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
方方曾经一再表白她对自己的中篇小说《行为艺术》的“偏爱”[1]147。“无论是小说的文本形式,功能意义,还是小说所体现的作家生命体验及其艺术思维方式,《行为艺术》是方方创作中的‘集大成’者和创作巅峰状态的标志。”[1]148小说《行为艺术》是方方创作生命的高峰时期对人生展开的一次最为彻悟和成熟的思考,可喜的是,这部中篇小说最终被导演霍建起拍摄成电影《蓝色爱情》。该片曾获得过金鸡奖等多项大奖,也是演员潘粤明、袁泉的成名作。
《蓝色爱情》讲述了行为艺术家刘云与刑警邰林相遇于刘云的一次行为艺术,到充满追逐、利用、似爱非爱到最终相爱的过程。其间穿插了邰林热情地为刘云寻找小时候的救命恩人马白驹,不料却牵扯出了一桩马白驹杀害身为警察的刘云父亲的警匪恩怨。最终案件真相大白,马白驹并没有杀害刘父,相反,他还是刘云的亲生父亲。当刘云知晓这一切之后,她以一场更为惊心动魄的艺术表演向世人传达了“生活等于艺术”的所谓真理,影片借警匪恩怨与爱情纠葛把对生活与人生的思考达到了让人惊叹的程度,这是目前为止方方小说影视改编中最引人深思、内涵复杂丰富、最有探索精神和哲理蕴涵的影片。
影片借刘云的行为艺术表明:生活不是现实,而是艺术,每个人都是艺术家,每个人都在表演,都成为他人舞台上的演员,因此也都在承受着他人的摆布。刘云与邰林的相遇始于刘云假装感情受骗要跳河自尽的艺术表演,终于刘云真地跳河,邰林拼死相救的行为艺术。刘云苦心孤诣想验证她的表演会得到世人怎样的反应,没想到,抗拒行为艺术、崇尚理性的刑警邰林却一次一次地相信了刘云的行为艺术,并倾情投入到他以为的救人壮举,实则是行为艺术之中。在刘云与邰林之间,什么是表演,谁是演员,艺术家刘云还是刑警邰林?刘云的行为艺术因此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就如同邰林最终所彻悟的一样,其实每个人都在表演,都是他人舞台上受他者操纵的演员,个体实际上很难以把握自己的人生道路。
既然生活是艺术,无法预料,漫长人生的道路就只是一个不断寻找的过程,充满了太多的偶然性,而最终找到的也不一定是自己想要的,过程与结果往往令人啼笑皆非,找到了的同时也失去了,真实与虚假难以判断,导致人生实际上是一个非常荒谬的过程。刘母寻找马白驹,可当马白驹来到刘母面前时,刘母却并不认识他,海誓山盟的爱情却以这样的方式收场。警察千方百计寻找马白驹,满以为找到了杀人真凶,但找到了马白驹,却使真相更加扑朔迷离。邰林寻找刘云,刘云跟踪邰林,确实都有利用的关系,但机缘巧合,他们偏偏相爱了,找到了爱情,却又进入了俗世的圈套。刘云费尽心机寻找马白驹,原是为了报恩,最终找到的却是自己的父亲,找到了亲情,却又似乎让刘云更加怀疑生活的真实性。影片试图证明:人生在寻找与失去、追求与抗拒中,实质上都是一厢情愿,毫无意义,而生命过程中很多很偶然的因素,甚至是一时的冲动选择又难以避免,导致人生过程实际上是很出人意料,也难免荒谬的。
刘云的行为艺术希望得到大众的认可,她亲身经历了与警察邰林的感情交流,也变相地参与了那桩警匪恩怨的侦破过程,生活本身以其极度的戏剧性阐释了刘云一直试图用刻意的表演来传达的“生活是艺术”的观点,她苦心孤诣地寻找的行为艺术实际上就是生活本身。当刘云窥破这一切的时候,也是她要结束行为艺术表演的时候。她最后以生命一搏,悬挂在大桥上,意欲跳河自尽,众人倾力相救,没有谁怀疑刘云自杀的真实性。可最后一刻,大家眼见为实的真相证明完全是一场彻头彻尾的虚假“表演”。刘云的行为艺术终于得到了大众的围观,可赶来营救刘云的警察扔下一句话——“扰乱公共治安,拘留5天”,显然代表着大众仍旧不理解刘云的艺术表演,她的表演成功了的同时又彻底失败了,大众的围观毫无意义,刘云的艺术表演一样失去了价值,在大众的看与刘云的表演之间,人生的荒诞与难以言说真正被推向了极致。影片对行为艺术的揭示,自然而然地远远超出了对一种具体的表演艺术的描写,走向了沉思“人与命运”关系这一更为深沉的主题。观众在欣赏刘云惊心动魄的表演中,凝视着剧中人物不能自主的人生历程,也会不由自主地回归对自我生命的体验与审视之中,自身情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净化。
依托方方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桃花灿烂》《埋伏》《蓝色爱情》三部影片在改编的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要遵循商业电影的娱乐性与大众性,因此减弱了文学原著对人性的审视力度,为了不至于使电影过于悲伤和沉重,而特意增添了生活的温情,人与人相互妥协而达成的彼此谅解,电影甚至一样不能避免“大团圆”的美好结局。但是三部影片又都努力忠于文学原著严肃认真的求索精神,力图洞穿俗世生活的表层而直抵生命的最深处,执著于人生之谜的审视,充满了强烈的哲理化思考。由于电影的哲理化表达更多借助“感情化的、整体化的、形象化的方式”[2],使观众在对电影展现的俗世生活的融入中,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小说中那种尖锐的过于思辨化的哲理表达反而因此获得了具体可感的艺术魅力,观众在如临其境的艺术氛围中,对人生命运的思索会有一种来自于个体生命本身的感知与体认。因此方方小说原著与影视文学改编,使用了不同的艺术方式,但对人生命运的咏叹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值得细细体味与反复思索。
[参考文献]
[1] 李俊国.在绝望中涅槃——方方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
[2] 冯岭.视角的选择与转换——方方小说的影视化改编探析[J].中南大学学报,2012(12).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期刊简介: 《种子科技》(月刊)创刊于1983年,曾用刊名:(种子通讯)是中国种子协...
期刊简介: 主管单位:吉林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主管单位:湖北省国资委 主办单位:湖北省经济干部管理学院 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 国...
期刊简介: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是我国第一份、也是唯一一份面向工程教育研究的全国...
主管单位: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主办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出版地:甘肃省兰州市 国际标...
主管单位: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山东省教委 国内刊号:CN 37-1025/G4 国际刊号:IS...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