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广告:人本观广告的新形态(2)
时间:2015-08-26 09:36
来源:发表吧
作者:发表吧编辑
点击:
次
三
广告毕竟是广告,广告的首要功能在于沟通品牌与消费者。人本观广告并不否定广告的市场工具性,超越的是传统广告“销售第一”或“销售唯一”的缺陷,强调的是以生活者为目的;销售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商品、品牌、广告为人服务,而不是相反。不过,以人为本的广告理念,在后现代广告里,演化为“观念营销”的广告策略。观念营销作为一种广告沟通策略,强调的是提倡并传播一种基于消费者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的观念,从而深入受众心灵深处并为受众所理解、接受,甚至引发共鸣。
观念营销的实质是后现代人“符号”化生存状态的广告表现。“在后现代世界中,客体和商品都是符号;在使用或者消费它们的时候,我们使用或者消费的也是符号。”[18]新的消费手段正在编制并且操纵着符号,而正是这些符号才控制着我们的行为。因此,就餐、购物、度假等与人们通常所定义的“需要”关系不大或者根本无关。“总的来说,我们是为了表达我们与同人的异同点而吃,而不是为了满足我们对食物(以及一般的对生存)的需要而吃。在吃大麦克时,我本可能认为我们是正在消费一个令人荣耀的汉堡包,但事实上,我们正在吃的是一个客体-符号。”[19]换言之,后现代社会的人们消费的是精神符号,而不只是物的功能。这种观念,与市场营销的观念是一致的。菲利普·科特勒曾把人们的消费行为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量的消费阶段,第二是质的消费阶段,第三是感性消费阶段。在第三阶段,消费者所看中的已不是产品的数量和质量,而是与自己关系的密切程度。他们购物在很多时候是为了追求一种情感上的渴求,或者是追求一种商品与自我概念的吻合。随着消费需求的日趋差异化、多样化、复杂化,现代社会进入了重视“情绪价值”胜过“机能价值”的时代,即人们更加重视个性的满足、精神的愉悦、舒适及优越感。[20]
观念营销策略,有两个基本的支撑点:一是品牌观念;二是受众的个性心理世界。
后现代广告之中,传统广告所极力宣传的产品、企业或服务等传统广告核心信息已经退居到次要地位,取而代之的是品牌观念。贝纳通内部广告公司创意总监托斯卡尼如是说:“(我们的广告)不像传统广告一样,通常我们的广告没有文案,没有产品,只有品牌标志。它们不会告诉你买我们的衣服,甚至不会暗示如此,他们所有的努力是推出一个吸引公众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如果在其它渠道上接触到的话,人们也许会熟视无睹,但在我们的广告中表现出来之后,都可以获得广泛密切的关注和广泛的讨论。”[21]换言之,后现代广告着力展示的不再是产品的功能、企业的形象或者服务的效用,而是品牌的内涵。品牌不只是一个产品的徽章,而“是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的象征。广告所做的种种努力在于设法使品牌与顾客之间建立“罗曼史”。品牌的具体内涵,只是一个观念。“在品牌自身行为的历程中,始终起着核心作用的不是其他,而是观念……观念这一不断流动的东西只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它只是借助于物来表现自己而已。……如果说一个人拥有灵魂,那么品牌也同样——观念便是它的灵魂。”[22]实际上,文化研究学派的研究者早就发现广告言说意识形态。他们认为,广告“最常见的意识形态策略,就是说明这个群体的利益怎样‘真的’大体上等同于整个社会的利益或者整个人类的利益。数年前查尔斯·威尔逊那句名言‘对通用公司有益的,对这个国家也是有益的’凝缩了意识形态的根本原则。”[23]不过,传统广告的意识形态言说,遵循的是放大原则,把消费群体的、企业的、广告主的利益“大体上等同于”社会的、人类的利益。但后现代广告于传统广告明显不同。后现代广告依照“缩小”的策略来言说意识形态。所谓“缩小”指的是广告主竭尽全力通过广告强调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是符合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能够“为我”带来生活的意义与快感。与此同时,产品和市场的高度同质化迫使广告主和广告代理公司寻求差异化营销、个性化营销的途径。因此,“品牌个性”就成为广告意识形态言说的主要议题。例如,中国时报《陈文茜篇》的广告语:“不确定时代最重要的是什么?知识。”中国时报《黄子交篇》、《陶晶莹篇》广告语:“知识使你更有魅力。”传播“知识”而不是传播信息成为《中国时报》的品牌个性定位;刘青云在电视广告里娓娓道来:“喝杯青酒,交个朋友”,“青酒——朋友的酒”,青酒成为友谊的象征。至于“我玩,故我在”、“我有,我可以”、“我运动,我存在”、“我自信,我成功”、“我选择,我喜欢”、“我喜欢,我拥有”等广告语十分明显是在建构一种迎合个人化发展和自我倾向的观念追求“思想盟友关系”。再如,迪赛尔牛仔服成为“为了成功的生活”的符号;李维斯牛仔装抛开了“适用所有人”的诉求,而宣称“让它们成为你自己的”;耐克运动鞋也成为独立自主、积极进取的精神的代名词,展现的是战斗力、决心、成就、乐趣,以及运动带来的心灵慰籍与回馈。这里,品牌的核心内涵演化成为个性和自由的象征。这样,品牌本身作为概念符号所蕴含的心理、精神价值远远大于商品本身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另一方面,受众的个性心理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作为“宏大叙事结构”中的主体消失了,但作为“此在”的“我”尽管是碎片化的,却格外令人珍惜,因此“我”的存在、“我”的感受和体验成为人们能够感觉和把握唯一的“真实”。“我”的需要与欲望、个性化的体验、快感与愉悦,成为人们生存的基本追求。“现代消费社会中关于竞争的意识形态已让位于所谓‘自我实现’的哲学,新的主题不再是物品,而是通过消费达到个性的实现。”[24]在观念营销的策略指导下,个性的张扬、快感与愉悦、人类深层心理、社会热点问题等自然成为后现代广告表现的新宠。例如,耐克运动鞋的文案《三围只是买衣服时的尺寸罢了》,简直就是一篇女权运动的宣言:“[标准三围]是男人窥视女人的借口36、24、36则是男人虚荣程度的量化男人就是这样用女人的身体布下陷阱然后光明正大地骚扰你别赞助男人好色!把男人的观点从女人的曲线上驱逐干净因为对女人而言三围只是买衣服时的尺寸罢了”;《你决定自己穿什么》的文案,则是“自我”的宣言:“找出你的双脚穿上它们跑跑看、跳一跳……用你喜欢的方式走路你会发现所有事物的空间都是你的领域没有任何事物能足实你独占蓝天意外吗?你的双脚竟能改变你的世界没错因为走路是你的事怎么走由你决定当然也由你决定自己穿什么!”又如,李维斯牛仔服从1999年以来,连年推出以十几岁的青少年为主角的展示其个性追求和体验的异常个性化的“真实的事情”、“让他们成为你自己的”等广告运动,着重强化品牌与受众的情感联系,使李维斯成为个性的象征。或者通过他们一生最具纪念意义的第一次经历:如第一次接吻、第一次音乐会、第一次尴尬场面……或者通过他们如何用剪、撕、补的方法自己处理加工李维斯牛仔裤以使它更具个性的经历,来捕捉最为个性化的瞬间,将品牌与个性紧紧地联系在一起。[25]
四
图像的风格上,超级写实与拼贴,这是后现代广告的重要特点,也是后现代社会人的精神生存状态的图像化表述。
后现代广告,首先是广告图像的超级写实展示“痉挛的美”给人以难以抗拒的视觉冲击力。无论是意识形态广告,还是贝纳通广告、迪赛尔广告,其画面或镜头风格,均给人以似真非真、似幻非幻、亦真亦幻、惝恍迷离的感觉。例如意识形态广告的中兴百货秋装上市《货架篇》的画面中,刚刚竖起主体框架结构的‘房子’处在脚手架之中的包围之中,但急不可耐的‘她’已经买回整整一个货架的日用百货。‘她’正弯着腰察看着货架,似乎还在考虑买点什么。脚手架包裹的房子雏形、货架、日用物品、少女等意象拼贴在一起,构成一幅“怪异”画面。再如PChomeOnline网络家庭《物质篇》里,两个物品陈列和装饰风格一致客厅一“上”一“下”、方向相反拼接在一起,似乎展示的是生活中年轻职员的生活情景,但每个器物旁边的黄色顺序编码条又告诉你这是“非现实”,特别是将图形旋转180度时,广告图像的“上”和“下”又完全置换。后现代广告作品,就这样通过时空的交错,现实与图像的拼贴,让人体验到“真实的虚幻”或“梦幻的真实”。这种虚幻的真实,在一定意义上是人对“拷贝世界”的感受。由于大众传媒的传播积淀,在人与感性世界之间事实上形成了一个由信号、图像和模拟构成的“拷贝世界”,从而使人们对现实产生了一种不稳定的、被美化的幻觉。因而,“作为社会中的人,我们越来越生活在现实的图像或画面之中,而不是直接生活在现实之中。”[26]后现代广告的这种图像风格或许正是人的仿真与超现实的精神困境的投影。
拼贴既是后现代人的生存状态,也是后现代广告营造“真实的虚幻”的基本手法。拼贴就是把各种不同来源的成分杂揉组合在一起,“旧元素、新组合”形成作品。把表征历史与未来、正义与邪恶、理性与非理性、想象与现实、经典与通俗、优美与丑陋、崇高与低俗等相互矛盾的视觉元素组合在一起,表现差异而不是统一,表现“感觉的真实”和对现实生活的感受的原生态而不是乌托邦式的追求,颠覆传统的优美、崇高等美学观念,呈现“怪诞”、“不确定”的风格,这正是后现代广告的拿手好戏和风格秘密。因此,后现代广告中,历史感消失了,历史元素与现实感受拼贴在一起,沉重而严肃的历史被性感和欲望所解构,如迪塞尔服饰《现代会议的诞生篇》;艺术家、服装与性别也可以巧妙地组合在一起成为欲望与性别的拼贴,如中兴百货《梅兰芳篇》:想象与现实、优美与丑陋、正义与邪恶可以杂揉在同一作品之中,如,迪塞尔电视广告《清晨5时篇》、《小石城篇》;自由与压抑、真我与面具、神话与现实可以共存,如斯迪麦口香糖《面具篇》、《梦的解析篇》、《我有话说篇》。甚至,丑陋也可以信手拈来尽情挥洒。例如,在索尼游戏机电视广告《大厨篇》中,一个带着高高的帽子、穿着雪白的制服的厨师正在厨房里烹制一块牛排。这位厨师竟然把一口痰吐到牛排上,然后又拿起牛排在马桶内壁涮了一圈,并且把鼻屎放进牛排等等。正是通过拼贴,后现代人的“内爆”生存状态,生活的断裂、现实的乖张、感觉的荒诞、内心的苦闷、世界的混乱、人际的冷漠,甚至人的深层心理中的破坏欲和恶作剧都被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拼贴手法的运用,使后现代广告展示出互文性。互文性强调的是后现代广告,并不是一种纯创造性的文化产品,而是一种引用文化。在今天,“我们拥有的不是有创意的文化生产,而是出自于其他文化生产的文化生产”。[27]后现代广告的图像与古典的、现代的文学艺术作品意象的互转刻意营造出跳脱现实的陌生感和幻觉感。例如,1945年的雅尔塔会议上,影响历史的三巨头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那张经典合影上,多了几个性感女郎。她们身着迪塞尔牛仔服,其中一位坐在罗斯福的怀中,一位亲密地搂住斯大林,一位站在丘吉尔的身后(迪赛尔《现代会议的诞生》);梅兰芳扮演的挥舞水袖的花旦角色形象与他本人的照片被“引用”,围绕着广告语“没有服装就没有性”上下、左右对称地安排画面,来表现当时时尚界流行中性主义等等(中兴百货《梅兰芳篇》)。在这种“互文性”里,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时尚与经典“内爆”为一体。图像可以互文,文案符号也可以互文。例如,2001年中兴百货春装上市河床篇、金属篇广告文案《美好的生活就是最温柔的报复》写道:“你应该阅读楚辞就歌中的巫仪,让以为看哈利波特就不会变成麻瓜的人变成麻瓜。应该到五星级饭店叫江浙外烩,让不懂餐桌礼仪的服务生没有小费可拿。你应该用法文录电话答录机,让假日找你加班的主管当场哑口无言。你应该把写满报复拥核人士和前男友的日记本资源回收,用美学将生活经营成全面性的温柔报复工具,打击那些曾经迫你内在的外在的丑恶。”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