艺术
康德说:“艺术属于一种应该遵循却不应该模仿传统,因为脱离了传统就意味着艺术要返回到粗野的自然能力,而如果只是模仿就意味着抛弃了天才的独创性。”从旧石器时代古人类的洞窟壁画到二十世纪西方的抽象主义绘画,艺术总是在继承与创新中不断演进,传统固然重要,但一味的模仿传统势必会阻碍艺术个性的抒发,唯有不断地创新才可以摆脱传统程式的桎梏。
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艺术需要继承传统,更需要不断地创新,因为这正是艺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原因之所在。
一
开始于十四世纪的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提倡以人为本,打破了桎梏中世纪一千多年的宗教神论,人性开始受到重视,自我开始觉醒。文艺复兴即是复兴中世纪之前的古希腊古罗马的完美艺术,因此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无论是在雕塑绘画方面,还是在建筑造型上,都是在继承学习古希腊古罗马的传统艺术之上发展而来的,例如文艺复兴时期绘画、雕塑中的人体比例就是按照古希腊1:7的合理比例关系进行造型构图。
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仍以中世纪的宗教题材为主,不过新的艺术思想已经形成,被誉为“近代绘画之父”的乔托已经开始回归到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艺术模仿现实”的艺术创作理论之中,其真实的再现自然生活,鲜明的体现出了人文主义的精神思想。新古典主义的代表画家达维特曾言:“古代是近代画家的学校,是近代画家对于自己艺术取之不竭的源泉。”艺术评论家狄德罗也曾说:“谁为了自然而忽略古代,他的作品在线条、性格、衣褶、表现力等方面就可能显得小器、贫弱、委琐。”由此可见,传统艺术在艺术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模仿传统可以使艺术家不至于迷失方向,但一味的模仿,缺乏创造精神,固然不会有大的成就,艺术家需要在模仿中形成自己的艺术个性。英国皇家美术学院的创始人雷诺兹曾说:“艺术应该远远地摆脱那种庸俗的模仿观念,正如我们赖以生存的文明国家应该远远地摆脱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一样。”新古典主义大师安格尔也曾说:“漠视古代的传统,眼里只有他自己的艺术,充其量也不过是懒汉的艺术,在模仿前人的时候,要保持自己的独特性。”
而十七世纪的意大利的样式主义则走入了模仿传统的窠臼之中,“样式”顾名思义是依据已有的样子作画,这一学派的画家过多的注重法则,把达芬奇的素描、米开朗基罗的人体、拉斐尔的圣母等等视为完美的经典,因而不断地加以模仿学习,企图创造出最完美的典范画作,但这也正是他们的弱点之所在,由于缺乏作为艺术家的独特个性,而且过于保守,缺乏艺术上的创新精神,他们根本没有注意到现实生活中已经悄然兴起的世俗审美趣味,依然桎梏在宗教或神话题材当中,这也注定了他们在艺术史上不会留下太多的光辉。
以卡拉奇兄弟为代表的学院派艺术则是样式主义的最好体现,虽然他们塑造出了一些比较准确优美的圣经故事,但在他们所创作的画作中,不免会感到程式化过于严重,似乎画作没有优劣之分,毫无风格特征可言,而作为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余辉,缺少变化与创新的样式主义,最后似乎带上了折中主义的色彩,其命运只会走上灭亡。
二
而在中国绘画史上也同样如此,清初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他们在清朝初期被誉为代表官方的“正统派”,四王都是在吸收传统艺术的基础上进行绘画创作,却多以摹古能事,虽然他们发展了干笔渴墨层层积染的艺术表现力,但明显的缺乏创造性以及对生活的真实感受,无论是王时敏的《夏山飞瀑图》,还是王翚的《溪山红树图》,其作品中的笔墨都太过讲究法度,缺乏变化与生气,情调都未能摆脱古人之窠臼。
而与清初四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其后的清初四僧,这些前朝的老遗民,多数具有反清意识,明亡后不降清而是削发为僧,其在绘画艺术中大多抒发自己的家国身世之痛以及对江山大川的爱恋之情,他们重视生活感受,遵循传统而又不拘于古法,表现出了强烈的感情和鲜明的个性。弘仁笔下的黄山之松,是如此的傲骨耸立,铮铮不屈;而髡残却是平淡之中求奇险,山石妙趣多变;八大山人则是花鸟画法独具一格,斜视的白眼凸显出他满腔的愤懑,苍劲圆润的线条是他傲兀不群的写照;石涛寄情山水“搜尽奇峰打草稿”,师法自然,力求突破,山水卷虚实变幻,意境悠远。
明代时的赵孟頫就曾言:“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而此处的“古意”即是要保留传统中所形成的审美观和审美趣味。到明代时董其昌根据画家的创造特性,将中国的山水画分为南北二宗,其中北派是以青绿勾填为主的职业画家,而南派则是以水墨渲淡为主的文人画家,即是一派重功力,一派重顿悟,虽然董其昌此论有“崇南贬北”之嫌,但其对中国山水画“天真自然”的性格进行了系统的梳理。
石涛在其画论著作《苦瓜和尚画语录》一书中,提倡“具古以化”,坚持“我之为我,自有我在”的艺术立场,其借见前人成法中有生命力的东西,创造性的用于绘画创作的实际,在作品中体现自我存在的价值,由此可见模仿传统只是一种艺术导向,而艺术真正的价值在于创造性。
三
中国现代的行为艺术,从一开始就处于混乱之中,始终没有得到大众的太多认可,也不曾被中国艺术发展历史所接受而所谓的行为艺术,也叫行动艺术或者身体艺术等,国外目前通用的称呼是Performance Art,其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和场合,由个人或者群体以自身作为基本材料的进行艺术行为表演的全过程。
回顾中国现代行为艺术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那些所谓的行为艺术家把割皮、放血、玩尸体、食人肉等耸人听闻的“荒诞行为”称作“艺术”,在这过程中他们背离了社会的道德、法律,抛弃了传统的艺术思想,但却称自己是“中国文化的软着陆”,而他们带给我们的只有中国前卫艺术的穷途末路而已。
美术批评家陈履生曾说:“前卫艺术所表现出来的残忍、恐怖,已经把艺术推到了一个挑战人性、道德、法律的可怕边缘,不管何种艺术的行为如何前卫,只要以艺术的名义,就应该在艺术的范围之内,不能超越社会道德和法律以及人性和公共利益。”
舒勇在情人节找花草树木谈情说爱;张洹赤身裸体涂满蜂蜜,端坐在北京的一个肮脏的公厕里2小时,让身上落满苍蝇;王晋与一头骡子结婚……难道这就是所谓的行为艺术?而更有一些人更以自虐、伤害、鲜血等极端行为作为艺术的表达方式,直接挑战人性和道德的极限。
试问这些极端化的行为怎能定义为“艺术”?他们确实很有个性,但这些偏离了生活,偏离了道德,反传统、反艺术,热衷于表现暴力、自虐、血腥、色情的行为,严重背离了真善美的本质,因而没有任何美学上的意义,有何艺术性可言。
小 结
悠悠艺术史,继承与发展——永远是艺术前进的方向,无论古今中外,传统艺术不可抛离,我们应该“弃其糟粕,取其精华”;同样也不可一味的模仿传统,因为那样的艺术只会落入乏善可陈的桎梏之中。但也不可彻底的抛弃传统,创造出背离大众审美趣味的作品,那样的“艺术”只是所谓“艺术家”的平庸之作,是永远不会被人们所接受的。
“借古以开今”这个出自石涛《苦瓜和尚画语录》的绘画思想竟和康德的艺术主张不谋而合,而作为“清初四僧”之一的石涛,也在自己的艺术生涯之中,向后人呈现了这一艺术思想的精髓之所在。在当今的艺术背景下,其实我们更需要“继承传统,不落窠臼,突破创新,贴近生活,展现艺术个性,成就艺美人生。”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期刊简介: 主管单位:吉林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主管单位: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山东省教委 国内刊号:CN 37-1025/G4 国际刊号:IS...
主管单位: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主办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出版地:甘肃省兰州市 国际标...
期刊简介: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是我国第一份、也是唯一一份面向工程教育研究的全国...
主管单位:湖北省国资委 主办单位:湖北省经济干部管理学院 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 国...
期刊简介: 《种子科技》(月刊)创刊于1983年,曾用刊名:(种子通讯)是中国种子协...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