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政治观现状与教育策略(2)
4.政治学习薄弱
政治素质是大学生素质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其他素质的核心与灵魂,大学生政治素质的获得与提高必须借助于政治学习。政治学习的途径较多,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学生系统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对于“你喜欢上思政理论课吗”,37.4%的学生选择“喜欢”,选择“不喜欢”“其他”的学生比例高达63.6%。这一方面表明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加大改革力度,努力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大多数学生对政治学习不够重视。政治学习的途径不限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但无论是何种形式的政治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都是其主题和中心思想。但调查显示,学生仅仅是“了解”而不是“熟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仍然有28.6%的学生选择了“不了解”,这一数据也表明大学生的政治学习薄弱,亟待加强。
三、大学生政治观教育策略
1.针对大学生政治观的矛盾性、波动性加强引领
大学生的政治观具有矛盾性、波动性。如,大学生的政治关注度热情与冷漠并存,既高度关注党的十八大,又对日常政治较少讨论。又如,在选择“想入党”的1034名学生中,164名学生选择了“不相信党有能力解决腐败”,160名学生选择了“中国适合美国或其他西方国家那样的政党制度”,184名学生选择了“当听到别人攻击中国共产党时,不会劝解与反驳”。可见,即使是“想入党”的进步学生,他们对党的认同、维护仍波动不定、左右摇摆。究其原因,“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环境是开放的、多元的、复杂的,这决定了他们的思想也是比较开放、多元和复杂的,常常处于各种思潮的矛盾交织之中”。这就要求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具有阵地意识与主导意识,要充分认识到自己在青年学生政治观形成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组织、有计划、有保障的优势,牢牢地掌握话语权,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学生,帮助学生明辨是非,化解思想矛盾,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同时,政治教育要日常化,不能重大事件发生时学校就重视,平时则淡化。须知学生的政治素质培育并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而是具有长期性,需要在日常教育中持之以恒,潜移默化。
2.针对大学生政治观的不均衡性开展分类指导
调查显示,无论是在政治关注度上还是入党动机的纯洁性上,抑或是捍卫党的领导、对攻击党的行为进行劝解与反驳方面,党员学生比例普遍高于普通学生,男生比例普遍高于女生,文科生比例略高于理科生。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政治教育时要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对党员、学生干部、入党积极分子要加强先进性教育,引导他们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勇于担当,乐于奉献;对普通学生要进行全面、广泛的政治教育,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认识与觉悟,尤其要指导广大女生,将个人的成才、努力与社会的发展、进步结合起来,关注社会、热心政治;要注重对理科生的人文、政治素质教育,使理科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并重,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3.针对大学生政治观的浅表性进行理性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人民生活安定,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稳定有序,大学生亲眼目睹,对国家、对社会、对党有较高的认同。但总体来看,大学生的这种高度认同大多是自发认识,较少从理论深度、以理性思维去思考。因此,当资本主义的价值观、政治制度打着“自由”“民主”“人权”的旗号冲袭而来时,“乱花渐欲迷人眼”,很多学生便变得茫然,甚至怀疑、动摇自己的信仰。“人们政治观的形成,一般都有一个由被动到主动、由自发到自觉、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应加强理性教育。如,针对部分学生认为中国适合西方国家的政党制度,我们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辨析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多党制的虚伪,科学阐明中国共产党的先进与伟大,从理论高度廓清事实,大学生必然拨云见日,摒弃错误的政党观。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学生的头脑,才能将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思考,才能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与辨别能力,使学生具有深厚的“定力”,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袭。
4.针对大学生政治学习薄弱情况强化政治教育
政治学习是大学生形成正确政治观的重要途径,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很少讨论政治,对高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兴趣不大,这些必然阻碍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态度、政治选择和政治行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容易形成逐利行为。一段时期以来,国家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忽略了全社会的思想政治建设,高校也深受影响,“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成为很多人的座右铭,淡化政治成为很多人的选择。关心政治才能心怀天下,才能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社会的前途密切相连。大学生尤应关心政治,敢于担当。强化大学生政治教育,首先要形成全社会都关心政治的社会大环境,继续推进群众路线教育,加强反腐倡廉力度。其次,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倡导政治文化学习,如通过校园网、校内广播、电视、讲座、演讲等手段介绍时政、分析时政,提高学生的政治兴趣,通过校内民主、自由、法治的校风建设,引导学生体验、提升政治作风、政治意识。再次,要加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力度,采用学生喜欢、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提高大学生的政治兴趣,激发大学生的政治热情,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政治观。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3]王春荣,冯尚春.高校“概论”课教学中的引导机制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6).
[4]王玄武,郑永廷.政治观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1.
[5]石学峰.当代大学生政治观现状及有效对策探讨[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9(02).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