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个人如果有一个良好的习惯,会使你受益终生。一旦养成了坏习惯,就会使你受害终生。但是,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再加之现在的孩子基本都是娇生惯养,自理能力普遍较差,所以,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力尤为重要。
【关键词】行为习惯;循序渐进;健康快乐
良好的行为习惯将让人受益一生,我作为幼儿教师,深知肩上的责任重大,用爱心、耐心,帮助幼儿园里每个小朋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他们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健康快乐的成长。下面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来谈一谈怎样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
一、文明习惯
1、学会礼貌用语。我们总是说,从小就要让孩子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孩子,高尔基也曾经说过:“语言是一切事物和思想的衣裳”。所以,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应注意教育他学会礼貌用语。比如正确地称呼大人,说“谢谢、请、对不起、没关系、再见”等礼貌用语。另外,让孩子能做到“三会”:即一会使用尊称,对长辈不直呼其名,不给他人起外号;二会使用谦让语,如“对不起”、“没关系”、“麻烦您”等;三会在一定场合使用问候语,如“早上好”、“晚安”、“再见”等。还有一种情况,孩子说话虽然不带脏字,但说话的态度不好,语气急躁甚至严厉。因此,我们在教育过程中要让孩子学会说话和气、举止文雅、活泼大方、形成待人诚恳、落落大方的良好习惯。
2、学会礼貌动作。礼貌动作是在举止、行为方面表现出对别人的尊敬,见到朋友或熟人要主动打招呼,递物给人要用双手,进别人的房间或门要轻声敲门,与人交往不大喊大叫等,不打搅别人的学习、休息等。
3、养成礼让精神。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居多,基于这种原因,大多数孩子都比较自私,都不会和别人分享,所以,在平时要多灌输他们遇事要先想到别人,先人后己的思想,如吃饭时要先请客人、父母、或长辈吃;分东西时能够把好的让给别人,愿意与同伴分享;在车、船上知道要主动让座给老、弱、病、残的人;在公共场所遵守纪律,不插队、不抢先;与别人发生矛盾时要主动认错等。
二、卫生习惯
现在不管是在家庭里还是学校里,健康的卫生习惯,都是培养孩子行为习惯的重点,良好的卫生习惯有益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更可以减少一些胃肠道疾病的发生。对于幼儿来说,他们的年龄小、体质弱、抵抗力差,加之独生子女居多,不少孩子成了家庭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在很大的程度上滋长了幼儿不良卫生习惯的形成。培养幼儿卫生习惯,离不开感觉器官的活动,在训练培养中促使感觉器官不断发展,又使能力习惯不断形成,两者互相促进、互相作用。游戏是进行幼儿感觉器官教育的基本形式。游戏过程中,幼儿最容易进入角色,接受教育。通过游戏,幼儿将学到的东西亲身加以体验,加深印象,逐步融入日常生活学习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如我们在学了歌表演《猪小弟变干净了》后,孩子们都开始注意自己的形象了,指甲长了、头发长了会主动叫妈妈剪,看到别的朋友脸脏了,会学着歌词对他说:“快去洗洗吧”。在听了故事《小池塘》后,孩子们明白了,每个人只要扔一个小东西,池塘就会变成臭水塘。于是平时在班上乱扔纸屑的现象明显减少了,看到丢在地上的玩具也能主动捡起来了。并把它们运用到家庭生活和幼儿园生活中,家长普遍反映孩子进入幼儿园后讲卫生,懂事了。
在进行教育引导的同时,教师更应注重自己的榜样作用。教师的言行对幼儿具有权威性,幼儿会不加选择的加以模仿,良好的教师风范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教师是幼儿学习的榜样,当幼儿做了错事时,教师要耐心细致地关怀爱护他们,而不是粗暴地训斥他们,帮助他们改掉不良习惯。,因此,教师良好的表率作用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仪表方面,教师要衣着整洁,精神振作;语言方面要让幼儿感到亲切;行为上要热情大方,经常给幼儿加以帮助,提高其自理能力,为幼儿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三、饮食习惯
现在的家庭生活都能让幼儿得到足够的营养,但是,我们发现,现在的孩子都是娇生惯养,往往是孩子喜欢吃什么就买什么,殊不知这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并没有好处。喜欢吃的猛吃,看到不喜欢的饭菜就摇头,现在的孩子大多挑食、偏食。我们应该注意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按时进餐,不暴饮暴餐,少吃零食,尤其是要注意从小培养孩子健康的饮食观,让孩子从小形成饮食有节、均衡营养的好习惯。在我们班,就有很多孩子挑食,我就会经常跟他们说,如果身体缺了这种营养元素会得什么病。如:好多孩子不喜欢吃胡萝卜,我就告诉孩子胡萝卜里有维生素A,如果小朋友身体里缺维生素A就会得夜盲症,到了晚上眼睛会看不清东西,眼睛干涩,痒痛,还会使皮肤粗糙。我还告诉孩子不能只吃你想吃的,还应吃你该吃的,要均衡饮食,你不喜欢吃的东西也要吃,因为你的身体需要这些营养。如果身体缺少这些营养就会生病,你不喜欢吃的可以少吃但不可以不吃。孩子的可塑性很强,接受力也很强。只要你坚持耐心教育,他们是可以接受的。我对班上的孩子进行一段时间的培养教育,孩子们挑食的坏习惯在不断的改变并逐步养成了良好的饮食习惯。
但还需强调一点,孩子的不良饮食习惯,老师单方面的努力是不行的,家长也要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在家庭膳食中,为幼儿的全面营养做些努力。要教育、帮助孩子明白一个道理,从小养成良好饮食习惯,才能健康成长。所以,在我们平时的工作中,我们除了让幼儿养成这些好习惯的同时,也与家长达成一致的意见,家长在家也积极配合学校对幼儿的教育方法。
四、劳动习惯
现在独生子女家庭占绝大多数,在家中任何事长辈都包揽了,使孩子们缺少了锻炼,养成了娇气、懒惰的坏习惯,以至于到了幼儿园给老师和自己带来了不便。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习惯,要运用恰当的方法,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不要叫孩子干他们力所难及的事。学会自我服务劳动是所有劳动中最首要的,在小、中班主要以自我服务劳动为中心,如:学会进餐、穿脱衣服、洗手、整理床铺等。我园很重视培养幼儿各方面的习惯,尤其是大班幼儿,因为大班幼儿在幼儿园已算是大哥哥、大姐姐了,在很多方面都应给中小班幼儿做榜样作用。注重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有助于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提高,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能使幼儿间养成互相帮助、互相团结等等。因此,早晨来园老师会带领幼儿一起搞卫生;午睡后请大班幼儿给中小班幼儿穿衣叠被等等,培养幼儿爱劳动,主动参与劳动的习惯。
五、兴趣习惯
兴趣在每个人的学习过程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首要因素。幼儿园中的教育教学时刻要求教师培养幼儿的兴趣,发展幼儿的兴趣。首先,组织幼儿进行劳动教学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有意识培养幼儿劳动能力,如种植园地栽青菜、浇水等有实践性的活动,教师在具体操作活动中让每位幼儿参与活动,幼儿的兴趣油然而生;其次,教师便利用多种废品旧材料带领幼儿一起制作并把幼儿制作的小作品陈列在活动室或让幼儿带回家。这样幼儿尝到了劳动的喜悦,同时幼儿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总之,幼儿时期,良好的行为习惯易于塑造,不良的行为易于纠正。作为幼儿教师,必须重视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把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当成一件关系孩子健康成长和社会进步的大事来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