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金融支持区域经济的经验与启示谈(2)
民营银行的发展可以丰富和完善我国金融组织体系的内在结构;可以提高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效率,改善金融资源的配置格局;将竞争机制引入了金融业,可以促进国有金融机构改革与发展的进一步深化;可以抑制地下金融活动的生存空间,有利于金融秩序的稳定。长三角地区在金融改革的过程中大力发展民营银行,地方政府也通过财政支持为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施行优惠政策鼓励银行根据市对小微企业提供融资,通过完善改革小微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和规范信息披露,支持小微企业通过银行和资本市场融资。同时,民营银行也是微观金融的发展的必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有银行的不足。鼓励发展民营银行,可以促进长三角地区金融业竞争,通过激烈的内部竞争来提高金融机构的效率。
(二)建立长三角金融合作区
长三角各地区政府克服了地方利益为重的狭隘思想,树立了“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理念。以区域经济发展的大局为重,更多关注区域经济的繁荣,以区域经济繁荣带动本地区经济发展。具体实施工作过程中要把政府间签订的各种“共同宣言”、“合作计划”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更重要的是,地方政府应切实转变观念,全面退出对金融机构日常运作的干预,让金融资源在价值规律的支配下,以效益为导向,实现市场化、效益型的自由流动,这种金融资源市场化机制的形成,既是加强长三角金融合作的强大动力,又是实现金融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手段。长三角地区金融合作与发展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是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如何完善京津冀区域的金融生态
(一)政府扶持方面
1.制定天津金融中心的金融发展规划。天津于家堡金融中心旨在带动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天津市政府可以提出建设于家堡金融商圈的“三步走战略”,即制定一个短期、中期、长期规划。逐步提高于家堡商圈的金融体系建设水平。
2.制定符合天津市地方形式的金融法规。天津市应积极制定一系列的地方金融法规,为天津于家堡商圈建设奠定良好的金融环境。金融商圈建设不仅要吸引金融机构的入驻,还要加强完善法律法规等配套措施为金融机构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这样会更好的解决争议。
3.天津市开展政府优惠政策。天津市应当制定和出台金融业扶持性政策,吸引更多的金融机构入驻天津。设立金融发展基金,用于专门扶持金融体系的发展。
(二)特殊行业扶持
经济因素仍是金融中心发展的主因,发展本地区经济,强大的经济实力才能支撑金融中心有效地发挥作用。政府应该采取优惠政策,培养本地的区域优势产业,推动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构建结构合理且门类齐全的金融人才资源体系。创造良好的人才引入环境,构建人才引入体系,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利用优越的条件吸引高级金融人才专家。同时,实行有效的培训措施,对金融从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培养一批精通国际惯例熟悉最新业务的金融人才。
加快金融业信息综合服务系统建设,实现信息透明流动。金融中心作用的发挥的前提是通过一系列机制使金融交易以最小的成本、最快的速度获得最有效的信息。这就需要政府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建设方面投资,一方面吸引金融资源的集聚,同时也是向外界传达这样一个信号,即当地政府是积极支持金融资源集聚的。
探索新型的技术手段,使传统业务与高科技手段相融合,并开发探索金融新产品,促进银行、证券、保险三个市场的合作发展。
参考文献
[1]爱德华·萧.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8.
[2]张军洲.中国区域金融分析[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5.28-156.
[3]支大林.中国区域金融研究:[博士学位论文]1.东北师范大学经济系,200.2
[4]奥古斯特·勒施.经济空间秩序[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5]保罗·克鲁格曼.发展、地理学与经济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6]贝多广.中国货币资金流动性分析[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95.
[7]蔡志刚.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与金融政策变迁[J].发展战略,2001(8).
[8]周国富.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地区差距问题研究阅.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9]段银地.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的路径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4.
[10]樊纲,王小鲁,张立文,朱恒鹏.中国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报告[J].经济研究,2003(3).
[11]高洪深.区域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26-58
[12]唐旭.区域货币资金流动(上)[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2).
[13]唐旭.区域货币资金流动(下)[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3).
[14]田霖.金融地理学视角下的区域金融成长差异研究[D].浙江大学经济学院,2005.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