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多样的摄影风格与技巧
美国战争电影拍摄的战争场面有的炫目而奇异,有的宏大而残酷,有的真实而激烈。根据题材和反映的主题,导演选取了恰当的拍摄风格。例如《拯救大兵瑞恩》主要运用了运动摄影,色彩和曝光控制等技术手段,以纪录片式的拍摄风格,从特定角度引领用观众观看战争,使观众自觉不自觉地接受美国意识形态。在镜头表现上,导演斯皮尔伯格和摄影师卡明斯基使用摄影机45度页子板,使画面呈现有目的的跳动之感,强化了人和物的运动冲击力。他们还发明一种“振荡器”,制造各种震动效果,用以模拟战场上的主观视觉感受。采用大量跟踪拍摄的手法,近距离跟拍,长短结合,特写,斜拉,场景之间长距离快速转移等手段综合使用,甚至镜头上会飞溅上血滴,像战地记者就在实地拍摄,逼真的画面对观众不断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使观众如身在其境。考虑到后面发生的付出巨大牺牲只为救一位普通士兵的情节,这些技巧的运用的确有力渲染了美国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高感光度的快片,褪色法、大光比等摄影手段的使用,使画面显得粗糙硬朗,与现实影像形成极大反差。而电影影像将战场主色调处理为蓝灰色,这是对军装和武器颜色的主观概括,更主要显示的是一种心理色彩。蓝灰色单一、沉闷,通过这种色调渲染,影片给人们一种沉重的心理暗示,战争沉重而灰暗,令人难以承受,激起观众对战争的厌恶之情,对奋不顾身的英雄肃然起敬。
二、外部因素的影响:美国政府和军方的有力介入
美国战争电影不仅是商业与艺术行为的结合体,那些耗费巨资的大制作还得拥有美国政府和军队的支持。美军公共关系部门成立了专做好莱坞公关的机构,并制定了整套电影援助程序,试图通过启动电影援助审查程序来影响好莱坞。他们长期运用电影载体进行文化渗透和宣传,以此达到鼓舞斗志、美化国家和军队,传播美国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目的。
美国政府和军队常以提供军事合作为条件提出修改建议,并偶尔重写历史,改造世界。美国反映二战的电影里由同盟军打赢的战争总是会演变成美军自己的胜利,给观众留下美军单独赢得了二战的错觉。
美国从自己的视角出发,热衷于宣传二战时期美国是从法西斯主义铁蹄下将民主国家拯救出来的解放者和正义者。《中途岛之战》《虎!虎!虎!》等二战影片得到美军无条件支持。着力将美军维和部队作战荣誉化、神圣化的《黑鹰计划》也得到了美军黑鹰直升机和陆军突击队员配合拍摄。1986年全美票房冠军、久映不衰的《壮志凌云》是美军电影公关典范。这部影片中飞行员在机舱中专业的对白,由军方技术顾问亲自改写,影片中有一个半小时表现的是飞行员驾驶当时国际一流水准的战斗机米格、F-14的空中雄姿。美国海军还在上映期间进行热烈的征兵宣传与行动,形成极大影响。美军公关部门还加盟英雄主义战争片宣传,为发行大造声势。美军公关邀请小布什在阵亡将士纪念日亲自主持《珍珠港》首映礼,地点选择在海军“斯坦尼斯”号航空母舰上。
那些“不听话”的反战电影却上了美军黑名单。在占有交易资本,具备交易优势的情况下,美国军方以“合作”为手段,向那些表现反思战争、表现人性的影片的制片方施压。以海湾战争为题材的《生死豪情》表述“面对事实,就是一种勇气”的观点,该片的拍摄遭遇害怕探求真相的美国军方的重重阻力。甚至英国007电影《黄金眼》脚本也迫于美国军方压力,被迫将叛变的美国海军上将改成法国海军的一名上将,才获得了美国军方的支持。
美国政府和军方的宣传效果是相当显著的。近些年来,美国个人英雄主义,战争英雄主义倾向明显抬头,这方面的战争电影备受关注。而美国反思其挑起的越南战争,诠释人性善性恶的反战电影却得不到美国社会的普遍认同。
三、结语
综上所述,20世纪以来,美国参与或发动的多次战争成为其战争片永不枯竭的创作源泉。在美国实施全球文化战略的过程中,美国战争电影或宣扬国家意识、塑造美国英雄,或在人道主义立场上反思战争带来的生活毁灭、人性被摧残,表现了现代人文精神,许多影片在艺术和思想等方面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在表现国家意识与人文精神中,美国战争电影深深地打上了美国国家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烙印,充满着美国人对现实的片面思考。美国战争电影在更大的范围中,正在接受着全世界观众的评判,当观众穿透种种高超的艺术手段深究其本质,就会感到美国战争电影仍然缺乏直面帝国主义实质的勇气,使反思战争与人性的力度减弱,因而也就缺乏更加动人心魄、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MarcusDunk.HowthePentagongetsHollywoodtoshapeup五角大楼是如何整合好莱坞的[J].英语文摘,2002(01).
[2]于晓东.拆弹部队——英雄主义的终结[J].新东方英语,2010(05).
[3]史宗立.单边主义催生的好莱坞战争电影[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4(05).
[4]徐建纲,郭建非.论美国战争的主题、人物及情节结构[J].电影文学,2008(07).
[5]赵宁宇.新世纪中国战争片述评[J].当代电影,2007(04).
[作者简介]刘丕勇(1969—),男,辽宁大连人,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内蒙古民族大学研究生处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期刊简介: 主管单位:吉林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主管单位: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主办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出版地:甘肃省兰州市 国际标...
期刊简介: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是我国第一份、也是唯一一份面向工程教育研究的全国...
主管单位:湖北省国资委 主办单位:湖北省经济干部管理学院 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 国...
期刊简介: 《种子科技》(月刊)创刊于1983年,曾用刊名:(种子通讯)是中国种子协...
主管单位: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山东省教委 国内刊号:CN 37-1025/G4 国际刊号:IS...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