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网络学习中弱连接关系分析

时间:2014-12-08 20:43 来源:www.fabiaoba.com 作者:赵园园等 点击:
  摘 要 采用个案研究法对某虚拟学习社区进行分析,找出弱连接的互动规律及其在人际关系维系、信息认知、问题解决、隐性知识传递、情感支持以及教育传播六方面的优势与不足,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网络学习;弱连接;人际交往;教育传播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22-0010-03
 
  Analysis of Weak Ties Relations in E-learning Environment//
 
  ZHAO Yuanyuan, ZHANG Yanlong
 
  Abstract The essay analyzes a virtual learning community by using the case study method, and finds out the interactive regularity of weak ties, and the effect and inadequate of it in network for six points: relationship maintaining, Information cognition, problem solving, tacit knowledge transfer, emotional supporting and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 At last, it provides som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Key words e-learning; weak ties;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education spread
 
  20世纪60年代晚期,社会学家马克·格兰诺维特提出了最初的弱连接理论:与一个人的工作和事业关系最紧密的社会关系不是“强连接”,而往往是“弱连接”[1]。在传统传播模式中,由于时间、空间、个人精力和性格等的限制,人与人之间弱连接关系的作用并不显著,且大都见效缓慢。但网络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状况,它在缩短人们交际距离的同时,也给弱连接理论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伴随着网络技术及现代学习理论的不断发展,网上学习作为一种新型学习方式,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虚拟学习社区应运而生,弱连接关系也随之延伸到网络之中。因此,对网络学习中弱连接关系的研究对于提高网络学习的人际交流、学习和教育传播效率,避免网络学习误区,从而最优化学习有着重要意义。
 
  1 弱连接关系理论概述
 
  人与人间的关系,根据互动频率的不同,可简单地划分为“强连接”和“弱连接”两种。强连接即与互动机会较多的人所建立的连接,如工作搭档、事业伙伴等,这是一种稳定的、传播范围却十分有限的社会认知。弱连接则指与互动机会较少的人所建立的连接,是相对于强连接来说更广泛但较为肤浅的社会认知,同学、朋友、亲友等都有可能,当然这大多是由个人时间、精力和沟通机会等因素造成的。它在作用机制上表现为延伸人际关系范围、提高做事成功率、维系省时省力三个方面。举例来讲,假设一个人大概有150个联系人,其中强连接约有30个,而弱连接约有120个。
 
  在强、弱连接的界定上,格兰诺维特设计了四个指标:互动时间、情感强度、亲密强度及互惠行动。后续研究者对其进行了扩充和延伸,将强连接视作互惠性或回报性的互动行为,而弱连接则被视为非互惠性或非回报性的互动行为,无连接则表示无互动关系存在。因此,对于连接强弱的界定事实上是一种程度的区分。在测量方面,格兰诺维特通过对互动次数的测量来确定连接的强度。另外,在1978年,Lin、Dayton & Greenwald设计了另一种测量方法,即将最近互动次数纳入考量。
 
  考虑到网络学习与传统学习方式的差别,尤其是在交流方式上的不同,学习者间的交流互动并不非常及时,如果将最近互动次数作为测量标准,可能会造成一定误差。故本研究采用测量互动次数的方法来测量连接的强度。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陈老师:275774677
张老师:1003180928
李老师:610071587
刘老师:1003160816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