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美的历程》这本书是由李泽厚先生撰写的,集美学、历史学、考古学为一体的,是研究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美学发展脉络及特点的著作。本文在阅读体悟李泽厚先生《美的历程》的基础上,对中国古典文艺进行了一次诗意的巡礼之后,在写作内容、写作手法上进行总结分析。
【关键词】《美的历程》;逻辑与历史;历史;考古
一、内容上集历史与考古材料为一体
首先,本书作为对古典文艺美的巡礼,依时代变迁,美的巡礼也分为:龙飞凤舞、青铜饕餮、先秦理性精神、楚汉浪漫主义、魏晋风度、佛陀世容、盛唐之音、韵外之致、宋元山水意境、明清文艺思潮十章。每章又根据各个时期的特色安排三到四个小节,著者始终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每节的开篇是当时的政治形势,依据不同的政治形势,衍生出形态各异的艺术美。例如,在讲到先秦(春秋战国)理性精神这一章,著者根据先秦这一时期的特色将其艺术美学分为儒道互补、赋比兴原则、建筑艺术三节。在开篇即讲述先秦的政治,春秋战国以氏族公社基本结构解体为基础,是中国古代社会最大的激剧变革时期。正是社会动荡引发了思想的解放,从而在意识形态领域百家蜂起诸子争鸣,著者认为孔子用理性主义精神来重新解释古代原始文化,即“礼乐”。i从美学上讲,儒家强调的是官能、情感的正常满足和抒发,是艺术为社会政治服务的实用功利。对后世的影响主要在主题内容方面;道家强调的是人与外界对象的超功利的无为关系亦即审美关系,是内在的、精神的、实质的美,是艺术创造的非认识性的规律。ii更侧重于创作规律方面即审美方面,二者在某种程度上是互补的。文学作品当然首推《诗经》和先秦诸子的散文。此时期的文学作品使后人归纳出了所谓的“赋、比、兴”美学原则,影响达两千余年之久。在建筑方面,作者认为:从新石器时代起,方形或长方形的土木建筑体制便已开始,它终于成为中国后世主要建筑形式。对建筑的审美要求达到真正高峰,要到春秋战国时期。这股建筑热潮到秦始皇并吞六国后大修阿房宫达到最高点。中国建筑最大限度利用木结构的可能和特点,不是以单一、独立的个别建筑物为目标,而是以空间规模巨大,平面铺开,相互连接和配合的群体建筑为特征的。“百代皆沿秦制”,建筑亦然,中国建筑的艺术风格遵循了中国民族特点的实践理性精神。iii以实用、入世、理智、历史的因素占优势,排斥了反理性的迷狂意识。这与国外的宗教式建筑区分开来。理性精神还表现在建筑物严格对称上,以展现严肃、方正、井井有条(理性)随着晚期封建社会中经济生活和意识形态的变化,园林艺术日益发展,威严庄重的对称性被打破,以模拟和接近自然山林为目标的建筑美出现了。究其实质,它是以玩赏的自由园林来补充居住的整齐屋宇罢了。
其次,作者在论述观点的同时采用历史研究的方法,以史料、考古资料为依托,引经据典,兼论各家学说,使自己的观点毫无漏洞可寻,其求真求实严谨的学术态度令人起敬。例如,第二章青铜饕餮中第一节狞厉的美开篇,“传说中的夏铸九鼎”、“河南龙山和二里头”、“商文化来自北方说”iv等一些尚未确定的论断,作者都参阅了历史、考古界的权威观点。
二、写作手法上逻辑与历史相统一
在写作手法上,作者主要使用了“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研究方法。
历史的与逻辑的统一是由黑格尔首次提出的,我国学者普遍认为: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主要是指思维的逻辑应当概括地反映历史发展过程的内在必然性。其基本内容应当包括两大方面:其一,逻辑进程与客观现实的历史发展进程相一致;其二,逻辑进程与关于对象认识发展的历史进程相一致。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是辩证的统一,历史是逻辑的现实基础,而逻辑的历史发展必须在符合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
现探讨著者是如何使用历史与逻辑的统一的。在书中第八章盛唐之音讲述李白、青春之时,著者明确提出一些诸如刘希夷、李颀以及其他的一些诗作并非严格按时间安排和区分,而是一种逻辑和历史的统一体。v著者充分的运用了“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科学方法是对于女娲、伏羲和龙这些图腾的论述,证明力美的起源和精神的缘起。“女娲”、“伏羲”在古代一直被视为中华民族的“文化领袖”,但是“女娲”和“伏羲”究竟是怎么样的人物呢?“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远古传说的“神”、“神人”或“英雄”,大抵都是“人首蛇身”。女娲伏羲是这样,《山海经》和其他典籍中的好些神人也这样。包括出现很晚的所谓“开天劈地”的“盘古”,也依然沿袭这种“人首蛇身”说。《山海经》中虽然说还有好多这些“人首马身”、“豕身人面”、“鸟身人面”,但更突出的,仍是这个“人首蛇身”。vi著者的解释,清晰的指出了女娲和伏羲是远古人们对于现实社会中在客观存在基础上的想象。运用历史和逻辑的方法说明:女娲和伏羲来源的种种说法,都是说“女娲”和“伏羲”就是人和兽的综合体。而二者的综合,是在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是不可能实际存在并被见过的,所以是经过人脑加工,“经过逻辑修正”了的。但是,这个所谓“修正”,并不是一种绝对正确的认识,只是当人类面对一些当时无法认识的事情时,并且在人类满足生存需求后,就会有了精神需求,于是就在这些无法认识的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加工成了一种用以满足精神需求的,用以崇拜的虚无的“精神领袖”。“女娲”和“伏羲”,以及龙,其实都是人类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的加工,即逻辑和历史的统一。著者的这种论证方式很好的说明了,从远古时代的“女娲”、“伏羲”到后来龙的产生,这些图腾都说明人类崇拜的精神领袖实际上是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女娲”、“伏羲”以及龙代表着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不同时代的史实,在人类物质生存的需求达到满足,精神需求也达到满足的层次后,人类运用逻辑思维对于这些史实进行“修正”、“加工”成为现在文物和历史遗留的女娲、伏羲以及龙,著者从大量的出土文物及遗留到现在的资料中得出:“女娲”、“伏羲”是人首蛇身,在《山海经》中的例子可以说明这都是原始祖先最早的“人心营构之象”。同时著者也认为与“蛇身人面”一样,“人面鸟身”、“五彩之鸟”、“鸾鸟自歌”、“凤鸟自舞”,在《山海经》中亦多见。正如“龙”是蛇的夸张、增补和神化一样,“凤”也是这种鸟的神化形态。在现实社会中无法找到他们的本体,但可以找到它们的参照物。它们就是人类以现实中的鸟类为参照物,继而经过幻想加工,成为了巫术礼仪的图腾。而各自以龙凤为精神领袖的部族为了生存需要,互相之间战争频发。著者猜测可能是由于“凤”所包含代表的氏族部落大而多的为“龙”所吃不掉,所以它所从属于“龙”,却仍保持自己相对独立的性质和地位,所以它的图腾也就被独立的保存和延续下来,直到殷商以后,直到战国楚帛画中,仍在“凤”的神圣图像下祈祷着的生灵。这就很好的在历史中找到史实,解释了我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对于“龙”、“凤”的极度崇拜,帝、后分别以龙、凤为图腾的渊源,这就是运用论文发表逻辑对于历史史实进行修正,加工的艺术,为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注释:
i李泽厚.美的历程[M].三联出版社,2009:51.
ii李泽厚.美的历程[M].三联出版社,2009:56.
iii李泽厚.美的历程[M].三联出版社,2009:65.
iv李泽厚.美的历程[M].三联出版社,2009:33.
v李泽厚.美的历程[M].三联出版社,2009:34.
vi李泽厚.美的历程[M].三联出版社,2009:6.
【参考文献】
[1]李泽厚.美的历程[M].三联出版社,2009.
[2]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M].三联出版社,1983.
[3]卜工.历史选择中国模式[M].科学出版社,2009.
[4]列宁.列宁全集(第3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期刊简介: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是我国第一份、也是唯一一份面向工程教育研究的全国...
期刊简介: 《种子科技》(月刊)创刊于1983年,曾用刊名:(种子通讯)是中国种子协...
期刊简介: 主管单位:吉林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主管单位:湖北省国资委 主办单位:湖北省经济干部管理学院 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 国...
主管单位: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主办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出版地:甘肃省兰州市 国际标...
主管单位: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山东省教委 国内刊号:CN 37-1025/G4 国际刊号:IS...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