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试论文化产业“倍增”战略视野中文学经典改编与影视品牌建设

时间:2014-05-22 14:44 来源:发表吧 作者:何世创 点击:

  [摘要]改编文学经典依然是发展影视文化产业和建构品牌的重要路径,在文化产业“倍增”战略视域中反思当下影视改编问题甚有必要。我们要改变改编影视作品时高扬“技术美学”而漠视“人文美学”、崇尚“工具理性”而抑制“人文情性”、臆测“人性”的共同性及探索“人性”的深度而突破“历史性”维度等现状,在工业化影视改编生产中坚守“艺术品格”和“人文精神”,做到“历史的”和“美学的”内在统一。

  [关键词]影视文化产业;“倍增”战略;文学经典改编;品牌构建

  影视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文化创意产业中的核心力量。国家及地方相继出台了“十二五”期间文化产业“倍增”战略计划,要最终落实这一战略目标,并且较好地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有必要借助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积淀资源,对其丰富的文学经典作品进行改编,激活其文化吸引力、影响力及市场号召力,建构起影视文化产业品牌。

  一

  如何发展影视文化产业,建构起影视文化品牌?改编文学经典作品,将之搬上影视表演舞台及放映,依然是值得践行的重要路径。据统计,每年生产的数量庞大的世界各国影片,来自改编的约占40%~50%。20世纪40年代美国几家大电影公司摄制的5000多部影片,其中属于改编而成的有900多部,约占总数的1/5;整个欧洲自19世纪以来的所有文学名著几乎都被拿来改编,出现了“契诃夫浪潮”“狄更斯现象”。在世界各种获奖电影作品中,改编影片所占比例也很大。如获奥斯卡金像奖的《左拉传》《乱世佳人》《蝴蝶梦》《教父》《巴顿将军》《甘地传》等均系改编之作。①另据统计,高尔基的《母亲》前后5次搬上银幕,《汤姆叔叔的小屋》曾9次改编,《哈姆雷特》曾17次改编,《卡门》曾20次改编,《茶花女》曾23次改编,《悲惨世界》曾23次改编。②可见一直以来,影视公司、导演及编剧们在制作影视时,在没有富有新意脚本之时首先所想到的还是选择经典文学作品,考虑如何用发达科技手段将之搬上银幕。历史证明,改编经典能斩获各类奖项,帮助影视公司、导演、编剧及演员提升声价,赢取赞誉。而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和谐统一,则是衡量影视文化品牌的重要指标。

  决定是否将文学经典作品改编成影视以及如何改编时,商业报酬、市场效益、经济利润等无疑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虽然著名影视评论家勒纳塔·艾德勒曾指出:“并不是每一部文字作品都渴望被搬上银幕。”的确也有不少成功的文学作者对影视导演改编他们的作品深恶痛绝。但值得指出的是,就文学作品是否改编成影视作品,站在以赢利为目标的影视制作公司及图书出版发行方的立场来讲,他们持有不同理解。例如,“好莱坞影片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改编影片,事实上出版商通常会将新书的样书送给电影经纪人,希望能够做一笔有利可图的改编为影片的买卖。”③事实证明,有效地改编文学经典作品,能够帮助影视制作公司、图书出版发行公司带来丰厚的市场利润,实现双赢的局面,两者的良性循环发展,能带动影视文化产业及印刷出版产业的和谐发展,最终实现文化产业总额的“倍增”。据调查,在国外,小说《呼啸山庄》拍成电影后,其一年的销量超过了它被改编前92年间所有出版数的总和,普及本总共售出了70万册。小说《傲慢与偏见》因改编而扩大了影响,市场需求大大增加,各种版本的发行、营销共计33万余册。在中国,电视剧《围城》上演后,小说一下子供不应求,短短几个月翻印了6万册;促成了新一波“钱钟书热”,出版社迅速抓住商机,多次增印其文集,赚了个钵盈盆满。尤其是“四大名著”被改编成电视剧后,热播效应持续不减,掀起了一浪接一浪的“名著”营销热潮。以《西游记》来说,每到春节、暑假期间,许多电视台把握小朋友们的观看心理,争相放映此剧,提升了收视率,拉升了广告额。因《西游记》电视剧的热播,《西游记》纯文版、插图版、连环画、电子书、音像唱片等又畅销起来,其他衍生的文化产品也在此期间大大增加了销量。

  二

  改编文学经典能促进影视文化产业等发展,但当下的影视改编却出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在改编文学经典作品来生产影视文化产品和建构产业品牌时,需要反思和规整的问题是当下改编的影视作品普遍高扬“技术美学”而漠视“人文美学”,崇尚“工具理性”而抑制“人文情性”,经典作品被改编后,成了炫技的表现而缺乏文艺创作应有的较高“艺术追求”和基本“人文关怀”。以2013年年初同期上映的《隋唐演义》和《隋唐英雄》来说,均是以古典名著《隋唐演义》为蓝本而改编成的电视剧。《隋唐演义》曾获得了有“清一代历史演义小说最优秀的一部”之赞誉,是隋唐历史小说中的“集大成”者。之所以能获得如此之高评价,关键在于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一群心系天下苍生的“豪杰义士”,为救民于水深火热而自觉起义,在时代风云激荡中为了正义、尊严和理想而前赴后继、视死如归,凸显了“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担当精神和敢爱敢恨的血肉情怀。在小说基础上拍成的两个版本剧作,却问题颇多。其中如浙江永乐影视出品的《隋唐演义》,号称是中国首部完全以电影手法拍摄的电视剧,耗资28亿重金打造,借助高科技技术手段强化了一些特效制作,但技术方面的提高并不能掩盖其贫乏的“艺术追求”,炫目耀眼的视觉冲击背后却是思想的空洞与虚无,对于“演义”主旨“游移不定”的把握,使得剧作叙事上前后冲突、故事内容不完整,由于缺乏思想的内在引导让受众难以适从。特别是对残暴杀戮无辜士兵的炫技表演及“鲜血”飞扬的聚焦表现,更是凸显了编剧和导演缺失了基本的“人文关怀”。经常上演的暴力打斗、明争暗斗、尔虞我诈情节,也让本就不明确的演“义”精神冲击得支离破碎。

  其次,当下的“经典翻拍”往往臆测“人性”的共同性,借口探索“人性”的深度而突破“历史性”维度,打着表现“美学性”的旗号实际上做的却是历史虚无、文化虚无、经典虚无之事。近年来,影视产业中热衷于拍摄“穿越剧”。“穿越剧”的盛行实质上是一种知识荒诞、历史虚无、缺乏文化禁忌的表现。编剧们看似富有创意,敢于大胆想象,实际上是对民族文化缺乏信心和爱意,也没有知识考古的勇气和耐力,经常性地窜乱经典、虚构历史、混淆文化,体现出他们既不能深究“经典之所以为经典”的内涵,亦不敢反思之前影视改编的错漏和不足,更无力结合时代新特性借助“改编经典”以反映当下民众的现实诉求。如周星驰导演的《西游·降魔篇》,与经典的文学《西游记》离得很遥远,与“西游”历史文化也不合节拍。只是借用了一下“西游”的名号和格套来吸引眼球,实际上抹杀了“西游”的人文内涵和历史价值。其他如《赤壁》《楚汉传奇》《画皮》等影视作品同样都有着这些弊病。一味地为《西游·降魔篇》等赢得了较高票房收入叫好,实际上是一种典型的重物质轻精神、重经济轻文化、重科技轻人文、重当下轻历史的功利心态。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陈老师:275774677
张老师:1003180928
李老师:610071587
刘老师:1003160816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