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民营制造业升级路径选择

时间:2015-05-19 10:26 来源:www.fabiaoba.com 作者:李松柏 点击:

  [摘要]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全球价值链与产业转型升级相关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多的成果,为研究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制造业的升级路径选择有着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然而,在研究价值链升级时,对于所在价值链位置的衡量,虽然各国学者提出了各种替代指标,但仍然只能帮助解决某一地区产业的整体情况,对于某一具体企业的测算而言有着非常大的局限性。同时选择合适的升级路径是价值链升级的重要保证,现有的文献研究中,探究的产业升级路径的选择在理论上基本都是可行的,但是也面临着区域和对象的制约。通过对市场型、网络型和准层级型等不同嵌入类型的价值链升级路径比较,考虑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某一区域民营制造业升级路径的选择,也有着探究的必要性。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制造业;升级;路径选择;文献综述

  一、引言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生产力水平的象征,是区别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重要标志,在世界发达国家中,制造业在其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份额。国际分工是一个国家制造业成长的重要动力,在新的国际分工形势下,一国制造业的发展早已嵌入全球价值链中,全球价值链分工从制造业起步,为发展中国家制造业的成长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从全球价值链视角考虑产业升级,实现由微笑曲线底部高竞争低价值回报向两端高附加值转移已经成为产业升级研究的重点。
  二、全球价值链概念的提出与价值链分工
  (一)全球价值链概念的提出
  自20世纪60年代出现价值链分工以来,众多学者将研究焦点聚集于这种分工形式上,到20世纪80年代,迈克尔·波特创造性地将“价值链”的概念用于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分析。1985年,Kogut和Bruce(1985)在分析企业如何进行国际战略优势设计时提出了“价值增加链”的概念。Kogut和Bruce的研究突破了波特价值链中企业的界限,更是突破了国家的界限,为全球价值链理论奠定了基础,但是他们也仍然局限于产品的生产领域,对于销售和服务等没有涉及到。
  到本世纪初,全球价值链(GlobalValueChain,GVC)的概念开始出现。2001年,Gereffi和Kaplinsky出版了价值链研究专刊《价值链的价值》,他们在这本书中将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各国学者在全球价值链领域所做出的突出研究汇聚在一起,分别从全球价值链的定义、全球价值链治理、价值链升级、价值链利益分配、价值链视角下的政策选择等问题做了分析,从而形成了全球价值链的基本理论体系和分析框架。对于全球价值链的定义,不同学者阐述方式不一样,但都表达出了全球各个地区在价值链上的相互关联性。这里我们引用Gereffi和Humphrey(2005)给出的定义,即等产品在全球范围内,从设计到使用再到废弃的一系列产品的生命周期中所有创造价值的活动过程。
  (二)全球价值链分工
  全球价值链概念提出后,有关价值链分工的研究逐步增多,其中聚焦最多的是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对于产业技术进步或者对产业升级的重要作用。Fonseca(2005)提出,发展中国家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不仅能够获得新的技术,而且有可能进入高附加值生产环节;国内学者金芳(2008)等认为全球价值链分工可以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干中学”,有利于其技术进步,提升其竞争力;张桂梅和张平(2011)认为,参与价值链分工可以促进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升级。当然也有学者质疑发展中国家在价值链分工中的获益,如文东伟(2009)等经过研究也指出,加工贸易对中国产业技术进步和升级换代的推动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从长期看,价值链分工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周勤、周绍东(2009)等基于全球价值链理论的分析也认为,价值链分工对中国本土产业的升级不具备必然性。
  三、价值链升级
  (一)价值链升级类型与模式
  JohnHumphrey和HubertSchmitz(2000,2002)归纳了企业价值链升级的四种类型,并提出了四种模式。四种类型分别是工序升级(processupgrading)、产品升级(productupgrading)、功能升级(functionalupgrading)和部门间升级(intersectoryupgrading);四种模式分别是市场型(marketing)、层级型(hierarchy)、准层级型(quasi-hierarchy)和网络型(network),Humphrey和Schmitz的研究对潜入不同类型价值链的问题做了探讨,并以此确定价值链升级的范围和重点。Kaplinsky,Raphael和Morris(2002)在研究发展中国家价值链升级时指出,发展中国家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时往往会从工序升级开始,接着才是产品升级、功能升级,最后达到链条升级。
  (二)价值链升级位置测算
  企业要实现价值链升级,那么升级到什么地步,目前企业又在价值链的哪个位置,这些是都是无法直接测算的问题,在研究价值链升级涉及到这些问题时,各国学者都采取了间接的替代指标:Lall等(2005)指出,一个国家的出口商品体现了其劳动技能、科学技术和在价值链中的状况,出口商品越复杂,意味着该国所处的价值链位置也越高,因此,一个国家的出口商品构成可以间接给出该国所处价值链位置。XuBin(2007)对中国的出口复杂度指数测算发现,从1992年到2005年该指数由0.54稳步上升到了0.73,说明中国所处的价值链位置正在快速提升。涂颖清(2010)通过RCA指数、IIT指数、VAR指数对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的位置进行了测算。WangZhi和WeiShangJin(2008)在研究中,提出以出口商品结构的相似度指数(ExportSimilarityIndex,简记ESI)做为衡量指标,通过比较发展中国家与先进国家的出口结构,反映该国与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的相对距离。这些学者所用的替代指标来间接衡量企业在价值链上的位置,能够帮助解决某一地区某产业的整体情况,但是对于某一具体企业的测算而言有着非常大的局限性。
  四、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制造业升级
  (一)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早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点。在产业转型和升级概念上,郑健壮,徐寅杰(2012)借助“纵向产业结构”和“横向产业结构”两个概念对产业转型和升级的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在纵向上,由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组成,在纵向上的结构调整成为转型;在横向上,由研发、生产和营销组成,在纵向不变的前提上,产业在横向上的移动称之为升级。最后从产业间的升级、产业的升级、产业内转型、产业间转型四个方面分析了转型升级的具体路径。
  胡迟(2012,2013)根据2005-2011中国制造业500强连续7年的数据分析得出,我国制造业表现出以下特征:东部地区一直占有优势、民营企业成长性较强、重化工业分布特征明显、研发投入增加、经济效率持续上扬、国际化水平持续增长但不稳定等。因此,我国制造业要实现转型升级需要实施好几个方面的举措:提升全球资源整合能力、把握技术创新进步的方向、充分发挥信息化的支撑作用、推进节能减排、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加快管理创新、努力降低企业成本等。基于有关数据,胡迟(2014)指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制造业持续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但从整体上看,转型升级仍然处于“爬坡过坎”的量变积累阶段,我国制造业要抓住前所未有的机遇,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最终实现由低成本要素优势向技术与品牌优势的质变。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陈老师:275774677
张老师:1003180928
李老师:610071587
刘老师:1003160816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