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农村初中生往往对九年级的信息技术课理解起来困难重重,再加上也不愿在非中考科目上多花时间和精力,从而导致课堂的教学效果差强人意。Scratch程序语言,以图形化界面,进行组合拼接的编程方式,极大地降低入门门槛,又能培养学生基本的程序设计思维,同时提升学生的逻辑推理和创新意识,是一款适合九年级信息课堂教学的工具。
关键词 信息技术;九年级;程序设计;Scratch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13-0069-02
九年级的信息技术选修教材是以程序设计为主,内容相当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困难重重,在有限的课时内几乎不能讲完;另一方面九年级学生面临中考,学习压力很大,希望非中考科目的信息技术课能够轻松一点,不愿意在属于选修内容的程序代码上多花时间精力。因此,九年级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就显得五花八门,有的老师可能按照九年级的教材来,能讲多少算多少;有的老师可能用来巩固提升七八年级所学的内容,创设一些项目让学生制作;甚至有的学校直接变成文化课。笔者在2008年曾教过九年级信息技术课,那时认为程序设计学习能培养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促进智力开发,就按照教材的编排,向学生讲解流程图、程序语言、算法等内容。但是一学期下来,尽管创设了不少场景,例如超市购物、体育课排队等场景,任务分解的也尽可能简单,但是效果还是不尽如人意,到后来能够完全听懂给予回应的不到五分之一,期末的测评结果也验证了这个结果。
Scratch是由麻省理工学院(MIT)设计开发的一款面向少年儿童的简易编程工具,带有图形界面的可视化编程语言。当前,国内已经有不少地方把Scratch编程教学引入信息技术课堂,用它代替常规的“Windows+Office”的内容来实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的目标。Scratch通过图形模块的拼接来实现程序设计,避免了文本编程必须要遵守一系列非常复杂的语法规则的麻烦,使初学者能够快速的掌握这种编程语言,而且它制作的成果以动画、游戏为主,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主动投身其中。那么该如何围绕Scratch开展教学,并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呢?
1 设定合理的总体教学目标是开展教学的前提
开展Scratch教学,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学生能够学会什么,可以达成怎样的一个目标。九年级学生面临中考的压力,实际教学的时间不会超过20个课时,在这样有限的时间内,应该让学生能够了解Scratch的八个模块中各个部件的作用,掌握几个常用部件的使用方法;在模仿和创作Scratch实例的过程中,能够理解程序设计中顺序、选择、循环三种基本结构,了解计算机的思维模式;可以独立或者合作设计完成一个具有完整情节的动画、游戏或者其他形式的作品。整个目标既结合了原有信息技术教材中对于程序设计思维的要求,又符合对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方向,具有可操作性。
2 围绕目标,合理安排教学计划
根据校历,本学期总共有18个课时的教学时间,如何对它进行编排,使得既能实现教学目标,又符合我校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学情分析和对教学资料的整理,如表1所示,整个过程由浅及深,注重对学生的探究、分析、创意、表达等信息素养的培养。
3 精心选择案例素材,贴合学生兴趣,寓教于乐
在我国,中小学推广Scratch也就这两三年的时间,还很难找到有影响力的教材案例,这就需要教师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进行搜寻、整理、改编、创作。对此,在前几课相对简单的基础模块教学过程中,笔者设计了虚拟鱼缸、变脸、小画家等案例,使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掌握了对物体移动的控制、颜色外观的改变等功能模块。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又针对学生对于软件自带的几款游戏更感兴趣的特点,在综合实例中放弃了原来的素材,改为对软件自带的贪吃蛇、小球跑环形赛道等几款游戏的设计原理进行分析,并从中寻找游戏还存在的bug,然后让学生来完善这几款游戏。这一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又实现课堂的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4 探索合适的评价标准,保证课程目标的达成
除了常规的过程性评价和每堂课对于学生完成的成果进行鼓励性评价之外,笔者又探索了针对期末的总结性评价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阶段学习效果。在第13周时,针对学生提出了期末量化评价方案,利用3个课时的时间,使用 Scratch来进行综合创作,创作的成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需努力。成果的评价标准如表2所示。
综合创作原则上要求独立完成,如需多人合作完成,则需提前说明复杂程度和合作方式来得到教师的认可。
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Scratch确实是一款优秀的教学工具,对于不同层次信息素养的学生都能找到合适的培养模式,对于信息素养较低的学生能够快速入门,提高逻辑推理能力,掌握基本的程序设计思维;信息素养整体较高的学校还可以进一步拓展到硬件传感器,进行声、光、电等的科学探索。不过,对于Scratch的教学还是第一次进行尝试,有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例如:对于教学素材还处于积累阶段,还需进一步的整理完善,力争开发出一本较高质量的校本教材;学生最终的综合成果质量距离我的预期还有不少的距离,或许是长期大量机械作业的长期熏陶,导致学生想象力不够丰富,原创的成分很稀薄;也有极个别学生只热衷于玩游戏,对于制作兴趣不大,该如何引导等。
不过,总体而言,面对九年级学生学习压力大、时间有限的情况,信息技术课堂上引入Scratch教学是一个成功的尝试,也取得预期的成果,值得大家一试。
参考文献
[1]唐建权.利用网络资源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6).
[2]陈捷.Scratch语言简介及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9(26).
[3]董丽英.浅谈VFP教学中学生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J].科技资讯,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