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小而言之,“雷锋精神”是一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德坚守。人是社会的基本个体单位,只有人与人之间产生道德的共鸣,构建了一致的价值标准,才会有文化的弘扬与传播。大而言之,“雷锋精神”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典范。中西文化交融碰撞、网络文化蓬勃发展这些已经不能让人耳目一新的文化现象却仍在愈演愈烈。21世纪,如何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永葆活力,如何让传统文化拥有生生不息、吐纳百代的独特禀赋,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这便说,文化,需要逗留;文化,因为逗留。
【关键词】中华文化;雷锋精神;道德冷漠
“逗”——才有思想的刺激,灵感的挑逗,能量的迸发。
在如今这种现代又非现态,由拥塞懈怠白眼所连成的峰峦叠嶂面前,“雷锋精神”是否真的能够经得住时代的考验,而保持强大的生命力。现在“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来了四月走”的说法流传甚广,看似开玩笑的一句戏言,仔细回想,方才能感到传统文化传承与传播的一种无奈。无疑,这对于“雷锋精神”本身来说就是一种失落。同时,对于普通人价值观的构建也是一件牛嚼牡丹、焚琴煮鹤的尴尬事。你想要按照“雷锋精神”去塑造自己的价值观,规整日常行为方式,却可能被别人嘲笑为“假大空”和“作秀”。
我们必须承认,中国传统文化的声音在当代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过程中十分微弱。有人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在民主与科学主宰的今天毫无裨益,这自然是国人一种妄自菲薄的怯卑心理在作祟。回顾历史,遍览周遭,我们的传统文化屡遭尴尬。19、20世纪的中国社会现实和世界发展潮流使大部分中国人对本民族文化丧失了自信,只有少数思想家仍然能在新旧体制交错的夹逢中读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希望。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的固有文化事业百废待兴,然而其发展道路十分坎坷,在很大程度上使传统文化丧失了民众基础。今天,不少外国人对于中国文化的兴趣和造诣已经达到相当水平,甚至超过我们大部分国人。很多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在国内早已无人问津,反而是日韩文化对国人的影响一浪更比一浪高。一句“日本女人毁了中国男人,韩国男人毁了中国女人”道出了多少辛酸与无奈。
那么人们要敢于尝试丰富类似“雷锋精神”这种传统文化的内涵,这不仅要求道德资源的自我完善,每个社会个体要从自身做起,尽己之力,予人玫瑰。同时,公民精神力量的释放也是不可或缺的。雅安地震时陈光标的“高调慈善”又将其引致舆论的焦点。那么,“高调慈善”是否应该被予以慈善之名,又是否与传统意义上的“雷锋精神”冲突呢?且不说公民是否赞成陈光标高调行善的方式,单就大家对于这一事件本身及其衍生现象的讨论,就意味着公民对于文化发展批判思维、问题意识的觉醒。公民对其的争论,是公民正能量的释放。只有如此,才有文化的“逗”,才有思想的刺激,灵感的挑逗,能量的迸发。
“留”——才有文化的沉淀、积累、酝酿与培养。
“雷锋精神”是指政治思想上跟随中国共产党,工作努力,乐于助人,勤俭节约。这些最原生态的优良品质便是文化的沉淀、积累、酝酿与培养。虽然“小悦悦事件”已经过去很久,想必大家仍是记忆犹新。2011年,在广东省佛山市,两岁的小悦悦在家门口的巷子里玩耍时,被一辆迎面驶来的面包车两次碾轧。8分钟内,先后有18位路经过此处,均不闻不问。最后是第19位路人把小悦悦抱到路边并找到她的妈妈,然而因延误了最佳抢救时间,小悦悦最终不幸离世。
这一事件引发了国人对社会冷漠和道德缺失的大反思,以及对提高社会道德水平的大讨论。我们不得不感叹,为何千年的文化积淀却让我们越来功利与短浅,为何我们在现代社会里沐浴着文明,却在心中滋养着狭隘。我们的人均人均教育水平越来越高,我们的人均收入越来越高,然而,为什么人们会变得越来越冷漠,诸如“温、良、恭、俭”这些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核都去哪儿了。因为冷漠,人们对于弱小者不再抱有同情心,所有的事情都被人们蒙上了怀疑的面纱。“道德冷漠”具体表现为正义感的扭曲、同情感的丧失、逃避道德责任和拒绝道德信任。“道德冷漠”既非出自个体的道德无知,也非一般性情感冷漠,而是特指个体道德情感匮乏及其引起的道德判断上的不思考或道德行为上的麻木。在这种生态大环境下,我们已经自觉不自觉地“被冷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赤者,心之色也,心赤则梦生,无以之比。保持一颗赤诚之心对待“雷锋精神”,对待传统文化,发挥其精神纽带的作用。这时候,我们需要每个人去探寻自己内心最柔软的角落,去寻找遗失很久的精神坐标。龙应台如是说:“人本是散落的珍珠,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线,将珠子穿起来成为社会。当公民社会不再依赖皇权或神权来巩固它的底座,文化、历史是公民社会最重要的黏合剂。”我不敢对庞大的文化有什么祝祈,却希望自己笔下的文字能有一种苦涩后的回味、焦灼后的会心,冥思后的放松。我相信,终有一日,对于以“雷锋精神”为代表的“逗留”文化,能够以最原始最真实的面貌存在我的心里,使我清醒,仿佛是锚,牢牢固定我的价值。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期刊简介: 《种子科技》(月刊)创刊于1983年,曾用刊名:(种子通讯)是中国种子协...
主管单位: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山东省教委 国内刊号:CN 37-1025/G4 国际刊号:IS...
期刊简介: 主管单位:吉林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主管单位: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主办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出版地:甘肃省兰州市 国际标...
期刊简介: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是我国第一份、也是唯一一份面向工程教育研究的全国...
主管单位:湖北省国资委 主办单位:湖北省经济干部管理学院 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 国...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