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东会计账簿查阅权若干实务问题研究(2)
时间:2015-07-07 11:12
来源:发表吧
作者:王晶
点击:
次
[8]从公司的治理现状看,有限责任公司的人合性较强,存在兼任公司董事、监事身份的股东,会计凭证的查阅有利于防范公司管理者的道德风险,提高公司的透明度,强化管理者履行自身的相关义务。视观外国或者其他地区的立法,股东可以查阅的资料较为广泛。《美国标准公司法》第16.02节规定,如果出于正当的目的,公司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有权检查和复制股东会会议记录、公司财务记录、股东登记簿等任何公司记录。依据会计法规定,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之间互为关联的会计流程关系,股东查阅会计账簿与会计凭证具有会计核对的内在联系。是故,我国公司法立法有必要将会计凭证作为会计账簿的补充,以确保股东正当目的和查阅账簿权的有效实现。
三、证明责任的分配
由于我国《公司法》对于股东知情权诉讼中的举证责任缺乏相应的规定,实践中对于原被告双方举证完全是依据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这就容易造成司法的混乱。因而,有必要进一步的统一标准。
(一)查阅财务账簿的证明责任分配根据《公司法》第34条第2款之规定,原告股东应当证明:
(1)自身系公司股东;(2)已向公司提出书面请求并说明查阅目的;(3)公司拒绝了原告的查阅请求或者公司未在法定期限内予以书面答复。立法中对于查阅“目的的正当性”缺乏尚未涉及。然而,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征求意见稿中,将采用了举证责任倒置的模式,将举证责任分配给公司,要求其证明股东查阅目的不正当。但是,最高人民法院最终没有采纳,仍然实行“谁主张、谁举证”的责任分配。笔者认为应该采用举证责任倒置的模式,由于原告股东与被告公司之间地位悬殊,相较股东而言,公司占有明显的信息上优势,其比股东更清楚公司的实际运行状况与拒绝查阅的理由。同时,从待证事实角度看,股东需要证明的是公司没有合理理由的消极事实,而公司只需证明自己有合理理由的积极事实。为了平衡当事人的举证能力和保障当事人的程序权利,将积极事实证明责任分配给公司是更为妥当的做法。另外,从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出发,财务账簿查阅实行举证责任倒置才能符合法律的合理性要求。
(二)查阅会计凭证的举证责任分配公司的会计原始凭证是公司财务状况最直接、最真实的反应,其涉及公司的商业秘密,具有较强的隐秘性。虽然现行《公司法》未对股东查阅会计凭证作出规定,但根据“举轻以明重”的法律适用原则,对会计凭证的查阅条件显然应当较财务账簿更为严格。[9]是故,股东请求查阅会计凭证的,根据“谁主张、谁举证”原则,应由其证明查阅目的的正当性。四、股东账簿查阅权诉讼中的程序问题知情权诉讼是行使知情权的第三个层次,只有在行使知情权的第一或第二层面无效后才能借助公力救济来实现股东的权利。换而言之,股东只有在经过诉讼前置程序,才可能进入到诉讼程序中。起诉过程中法院应对前置程序证据进行审查,法院审查的证据包括:股东向公司提出的书面请求;说明查阅目的;公司在股东提出请求后的15天内给予明确拒绝或未予回复。至于股东查阅目的是否正当,是法院实体审查部分,不作为前置条件审查。
(一)诉讼的适用程序民事案件审理使用的程序包括普通程序和特别程序。在一般情况下,普通程序的审理期限一般为三至六个月,简易程序的审理期限为三个月。会计账簿和会计凭证等材料一般都具有较强的时效性,而股东查阅公司提起知情权诉讼的目的是为了及时了解公司的运营状况,过长的审理期限使得相关资料的效用大大折扣。因而,有学者提出有必要设计一种高效的非讼程序类似于督促程序中的支付令,股东在会计账簿查阅权受到侵害时,可以向法院提出申请,法院在一定期限内进行形式审查,在作出确认后,法院向公司发出调查令,公司在一定期限内未提出异议,则该调查令生效。笔者认为,充分衡量我国的司法现状和公司治理现状,以及诉讼当事人的能力等因素,适用普通程序中的简易程序更加切合司法环境和司法资源。首先,在我国新《民事诉讼法》的修改过程中,关于商事非讼程序的设置仍采取否定的态度,没有立法依据使得非讼程序的适用缺乏孕育的土壤。其次,对于原告资格的认定,目的正当性的确定以及是否提交书面申请而被拒绝的事由等认定,都需要法院进行实体上的审查,而非单纯的形式审查。因而,考虑到案件一般情况下标的不大,事实较为简单,原则上适用简易程序更为妥当,以避免诉讼的繁琐、低效,满足股东快捷实现知情权的要求。
(二)诉讼保全措施
在股东知情权诉讼中,有可能发生被告公司的管理层、多数股东隐匿、转移、甚至销毁会计账簿、原始凭证等公司重要文件,法院依原告要求有必要采取扣押查封相关财务,以保证裁决的正常执行。我国公司法立法并没有规定知情权诉讼的保全制度,各地法院也缺乏统一的做法。江苏省高院《关于审理适用公司法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规定:“股东在遇有重大紧急事由时,如公司的账簿面临被篡改、销毁等情况下,以致日后难以查阅,股东可以向法院申请诉讼保全措施”。那该强制措施属于何种性质?因为账簿本身不属于证据,否则在诉讼质证中已获知账簿的内容,法院判决提供查阅则失去意义。对账簿进行保全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股东胜诉后可以查阅完整的账薄,因此,对会计账簿等进行保全归入到财产保全的范畴比较合适。其具体保全措施可以参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进行。
五、法院的裁决与执行
股东会计账簿查阅诉讼中涉及的财务账簿和会计凭证,很大程度上属于公司的商业秘密。为了防止公司的商业秘密的泄露,实践中应鼓励原被告双方先行调解,双方调解不成后法院由法院进行裁决。若法院判决可以查阅会计账簿,依据《公司法司法解释(四)征求意见稿》第12条第2款规定,则股东可以依据裁定在法院指定时间内在公司住所或与公司协商的地点进行查阅。如公司不自动履行提供查阅的义务,股东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法院应责令公司在确定的时间、地点提供相关的会计账簿资料供股东查阅。然而,在执行中存在关于申请执行人是否可委托他人代为查阅的情形各地法院做法大相径庭。诚然,股东会计账簿查阅权依附于股东身份,不能作为一项权利进行让渡,但其不具有人身属性,因而,并不排除股东委托代理人行使。加之,查阅会计账簿往往涉及财务信息,甚至需要在汇集相关信息的基础上进行专业的分析,内容庞杂、专业性强,而实际中多数股东并不具备独自查阅财务账簿的能力。此时,如果不允许股东委托代理人查阅则可能导致诉讼的裁决得不到真正的执行。同时,为了解决由他人代为查阅而可能导致的商业秘密的泄露,应将“他人”限缩至注册会计师、律师等专业人员的范围内。
参考文献:
[1]蒋大兴.公司法的展开与评判一方法?判例?制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37.
[2]王丽娟.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查账诉讼研究[J].南京大学,2013(5).
[3]蒋大兴.超越股东知情权诉讼的困境[J].法学,2005(2).
[4]李建伟.股东知情权诉讼基本程序问题探析[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0(1).
[5]杨春明.会计法律与职业道德规范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123.
[6]孙萧.股东查阅权的范围及拓展[J].河北法学,2010(8).
[7]潘云波,俞巍.股东查阅会计账簿的正当目的及实现方式[J].人民司法,2011(6).
[8]李美云.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会计账簿查阅权问题研究—兼对《公司法解释四(征求意见稿)》的评析[J].中国政法大学报,2013(4).
[9]沈四宝.最新美国公司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236.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