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通过考察副词“老”的三种用法,探讨“老”的主观性与客观性的差别。同时我们对“老”的语气和语用效果进行分析讨论,发现“老”通常表达不满、劝诫等语气,这与“老”多用于表达消极的否定效果相吻合。
【关键词】“老”;主观性;语气;语用效果
一、引言
现代汉语中的“老”是一个多义词,《现代汉语大词典》(第六版)对于“老“的解释是:年岁大、老年人、老练、经历很久的、陈旧、原来的、火候过大、长得过了适口期、深、排行最末的、变质等义项是形容词性;婉辞指人死亡是动词性的;很久、经常、很是副词性的;以及作为前缀和姓。本文主要对副词“老”进行研究。
本文将对“老”的三种不同意义的主观性与客观性进行讨论,同时探讨“老”的语用功能。现代汉语里,副词“老”主要有以下三种使用情况:
1、作为“很久”使用的“老”,主要多用于如“老没见、老没好”等否定短语中。
(1)赵大嫂子看一会鞋样,评论一会针线活,完了笑着问刘大娘道:“这几天老没见你上农会。”(周立波《暴风骤雨》)
(2)“都挺好就好。前两天我们还念叨呢,老没见赵老师抛头露面,怕是叫外国请去演讲了。”(王朔《你不是一个俗人》)
2、作为“经常”使用的“老”,多与否定词“不”、“别”等连用。
(3)可是这一次鸿渐抗议说,这是大家的事,不该老让辛楣一个人破钞,结果改为聚餐。(钱钟书《围城》)
(4)我讨厌别人老说‘随便、随便’,你还是想想,选一个吧。(卫慧《上海宝贝》)
3、作为很、极使用的“老”,多与形容词连用,表示程度高,可以重叠使用或者前面加上其他的程度副词如“大”等来加强程度。
(5)夏青苗老早就听爸爸讲过杜大叔的故事,他很佩服这个老农民,更羡慕他的职业。(浩然《夏青苗求师》)
(6)老远老远,我就寻找孙悦家的窗口,想看看是否有灯光。(戴厚英《人啊人》)
二、副词“老”的主观性和客观性
所谓“主观性”是指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表明自己对这段话的立场、情感和态度。我们将从语言运用的层面上来讨论“老”的主观性,发现“老”既可以用来描述客观情况,也可以表示主观态度。
1、作为“很久”使用的“老”的主观性与客观性
例(1)和例(2)中的“老”更倾向于理解为对于客观性的一种描述,没有带有说话人的情感倾向,因为事实上例(1)中刘大娘的确几天没上农会,例(2)中的“我”确实最近没见赵老师抛头露面了。
但是句子中的对于时间“很久”的界定却带有说话人的主观立场。赵大嫂子几天没见刘大娘就感觉时间很久,而“我”最近没见赵老师,这个时间是“我”自己感觉很久了,并没有确定的时间,这就反映出说话人对于时间的认识态度不同而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作为“很久”使用的“老”,在描述事实方面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在这个时间的界定上具有很强的主观性。
2、作为“经常”使用的“老”的主观性与客观性
例(3)方鸿渐抗议不应该经常让赵辛楣一个人请客吃饭,是对客观存在事实的一种描述,陈述一种事实,是客观性的。
例(4)中的“我”讨厌经常说‘随便’的人,那么这可能是对客观事实描述,即有人经常在“我”面前说‘随便’这个词;也有可能是表示主观上的情感倾向,“我”不喜欢经常说‘随便’的人,有可能这种事情没有或者很少发生的“我”的周围。
再看下面一个例子:
(7)刘书友在一旁忧心忡忡地说:“怎么还不回来,不会真出事吧?”“不急着回来就说明没事。你别老唠叨,我们这儿正数字儿呢。”(王朔《懵然无知》)
在例(7)中,刘书友虽然只说了一次为什么还不回来,但是戈玲却用了“老”这个字,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即她不想听到刘书友再说这个话题了,表现出来了个人对这个话题的厌恶情感。
从这三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作为“经常”使用的“老”的主观性与客观性是不确定的,要根据上下文以及说话人自己的情感态度等因素来决定。
3、作为“很、极”使用的“老”的主观性和客观性
例(5)中“老”在这里表示的是客观存在的事情,即夏青苗很早就听父亲说过杜大师的故事,这个事情是很早以前就发生的。例(6)中的“我”在很远的地方就开始寻找孙悦家的灯光,在这里,“老远老远”既是在陈述“我”从很远的地方就开始寻找孙悦家的灯光,也表现出来“我”对这件事情迫切期待的情感,兼有主观性和客观性。
综上所述,“老”的三个意思既可以陈述事实,表现出客观性;也可以表现出个人的情感态度,体现出主观性。
三、语气分析
“老”作为副词使用的时候语气也是多变的,我们将通过分析不同的句子来说明“老”的语气。
1、劝诫语气。“老”在作为“经常”使用的时候,常常伴有劝诫的语气,通常与否定副词“不(要)”、“别”等连用。
(7)“别老让你父母给你寄东西,就像我对你关心不够似的。”(王朔《浮出水面》)
(8)春玲和玉珊都说要多帮助淑娴,使她不要老沉溺在个人生活的小圈子里。(冯德英《迎春花》)
例(7)希望父母经常寄东西这个行为不要再发生;例(8)使希望淑娴沉溺在个人小圈子里的这种状态不再持续。
2、不满语气。“老”在作为“经常”、“很、极”使用的时候,常常表现出不满、失望的语气,通常“老”后面跟着行为动词或者形容词。
(9)老说,老说,梁有志听不下去了,他终于反驳说:“你凭良心说现在的政策好还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政策好还是十七年的政策好?(王朔《梁有志传奇》)
(10)“爸,您老说我,您就不同情我们当演员的辛苦。”金枝把手里的鲜花插到八仙桌上那只名贵的钓瓷花瓶里。(陈建功《皇城根》)
例(9)中梁有志对于这个话题表现出极度厌恶的情绪,例(10)表现出金枝对于父亲不同情党演员的不满情绪。
3、重说语气。“老”在表示重说的语气时,通常是很、极的意思,后多跟形容词,并且可以重复,多用来强调某个状态或某种行为的程度很高。
(11)写作、种花、阅读,多么悠闲高雅的生活,祖斐任由想像力不切实际地飞到老远老远。(亦舒《异乡人》)
(12)太阳很听话,升得老高老高的。(冯苓植《雪驹》)
例(11)强调主人公思绪飘忽的程度之高;例(12)强调太阳升得很高。
四、语用分析
1、消极的否定效果。“老”表示否定的评价的时候多用在表示“经常”的意义上。通常表示某一行为或者某个状态超过了一定的限度,从而用“老”来强化表达者否定的主观态度。通过对《王朔文集》中234例“老”的用法进行检索,我们发现,表达否定意思(包括消极、失望、不满)的例子一共有180例,频率为0.74,其中包括79例与否定词“不”、“别”、“甭”等连用。上述的例(9)、例(10)等都是表示否定消极态度的。
2、中性的陈述结果。“老”用在表示“很、极”的意思通常是陈述性的话语中,前面跟“大”等程度副词连用,后跟形容词。同时,表示“很久”和“经常”意思的“老”在某些句子中也表示陈述性的意义。在《王朔文集》中一共有60例,频率为0.24。
(17)没事就见一面呗,人家大老远的已经来了,别弄得事儿似的。(王朔《过把瘾就死》)
(18)只是他们临走时,居委会的老太突然问:“老停在街角的那小轿车是你的吗?”(王朔《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例(17)表示从很远的地方来,例(18)陈述街角经常停着一辆小轿车的事实。
“老”在表示否定的消极意义和中性的陈述结果的数量为240例,比率为0.98,还有3例难以判断其语用效果,我们暂不做分析。综上所述,我们发现“老”更倾向于用在表示否定的消极效果的句子中。这与“老”多用于表示不满、劝诫等语气相吻合。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期刊简介: 《种子科技》(月刊)创刊于1983年,曾用刊名:(种子通讯)是中国种子协...
期刊简介: 主管单位:吉林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主管单位: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主办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出版地:甘肃省兰州市 国际标...
期刊简介: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是我国第一份、也是唯一一份面向工程教育研究的全国...
主管单位: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山东省教委 国内刊号:CN 37-1025/G4 国际刊号:IS...
主管单位:湖北省国资委 主办单位:湖北省经济干部管理学院 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 国...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