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螳螂捕蝉》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从人物对话入手叙述故事,警示人们不能只看眼前利益,不顾身后隐患,使人妙悟事理。教师要让学生通过本文的学习,理解寓言借助故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式,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的道理。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设计;领悟寓意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吴王不听大臣们的劝告,固执地要求攻打楚国,而且下了死命令——“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这时候有个侍奉吴王的少年在王宫花园里给他讲了一件挺有意思的事。这位少年讲了怎样的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呢?
二、合作学文
过渡:这究竟是怎样的故事呢?少年又是如何巧妙地劝说的呢?
1.请同学们读一读第9~11自然段,认真地读,专心地记,待会儿老师请你来讲这个故事,你可以用上这些词语。
出示:(1)蝉 悠闲 自由安闲;(2)螳螂 拱着身子 举起前爪;(3)黄雀 伸长脖子 正要啄食;(4)侍奉吴王的少年 拿着弹弓 瞄准;(5)不堪设想 隐伏着祸患 恍然大悟
(这儿,通过五组词语,“暗暗”帮助学生记住“螳螂捕蝉”这个故事的梗概,为后面复述课文埋下伏笔。)
2.师领复述课文。(1)学生根据画面,练讲故事,尽可能地用上刚才五组词语。(2)指名讲述故事,师生边听边评。(3)同桌互讲互评。(4)总结:这个故事就叫——“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
3.少年通过这一挺有意思的事,要告诉吴王什么呢?请在文中找出直接说明的一句话。
4.“听了少年的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恍然大悟”是什么意思?他悟到了什么道理?(板书:恍然大悟)
5.这些道理,是少年直接告诉吴王的吗?(不是,是吴王自己听了故事后自己悟到的。)少年讲这个故事的过程,实际也是在劝。不过,少年的劝与大臣的劝有一点不同。如果说大臣们的劝是“直劝”、“力劝”的话,少年的劝称得上是——智劝、巧劝。(少年的巧劝,“巧”在哪里?请读读课文,3~11小节。)
(寓言的故事情节虽然简单,但也富有变化。教学中抓住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运用比较法进行教学既可帮助学生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又为揭示寓意做好了铺垫。)
三、品析人物
1.同样是劝说,为什么其他人的话吴王没有听,而少年的话却让他改变了主意了呢?指名交流。(友情提示;请注意提示语,想一想少年和吴王说话时是怎样的语气?当时有什么神态、动作?)
(1)那个少年为什么不直接劝吴王,而要用讲故事的方式?
(2)小组讨论之后,集中交流。
(3)大臣们指出攻楚的利弊,得到的结果是什么?(勃然大怒)少年说了“螳螂捕蝉”的故事,得到的结果是什么?(恍然大悟)
2.从这个对比中,你认为少年是个怎样的人?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3.你认为吴王是个怎样的人呢?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期刊简介: 《种子科技》(月刊)创刊于1983年,曾用刊名:(种子通讯)是中国种子协...
期刊简介: 主管单位:吉林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期刊简介: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是我国第一份、也是唯一一份面向工程教育研究的全国...
主管单位: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山东省教委 国内刊号:CN 37-1025/G4 国际刊号:IS...
主管单位:湖北省国资委 主办单位:湖北省经济干部管理学院 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 国...
主管单位: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主办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出版地:甘肃省兰州市 国际标...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