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抗战时期,路翎在其小说创作中为我们呈现出大量的民国时期重庆方言俗语,体现出强烈的方言文化意识。路翎通过对民国时期重庆方言俗语的描写,展现出民国时期重庆方言真实面貌,从而丰富了重庆文学的表现领域。
【关键词】路翎小说;民国时期;重庆方言俗语;文化
特殊的地理环境造成了重庆方言的特殊性。从总体上看,重庆地方方言属于四川方言的一个分支。如果从更大的范围来讲,重庆方言也是属于北方方言的一部分。方言与民族共同语(也就是普通话)无论是从语音、还是从词汇,乃至句子的构成等方面均显示出较为明显的差异性。当然,民族共同语是一个民族里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和交流工具,而方言是局部地区人们使用的语言。
抗日战争的爆发,使得路翎从家乡南京逃难来到重庆。路翎通过对民国时期重庆方言俗语描写,展现出民国时期重庆方言俗语的真实面貌,从而丰富了重庆文学的表现领域。
一、路翎小说中重庆方言俗语呈现
路翎充分注意到了重庆地方方言俗语的特点。在他的表现重庆生活的小说中,人物的语言显示出丰富的地方特征。从文本中来分析方言的语音特征是很难的,我们在这里不加评述。我们主要从小说文本中的语言文字特征加以分析。
1.方言词汇。重庆地方方言中的词汇与汉民族共同语的普通话有很多地方存在差异。这些差异的形成有地域文化的背景,它反映出当地的文化特色。路翎小说中重庆方言词汇主要有:“安逸”、“啥子”、“啷个”、“没得”、“转来”、“要得”、“对头”、“泥娃儿”、“龟儿”、“棰子”、“堂客”、“立马”、“哥子”等等。
2.方言语句。重庆地方方言中的语句构成方式也有与普通话中不一样的地方。在路翎的小说中主要有以下两类:
①“泥娃子,你回去守倒门,叫妹儿们都睡!”(《王兴发夫妇》)
在重庆方言中,“倒”在这里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助词“着”、“住”,这是“动词+倒”构成的语序。
②“立马就卖掉包谷拿跟你五千!”(《王兴发夫妇》)
这里的“跟”是介词,表示“给”的意思。再如《中国胜利之夜》中的“……告诉你,跟我磕头我下江人都不来了!”、《两个流浪汉》中的“没得说,跟我走!”。
3.俚俗语。在重庆方言中,有大量的俚俗语,它们丰富了重庆人民语言表达内容。路翎小说中重庆俚俗语有:
《罗大斗的一生》中:“鼻子吹泡泡”、“老子弹了一下,言归和平”、“最痛恨那种捡别人的渣渣的人”、“宁可让自己底堂客没得衣服穿,也决不捡别人底羊皮袍!”、“一个人刮毒么,连雀雀都要避开!”、“刮毒呢,连麦子种种都要煮起!”等;《饥饿的郭素娥》中的:“坝子摔场了,险一些摔到江里去”、“我们一请客,连山后大堰塘里都浮着一寸厚的油”、“连耗子家蛇都有瘾,爬在屋椽上吸烟哩”、“一个人抄辣椒吃”、“肚子饿瘪裤带松”、“活得衣破无人补”、“养胖的奴才最规矩”等;《程登富和线铺姑娘的恋爱》中:“敲他的竹杠”等。
二、路翎小说中重庆方言文化意义
文学作品里的方言不是天然就有的,它的出现是作家主体自觉的对方言文化加以展现的结果。如果没有作家主动地对特定的方言加以提炼和运用,文学作品中就不可能呈现出浓郁的的方言文化特色。这些是需要作家拥有“方言意识”,而路翎正是具有这种强烈方言意识的作家。
1.重庆方言俗语有利于刻画人物性格
在小说文本中,方言俗语的运用可以产生出特殊的语言效果,从而显示出个性化的语言特点,有利于人物性格的刻画。
《罗大斗的一生》罗大斗的母亲为了张罗儿子的婚事忙碌着,说到“一个人刮毒么,连雀雀都要避开!”,还借张家老太婆之口说到“刮毒呢,连麦子种种都要煮起!煮起,吓吓!”,正体现出她自己尖酸刻薄的性格。
重庆方言俗语也有幽默的色彩。如《饥饿的郭素娥》中鸦片鬼刘寿春吹嘘其家族光荣历史时说到“我们一请客,连山后大堰塘里都浮着一寸厚的油”、“连耗子家蛇都有瘾,爬在屋椽上吸烟哩”,通过这夸张幽默的语言将大户出身、家道败落、自己又染上了鸦片瘾的刘寿春性格更丰富的呈现出来。
路翎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对话,出现大量的重庆方言土语,有些呈现出粗俗的野味。如“龟儿子”、“格老子”,甚至有“棰子”、“他妈的屄”等类似于下流低俗的语言,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物性格的某些方面。
2.重庆方言俗语有利于展现重庆人文地理文化
重庆是长江上游经济中心,长江和嘉陵江在此汇合交融,很多重要的繁华市镇都在沿江地带聚集,因此产生了许多与江水、码头等有关的俚俗语。如《中国胜利之夜》中的:“你龟儿当心点,在本码头。”这里的“本码头”就是“本地盘”之义。《罗大斗的一生》中罗大斗对刘长寿吹嘘时也提到“本码头”;罗大斗在被抓去当壮丁关在牢里光棍对他说“本码头!本码头没得你这个龟儿!”
民国时期,生活在底层的民众难得吃上一回肉,所以买肉时尽量买肥的。肥肉油多,可以切得很薄,筷子拈起来微微颤动,所以重庆人把吃肉叫做“吃油大”。如《财主底儿女们》中周国梁对万同华说到:“啊,你发帖子?有油大吃没得?有油大吃没得?”……“有油大没得?没得油大我是不来啊!”……“没得油大我是不来的啊!”在这里,小说文本中一连5次提到“油大”,由此可见其重要程度有多高。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更加注重平衡膳食、营养搭配,卖肉时挑肥拣瘦,选的是瘦肉。所以这些俗语现在也不再说了。
3.重庆方言俗语有利于丰富重庆民俗文化表现领域
对于底层民众来说,具有地域色彩的方言是他们平时传情达意的一种具体而实用的有效工具。而作为全民族共同使用的民族共同语来说,它是政府和国家意志的传播工具,具有庄重、严肃的色彩。路翎注意到方言与民族共同语的差别。在他的小说文本中,人物语言是重庆方言,而文本叙述语言则是民族共同语。这样构成了既对立又统一的整体。方言的产生是社会约定俗成的,它是植根于社会生活的肥沃土壤之中,是鲜活而生动的。可见,对于刻画人物形象来说,对于情节的展开来说,重庆方言是有益而必要的,它有利于丰富重庆民俗文化表现领域。
作为外地人的路翎,他肯定敏锐地觉察到,在重庆生活的人们,他们日常中所说的方言是多么不同于他在江南时所听到、所说的话语。重庆方言在他开始来到重庆时是他和重庆本地人交流、沟通的障碍。一旦他熟悉并运用了重庆方言之后,他便被这具有浓厚的地域色彩的语言所吸引,自己便有意思地用它来与人们进行交流。路翎将这一感情带进了小说创作中,让小说中的人物更富有生活气息。当然,路翎是一位文学家,而不是一位语言学家。对于重庆方言中许多特点,他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完全熟悉。他从自己感性认识的角度来运用重庆方言,这也就足够了。民国时期重庆方言俗语的运用,足见路翎对重庆民俗文化熟悉的程度。
【参考文献】
[1]沈荭.重庆言子儿的文化透视[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2]杨月蓉.从重庆方言俚俗语看俚俗语与地方文化[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3]路翎.路翎小说选[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2.
[4]路翎.财主底儿女们(上下)[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5]杨义等.路翎研究资料[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3.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主管单位: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主办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出版地:甘肃省兰州市 国际标...
主管单位:湖北省国资委 主办单位:湖北省经济干部管理学院 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 国...
主管单位: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山东省教委 国内刊号:CN 37-1025/G4 国际刊号:IS...
期刊简介: 主管单位:吉林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期刊简介: 《种子科技》(月刊)创刊于1983年,曾用刊名:(种子通讯)是中国种子协...
期刊简介: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是我国第一份、也是唯一一份面向工程教育研究的全国...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