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设备采购质量保障体系研究(2)
2.2.1 采购方式的质量控制
设备申购计划经主管部门审批后,下达到校采购部门。采购部门要遵循节约经费的原则,按国家规定的程序规范采购。对金额50万元及以上的采购项目,实行公开招标;对不具备招标条件的申购项目,按类别进行打包组合,以量大从优为原则,尽可能以招标或竞争性谈判的方式进行采购,降低采购成本,避免化整为零、分散采购。
2.2.2 采购信息公告的质量控制
为了保证设备采购的公开、公平与公正,要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的传播优势,通过政府采购网络平台,公布采购信息,吸引更多的设备供应商投标,形成竞争态势,以便降低设备价格。
采购信息公告内容要准确、全面。特别是公开招标的大项目,招标文件中对设备的技术参数、商务要求及特殊要求等要作准确、详细的说明,对评标标准及方法做出明确的规定。
2.2.3 供应商资格审查的质量控制
供应商资格审查主要是对供应商提供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事业单位法人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及其他有关资信证明,机构的设置(含维修、服务网点)、法人代表及主要技术、管理人员简况,机构的章程、业务规范、工作程序及内部管理制度,业务经营情况及业绩工程证明,承担政府采购货物供应、工程和服务的能力分析,特约经销、维修等有关资格证明文件等进行审查。重点审查证明文件的真实性及有效性,同时,根据具体采购项目的规模、特点和实际需要对供应商的注册资本金、资产总额、从业人员、经营状况等特定资格条件进行审查。
2.2.4 评标的质量控制
评标应从评标方法和评价标准两个方面进行质量控制。
评标方法有两种:最低投标价法、综合评标法。最低投标价法指所有满足招标文件条件的投标人中,报价最低的投标人中标。综合评标法是对投标方的价格、质量、信誉、服务等各方面因素综合考虑择优的方法。
针对不同设备要采取不同的评标方法。对技术含量不高且与其他物品关联度不强的设备一般采用最低投标价法;对技术含量高且对售后服务要求高的设备通常采用综合评标法。最低投标价不是越低越好,若最低投标价或某些分项报价不合理,投标人就会降低质量或不能诚信履约。评标委员会有权要求投标人限期进行解释,如投标人不能做出合理解释,该投标人则不能中标,中标者顺延。
综合评分法是高校设备采购评标的主要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投标报价、技术性能、相关业绩、综合商务、政策法规及投标文件等因素,设定各个因素占总分值的比重,每个因素的评分都影响最终的评标结果。其中确定价格因素的分值是影响投标结果的关键。对通用设备,可加大价格分的比重;对技术含量高、可靠性要求高、维护成本高的设备,要适度降低价格分值的比重,加大其他重要因素的分值比重。
综合评标受评委主观影响较大,坚持“三公”原则尤为重要,为此,不仅要选择德才兼备的专家,而且设置评标的非价格标准要尽可能客观和量化。同时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评标在严格保密的情况下进行。
2.2.5 采购合同的质量控制
采购合同是对买卖双方责、权、利的约定,也是维护学校权益的法律依据。加强对采购合同的审核,是防范和化解采购风险的一项重要工作。
首先,在合同内容上,审查合同中设备的名称、数量、产地、规格、型号、性能指标、技术参数等描述是否精准。合同中对供应商的违约处罚及售后服务条款是否有明确的规定。其次,在合同用语上,应尽可能使用规范的法律用语、专业术语,确保各项条款内容的准确性和严密性,避免出现“尽量”“原则上”等不确定词语。再次,在拟定合同条文之前,务必对合同涉及的法律法规进行检索,避免合同无效。
2.3 设备采购后的质量控制
2.3.1 设备验收的质量控制
设备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对采购设备进行验收。首先,对照合同清点数量,检查设备外观质量,核对设备的型号、规格是否与合同一致。其次,按合同要求和说明书逐项测试设备的性能指标,检验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如发现设备有破损、数量短缺和质量问题,应在验收报告中做好记录,并提出处理意见,以便设备采购部门在有效期内向供应商办理退、换、补、赔手续。只有验收组所有成员签名同意验收合格,设备才可以进行固定资产建账,办理付款转账手续。
2.3.2 供应商售后服务的质量控制
为了让供应商履行合同中规定的售后服务,同时减少设备维修的费用,设备使用人员要关注设备的质保期限。不仅要对供应商的售后服务质量进行监督,还要对设备使用过程中的性能质量进行监测,一旦在质保期内发现质量问题,应敦促供应商免费修理或退换。
对维修成本较高的大型精密设备,使用部门要组织专业人员在质保期满之前,对设备进行质量会诊,确保由供应商免费解决设备存在的问题。
3 结束语
在设备从申购到采购、验收直至质保期满的整个过程中,只有各个环节都严格把关,才能保证设备的采购质量,达到物有所值及物尽其用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饶艳辉,林建军,毛晓青.高校仪器设备验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8(11):205-207.
[2] 范俊麟.高校仪器设备招标采购质量保证初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33):3-4.
[3] 饶艳辉,林建军,毛晓青.高校仪器设备质保金管理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5):233-235.
[4] 詹海文,薜胜兰.提高仪器设备采购质量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9):1175-1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