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在金融领域的影响日益增强,新型互联网业态形式不断渗透到金融领域,并开始对传统银行业务产生影响,互联网金融业务日新月异。本文首先对互联网金融进行介绍,然后分析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特征,最后阐述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业务的影响。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P2P银行业务
中图分类号:F832.4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逐渐扩展到金融领域,如移动支付、手机银行、网上银行、云金融等。这些金融创新业务在我国蓬勃发展,并由此形成了一种新的金融模式,称之为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必定会对以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模式产生冲击,成为一种新型的金融服务模式。
1互联网金融
1.1互联网金融的含义
从狭义上讲,互联网金融是指互联网企业(通常是第三方支付机构)向公众提供金融服务的行为,资金融通依托互联网来实现的方式方法都可以称之为互联网金融。从广义上讲,具备互联网精神的金融业态都可以称为互联网金融,如在线理财产品的销售、第三方支付、金融电子商务等。
1.2互联网金融的模式
互联网金融模式是将信息技术与金融资本相结合,形成的一个既不同于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金融融资模式。互联网金融可以分为三种模式:传统金融的服务渠道、金融的互联网中介服务和新型互联网金融服务。互联网金融在三种模式中参与程度依次递增,其中第一种模式是广义上的互联网金融服务,而后两种模式为狭义层面的互联网金融服务。
2互联网金融的特征及对银行业务的影响
2.1互联网金融的特征
(1)便捷性。便捷性主要是指操作便捷,与传统银行业务复杂的流程相比,互联网金融产品可以较为方便快捷地完成操作流程,从而节约了大量的时间。此外,债券、股票等的发行和交易以及券款支付直接在网上进行,也十分便捷。
(2)低成本。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进行的网络借贷,由于贷款业务主要在互联网的虚拟空间上开展,通过在网上寻找客户、进行客户信用评级、完成支付、贷后风险管理等操作,省去了传统银行庞大的营业网点费用,因而成本低廉。
(3)信息充分对称。通过互联网搜集信息,使交易双方能够较为全面地了解个人或企业的信用情况及财务状况,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当借款人出现违约时,互联网金融企业可以通过公开违约记录、降低信用评级等方式,增加借款人的违约成本,从而减少信用风险。
2.2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业务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可以促进银行拓展业务客户和渠道。客户和渠道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各项业务的基础,而互联网金融有利于商业银行拓展客户和渠道,从而促进银行的各项业务发展。然而,互联网金融给也会给银行业务带来巨大的挑战,互联网金融与银行之间更像竞争对手。
首先,互联网金融会加剧银行存款流失。在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商业银行资金筹措难度加大、成本不断提高,存款流失现象正在逐步加剧。以P2P网贷为例,网贷平台的数量和规模呈现爆发式的增长态势。第三方平台网贷之家统计的的数据显示,2012年国内网贷平台的数量巳高达300多家,成交量达到200亿元以上;2013年上半年,66家网贷平台的总成交额高达174.87亿元。
其次,互联网金融会分流银行信贷业务。互联网金融可以扩大信贷业务的对象范围、规模和深度。由于互联网金融具有便捷性、成本低和信息对称等特点,使得许多小微企业都可以获得融资,从而扩大了信贷业务的对象。
最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会替代银行的中间业务。互联网金融可以为资金供需双方提供金融搜索平台和中介服务。商业银行基于支付功能而衍生出来的中间业务将逐渐被第三方支付弱化和替代,如支付宝、财付通等已经能够为客户提供转账汇款、自动分账、收付款、代缴电费、代购火车票与机票等支付结算服务。
3结语
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业务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可以促进银行拓展业务客户和渠道,而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与银行业务存在竞争关系。因此,互联网金融对银行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
参考文献
[1]宫晓林.互联网金融模式及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J].金融实务,2013(5).
[2]梁璋,沈凡.国有商业银行如何应对互联网金融模式带来的挑战[J].新金融,2013(7).
[3]张常胜.打造互联网银行,创造新商业模式[J].新金融,2013(7).
[4]张道顺.农村金融机构如何“与狼共舞”[J].中国农村金融,2013(16).
[5]曹少雄.商业银行建设互联网金融服务体系的思索与探讨[J].农村金融研究,2013(5).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主管单位: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主办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出版地:甘肃省兰州市 国际标...
期刊简介: 主管单位:吉林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主管单位: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山东省教委 国内刊号:CN 37-1025/G4 国际刊号:IS...
期刊简介: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是我国第一份、也是唯一一份面向工程教育研究的全国...
期刊简介: 《种子科技》(月刊)创刊于1983年,曾用刊名:(种子通讯)是中国种子协...
主管单位:湖北省国资委 主办单位:湖北省经济干部管理学院 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 国...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