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从《还乡》看哈代的宿命观

时间:2014-06-26 11:21 来源:发表吧 作者:张佳佳 杨东英 点击:

  【摘 要】托马斯哈代小说中的人物无一例外都以悲剧结尾,他们虽然都与命运做着抗争,最后却都无法避免悲剧的发生。这并不是偶然,是哈代所生活的环境和其所接受的悲观思想所致。尤苔莎和克林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在哈代的笔下,他们同样无法逃脱悲剧的命运。

  【关键词】哈代;尤苔莎;克林;资本主义;悲剧

  一、哈代宿命观

  托马斯哈代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据着不可取代的地位,他关注底层人民的生活疾苦,批判上层社会的奢靡与金钱至上的观念,揭露现实社会的黑暗面。虽然哈代有着很高的声望,但他是一位有争议的作家。因其在小说中加入了太多超自然主义描写和宿命论思想,使得小说很难被大部分人读懂。有人也认为哈代的作品陷入了宿命论的迷误。其实哈代的宿命观并不是纯粹的宿命论,而是借其宿命论来写资本主义注定的悲剧。

  二、《还乡》宿命观的体现

  《还乡》创作于十九世纪,是英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托马斯·哈代创作的一部具有代表性的“性格与环境小说”。小说发生在1840年到1850年英国的埃顿荒原上,以英国偏僻的埃顿荒原为背景,描写了生活在这里的淳朴村民和几个青年男女的恋爱故事。从表面上看,这部书写了几对恋人的悲剧,但实际上,作者是以其离奇而曲折的情节批判了资本主义的丑陋面貌及对人的摧残,而另一方面描写了偏僻荒原上的落后的村民,两者发生冲突后造成的种种悲剧。

  哈代于1840年6月2日生于英国西南部多塞特郡多切斯特一个小村庄上博克汉普顿,紧邻多塞特郡的大荒原。多塞特郡是农业郡,在哈代幼年和中年时期,几无近代工业。这样的自然环境日后成为哈代作品的主要背景。哈代的创作活动的发展过程是漫长的,最初,他是一位消极避世,追求田园生活的作家,后来其作品却以一位资本主义社会的观察者和批判者的眼光来写。在哈代看来,资本主义社会是注定悲剧的,这在《返乡》中尤苔莎和克林两个角色中也体现的很明显。

  1、尤苔莎命运的悲剧

  哈代在《还乡》中深刻的批判了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下人们的丑陋面貌,他认为,资本主义的悲剧结果是必然的。尤苔莎是小说中资本主义文明的代表:独立,追求人性的自由,道德与情感都是建立在金钱之上。

  哈代笔下的尤苔莎,又聪颖优雅,多愁善感,个性鲜明,却终未逃脱悲剧的命运。在《还乡》中,尤苔莎憎恨单调乏味的荒漠,她的心里渴望爱情和浪漫,每天梦想着去巴黎生活,甚至不惜出卖自己的情感来实现自己的梦想,这也是她悲剧发生的根本原因。她天生对资本主义生活的渴望使她对现实生活充满了不满,而尤苔莎又不懂得如何与现实相适应或是妥协。

  当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一步步升级,她必然要为自己的渴望而付出代价。尤苔莎利用克林妄想回到巴黎,最后因为知道了克林不想回大城市而转身投奔达蒙,两个人在逃离荒原回归伦敦时,坠入河中而死。

  2、克林命运的悲剧

  克林这一人物出现在小说的后半部分,但他却是小说中的重要人物。克林从繁华的巴黎回到家乡,远离成功的珠宝行业,建造学校,从而改造家乡的闭塞、落后和迷信。他对荒原有一种真挚的爱,在他的眼中,这片荒漠是美丽天堂,没有都市的繁杂,这里的人民淳朴善良。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下的城市,人们的眼中只有金钱,甚至不惜为了金钱出卖自己的灵魂与感情,他厌恶人们用金钱衡量所有的东西,包括知识和感情,于是毅然决然回归荒原。但是当他满怀希望地回归荒原造福人们时,现实却让他举步维艰。这时他才明白一切都已物是人非,荒原已不再是自己的美丽天堂。心理上的失望与疾病的折磨,使他成为了一个孤独的荒原布道者。

  3、克林尤苔莎注定的婚姻悲剧

  尤苔莎从心底渴望热烈的爱情,但爱情并不足以满足她,所以,当得知克林可以带她离开埃顿荒原时,她竟马上向克林表达爱慕之情,而之前一直无法自拔的爱着达蒙。这一点预示着这段爱情的悲剧结局。

  克林的母亲极力反对自己的儿子与尤苔莎的恋情,但克林却被尤苔莎的美貌所迷惑,坚持与她走向了婚姻生活。而婚后的尤苔莎就不甘平静愈来愈想让克林带她逃离这片荒芜的土地。然而就克林来说,他也专注于自己的梦想,并没有回去的想法。为此让尤苔莎感到焦虑和痛苦甚至失望,她认为自己的丈夫是一个无能甘愿平庸的男人。最终两人的感情出现了破裂,由于孤独和落寞尤苔莎为了心灵上的抚慰又与达蒙重叙旧情,企图借用达蒙实现自己的梦想。达蒙的暴富更死死地抓住了游苔莎的心,于是她接受达蒙的怂恿逃离荒原奔向巴黎,然而在逃离之夜狂风暴雨大作,尤苔莎溺死荒原水堰,至此宣告克林与尤苔莎的婚姻彻底的破裂。生活理想的剧烈反差使得两个人最终走向爱情和婚姻的悲剧。

  三、哈代为何在自己的小说中创造悲剧

  哈代可谓是英国文学史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小说家,他的作品以其典型的悲剧宿命观著称。不管是在《苔丝》还是《卡斯特桥市长》,还是本篇所讲的《还乡》都是典型的宿命观作品。那么,哈代为何在自己的小说中创造悲剧呢?

  首先,其作品大多创作于维多利亚时期(1837-1901),这期间英国发生了宪章运动,又经历了80年代经济大萧条,他看到了底层生活人民的疾苦和无望。其二,那时候物种起源刚刚兴起,所以适者生存的理念也对哈代有所影响,他认为生命都要经历生死斗争,弱者必然会被强者消灭。最后一点就是斯宾塞哲学及叔本华悲观主义的人生观思想对哈代的影响,斯宾塞哲学及叔本华悲观主义的人生观思想的不可知论认为人的命运是凄惨的,他被自然力量做驱动。所以在《还乡》中哈代将小说的背景首先置于埃顿荒原上,这里恶劣的环境预示着悲剧的结局。

  虽然哈代总是以悲观的思想去创作,但当我们回想其作品时会发现,不管是尤苔莎还是苔丝,她们不管经历多坎坷,生活的环境有多恶劣,她们都没有向命运屈服,相反,她们都在积极的同命运做着斗争。约瑟夫·伍德·克鲁契曾在《现代倾向》中提到:悲剧实质上不是绝望的表现,而是战胜绝望的表现,是相信人生价值的表现。我想这也是哈代想传达的精神。

  【参考文献】

  [1](美)托马斯·哈代.还乡[M].孙予,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

  [2]张元元.一个人的绞刑架——从苔丝看哈代的悲剧观[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

  [3]郑冬临.从《德伯家的苔丝》看哈代的命运观[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4).

  [4]李恩宁.论《还乡》中主要人物克林和游苔莎的存在主义特征[D].南京师范大学,2004.

  [5]刘玉倩.从《还乡》人物身上看哈代的宿命论[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9).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陈老师:275774677
张老师:1003180928
李老师:610071587
刘老师:1003160816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