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度副词“好”的语义分析及语法化研究(2)
以上例子中,“好”的语法意义表示“程度深”,说话人在发表自己的观点时带有一定的感叹语气,其语义均指向其修饰的形容词或具有形容词功能的表心理活动或心理状态的动词。
二、程度副词“好”的语法化时间
程度副词“好”是由性质形容词“好”演变而来的。“好”的本义是“女子美丽漂亮”,后引申为“美好”之义。《说文解字》:“好,美也。从女子。”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好,媄也。各本作美也。今正。与上文媄为转注也。好本谓女子。引伸为凡美之偁。”
关于程度副词“好”产生的时间,各家有不同看法。向熹认为程度副词“好”产生于宋代,元明普遍应用②(《简明汉语史》);蒋冀骋、吴福祥认为程度副词“好”始于唐朝,但还十分少见,入宋以后多起来③(《近代汉语纲要》);武振玉(2004)对反映晚唐时期语言面貌的《祖堂集》《敦煌变文》和《全唐五代词》进行了调查,结果是只有《敦煌变文·燕子赋》中有1例“者汉大痴,好不自知”,其中的“好”是表示程度高的,因此认为程度副词“好”产生晚唐时期,但是还非常少见,宋代开始略为多见,但是较为广泛的应用还是从元代开始,明代是使用的顶峰时期;李晋霞(2005)认为,唐宋时期,“好”作为程度副词和助动词的用法已较多存在,而作为关联词用法的“好”则初露端倪。
(一)“好”在唐宋时期的虚化
吴福祥研究发现,关于程度副词“好”的用例最早出现在唐代的《敦煌变文》中:“者汉大痴,好不自知。”在晚唐五代的白话文献《祖堂集》中,“好”的使用十分频繁,且有了不同句式:A.好+动宾;B.好+数量名;C.好+个+名词。④例如:
(10)问:“万里无云犹是傍来日,如何使本来日?”师曰:“今日好晒麦。”(卷四)
(11)好五六百人聚头。(卷四)
(12)归宗云:“这一片田地,好个桌庵。”(卷十六)
(二)“好”在元代的分布
在元代语料中,程度副词“好”主要分布在南戏和杂剧中。邢福义曾提出这样的观点,在现代汉语中,“好”是最具有南方色彩的副词。⑤刘金勤在《程度副词“好”的共时分布与历时流变》中对“好”在南戏和杂剧中的分布状况进行了考察,以检验元代“好”的使用是否具有地域差异。从“好”出现的句式来看,在南戏中,“好”出现了作补语的用法,而在杂剧中,“好”在使役句中的使用频率占绝对优势,在比较句中出现了否定用法。而就语境来看,南戏中“好”多用于陈述句中,无语气词“呵”与其相呼应,在宾白和唱词中均常见;在杂剧中,“好”多出现在感叹句中,有语气词“呵”与其相呼应,且多用于宾白中。“好”在这两种语料中的功能相当,使用频率相似,也就是说在元代,程度副词“好”已经成为纯汉语地区南北通用的词语。源于南方方言的“好”在近代代表北方方言色彩的《董解元西厢记》中极其常见,如“你好毒,你好呆,恰巉那果相见些!你好羞,你好呆,虧杀人也姐姐!”
通过对前人考察的分析,我们可以大致得出以下结论:程度副词“好”大约始见于唐代,但是十分少见;入宋以后,典型的程度副词“好”的用法逐渐增多;到了元代,“好”已经发展成为南北通用的词语。
三、程度副词“好”的语法化动因
语法化动因是指是什么因素促动语法化的。语法化是一个连续的渐变过程,Heine(1991)把语法化看作若干认知域之间的转移过程,他们把各个基本的认知域排成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等级:人>物>事>空间>时间>性质。吴福祥提到,隐喻体现为一个语义成分基于意义感知的相似性而发生变化,在性质上具有类同性和相似性;转喻体现为一个语义成分基于意义感知的邻接性而发生变化,在性质上具有相关性和标引性。⑥例如:当时那妇人倚门迎接,说道:“客官,歇脚了去。本家有好酒、好肉,要点心时,好大馒头!”(《水浒传》)句中“好”字是一致的,都是表示性质的形容词。可是,“好大馒头”可以理解为“好大的馒头”,这里的“好”是表程度的副词,由于说话者为了凸显自己的主观感受,“好”“大”作为并列定语的同等重要的地位就会发生动摇,“好”的属性义弱化为一个较为抽象的程度副词。程度副词“好”虚化的过程也是其词义的主观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
注释: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