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资本化扩张与赶超型经济的技术进步(中)   

时间:2016-02-02 11:45 来源:发表吧 作者: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 点击:

  二、中国的资本形成、增长模式和技术进步的性质

  一个经济体选择什么类型的增长模式,是内外部宏观条件和微观行为动因交互作用的结果。由前面的理论演绎可知,在一个快速资本化的发展中经济环境中,由于普遍存在实物资产重估和溢价(加上"干中学"作用机制)经济增长模式往往会体现为资本积累驱动和资本体现型技术的双重特征。中国经济发展是否也符合这一规律?投资、技术进步、经济增长的性质如何?技术进步与经济资本化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为此,我们将用接下来两节的篇幅进行求证。

  本部分将涉及中国资本形成、增长动力和技术进步的估计、量化测算和性质判定。对TFP的估计方法参看张自然(2008)。过程如下:(1)估计中国30省区市1978-2008年固定资本存量的面板数据,并加总得到全国的固定资本存量(结果见附表1)(2)利用固定资本存量估计结果及现有的劳动力和GDP数据,采用Fareeta!(1994)构建的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法,并利用Coelli(1996)给出的数据包络分析软件包DEAP计量软件,得出中国30个省区市及全国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情况(结果见附表2)(3)利用固定资本存量、劳动、GDP和TFP增长等相关数据,分析要素积累与技术进步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4)进一步对中国各省区市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角解得到1979-2008年全国的TFP指数分解解以进一步求证中国技术进步的具体性质。我们的主要发现如下。

  1.资本存量快速增力口

  一个经济体的资本化,在实体经济的资本形成阶段其结果是资本存量的增加。资本存量指在一定时点下生产单位中资本资产的数量,一般是指固定资产,当期实际资本存量由上期实际资本存量与当期实际净投资两部分构成。

  为说明中国的资本化特征,本文采用永续盘存法对1978-2008年的固定资产存量进行了测算计算方法是将第i个省区市的第t年的固定资本存量表示为其中A是第i省区市第t年的当年新增固定资产投资,Kt是第i省区市第t年的固定资本存量,S是折旧率。1978年全国的固定资本存量利用1952-1978年的固定资本形成指数,新增固定资产投资和1952年的固定资本存量得到并换算成1978年价格各省区市的以1978年为基期的固定资本存量由1978年的全国固定资本存量按当年各省区市占全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来确定。把各省区市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按照全国的全社会新增固定资产投资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换算成各省区市的全社会新增固定资产投资。由各省区市和全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指数、全国的固定资产价格指数及1991年后的各省区市的固定资产价格指数(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9》和'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资料(952-2004)等)可以得到各省区市1978-2008年以1978年为基期的固定资产价格指数。确定了各省区市1978年的固定资本存量、全社会新增固定资产投资、以1978年为基期的固定资产价格指数和折旧率后,按照永续盘存法我们计算出30个省区市1978-2008年以1978年为基期的固定资本存量(见附表1)结果表明,中国的固定资本存量目前呈高速增长之势,对20世纪80、90年代和21世纪以来的每一个十年区间的前、后两个半期比较,发现大体上显现出"前低后高"的增长格局(即每个十年的前半段相对低增长、后半段相对高增长)从近年的情况看,资本积累更呈突飞猛进态势。

  2.中国经济增长的性质:基于动力源泉分解

  通过中国省级1978-2008年间的面板数据,运用非参数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我们首先分析了中国30个省区市全要素生产率(广义技术进步)的变动情况,并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狭义)和技术效率变化。接着利用分阶段的随机前沿分析法,进一步得到了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将TFP增长对GDP增长贡献的剩余部分通过资本和劳动的份额平摊,可得到资本和劳动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据此测算出TFP增长、资本和劳动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因此,下面的讨论只基于分阶段的随机前沿分析法的估计结果展开。

  中国经济增长中,资本积累、劳动投入与全要素生产率三大动力源泉的贡献的趋势变动。1979-2⑴8年间,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为21%TFP增长对增长的贡献为19.7%资本积累平均增长率为1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70.4%。劳动力年平均增长率2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9.9%。据此基本可以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性质或模式为要素投入型增长或资本积累型增长,这与大量研究的结论是一致的。从产出弹性看,资本的产出弹性大体上在0.48-0.63之间,改革30年的平均值为0.57,劳动的产出弹性则在0.35-0.58之间,平均值为0.42。与许多发达国家常规的生产函数(劳动占主导)相比,中国的资本产出弹性接近于0.6是很高的,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改革开放30年中国处于大规模资本积累阶段,资本占主导,而劳动则处于"弱势'地位。

  我们的估测结果也表明,中国的资本积累增长率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与全要素生产率所代表的技术进步(广义)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表现出明显的此消彼长关系,即在快速资本积累、资本化扩张主导经济增长的时期,TFP作用就相对较弱,而当资本积累较慢、作用下降时期,TFP的作用就会上升。分阶段来看,30年中的每一个十年的前半时期与后半期相比,资本积累速度都显现出"前低后高"之势,如固定资本增长率1979-1983年仅为63%但1984-1988年达到年均126%1991-1995年平均为8.5%但1996-2000年却达到年均11.4%2001-2004年均10.9%并不算低,但2005-2008年资本积累势头更猛,年均高达14.7%。相反,TFP的贡献率在每个十年的前后半期中,却表现出"前高后低"态势。因此测算的结果,与前文模型所刻画的情景是一致的,当经济处于实物投资有较大回报、资本积累加速期,广义技术进步(或谓创新)带来的效率改进动力就会相对不明显,经济甚至处于不创新的状态。

  3.中国技术进步的性质

  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不仅取决于所用技术水平的提高(狭义技术进步),而且还取决于对现有技术的使用、发挥状况(即技术效率)的改进。从长远看,与设备、工艺更新相关的技术进步(狭义)是TFP变动的主要来源,而反映生产潜力发挥程度的技术效率变动往往与短期因素有关。将TFP增长率分解为技术进步(狭义)和技术效率变化,体现了经济增长的增长和水平效应(Lucas,1988)。增长效应意味着生产可能性曲线移动,促进了技术进步(狭义)水平效应意味着向生产可能性边界移动,提高了技术效率。

  为使TFP的测定更细致化,同时也为更深入地理解中国技术进步的具体性质,我们将TFP增长分解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变化(后者又包括纯技术效率变化和规模效率变化)。结果表明,在TFP演进的大趋势下,改革30年中国技术进步(狭义)年均增长3%技术效率变化年均却为一0.9%。对TP增长起主要作用的是技术进步(狭义),而技术效率的恶化对TFP增长起抑制作用。这就意味着在很大程度上,中国TFP改进的主要源泉来自技术进步。

  对中国东、中、西部地区进行比较后发现,东、中、西部技术进步(狭义)本身差距并不是十分大,但东、中、西部地区技术效率之间差距显著,导致东、中、西部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差距较大。就地区来看,TFP增长最快的是东部地区,TFP年均增长为3.78%,东部TFP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325%其中尤以广东发展最为迅速,TFP年均增长6%技术进步(狭义4%而技术效率变动1.50%。处于第二位的是中部地区,TFP年均增长1.5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仅为1495%。最末的是西部地区,TFP年均增长为0.7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仅为7.86%。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的技术进步(狭义)分别为3.83%、267%和244%,技术进步本身差别并不是特别显著,但东、中和西部地区技术效率分别以年均一0.05%-1.14%,-1.60%的速度恶化,中、西部技术效率恶化更为严重,导致中、西部与东部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差距扩大。故地区数据也支持了中国TFP的主要源泉是技术进步(狭义)的判断,而东、中、西部技术效率恶化均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起着抑制作用。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陈老师:275774677
张老师:1003180928
李老师:610071587
刘老师:1003160816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