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浅析欧阳通书法的继承和发展(2)

时间:2014-05-14 07:08 来源:发表吧 作者:刘泽 点击:

  所谓的批法就是指主笔横画在收笔末锋飞起,有十分浓重的隶书意味,正是欧阳通运用了这种锋棱的批法,所以给人神采奕奕的艺术感受。从起笔来看,其起笔笔锋外露,增强了书写意味,而且多是顺锋侧入,有了不同于碑版石刻的美。起笔后他并不是直接行笔,而是入纸后提笔顿挫然后铺毫行笔,在南朝时期的墓志中亦有这样的笔法,重点体现在横、竖。撇等基本笔画上。欧阳通把转折加以强化,增加了转折的厚度及过渡的过程,这也是从六朝书法得来的。《司马元兴墓志》中“军”“史”“中”“书”“西”等字,转折处皆如此。再就是《道因法师碑》中的收笔,隶书的残留也并非是无先例,在六朝墓志中也能找到这样的写法。

  三、欧阳通学书历程对我们当代的启示

  欧阳通学书对我们的启示无疑使继承和发展。首先,欧阳通在对传统经典的整理、辨别与临摹。传统经典是通过历史的检验的作品,是承载着中国文化精神、符合不同时代国人共同的审美追求的不朽之作。只有具备对传统经典的辨别能力,才能更好地对中国书法进行有效地继承。其次,要对传统经典中的文化意蕴和书写技法进行研究、挖掘和发扬光大,要注重继承的准确性与完整性,如果我们对经典的理解、临摹不准确,一代人遗漏一点,经过几代人就会离经典越来越远、就会将经典遗漏光。最后,书法艺术是一门以书写为特征的表现艺术,必须通过书写者带有各自文化内涵、审美取向、书写技巧和情感意蕴的书写来表现的艺术,必须通过理解、临习古人的经典才能掌握其中的奥妙,所以惟妙惟肖的临摹也是一种继承。

  只有良好的继承才会使书法艺术一脉相承、源远流长,培育出书法艺术发展、创新的沃土,才能够使中国书法艺术找到与世界其它同类艺术相互借鉴、相互融合、求同存异的靓点,更能使中国书法立于世界艺术之林,使这一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永远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中国书法论文选》[C].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2]王镛.《中国书法简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朱关田.《中国书法史-隋唐五代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4]《历代书法论文选》[C].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

  [5]王镇远.《中国书法理论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6]华仁德.《六朝书法》[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

  [7]王冬龄.《书法艺术》[M].上海:荣宝斋出版社,2007

  [8]朱仁夫.《中国古代书法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陈老师:275774677
张老师:1003180928
李老师:610071587
刘老师:1003160816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