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校文化建设中的濡化教育(2)

时间:2013-06-05 15:38 来源:发表吧 作者:郝超燕 点击:

  (二)正确理解学校文化中濡化教育

  在"濡化"的过程中,基本的信仰和价值是濡化的核心。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关注民族文化教育,正确理解"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以理性思维引导在"传统"与"现代"中合理取舍,既不全盘否定,也不全盘西化,以继承和创新为指导,正确对待教育文化的异质与冲突,科学建设学校文化。任何文化的交流与融合,都只能是民族的文化为主体,离开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与文化心理结构,对外来文化的传播和吸收就失去了根基,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也就因此失去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因此,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注重濡化教育,坚持以民族教育文化传统为基点,在吸收外来成功教育理念和经验上,重视外来文化的实践环节,合理取舍,理性吸收适合本土文化的部分,并使之民族化。

  四、彰显濡化教育在学校文化中的重要性

  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是长期的、连续的过程。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增强民族主体意识是维护民族独立和存在的思想文化前提,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我们应保持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自主意识,提高自我价值,弘扬自我精神。

  (一)树立学校文化的价值主导观

  学校价值观作为整个社会价值观体系的一部分,从根本上说,是应该既能反映社会文化变迁乃至整个社会变迁,又能够很好地继承已有的学校价值传统。提倡教育观念的更新,强化教育文化选择能力,既使传统文化获得教育的现代意义,又使外来文化获得教育的民族意义,二者相得益彰,相辅相成。将学校文化的深层价值一元化和表层价值的多元化统一起来,从根本上维护和促进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稳定和更新,而形式上则趋于多样化,全球化。通过表层文化价值观的碰撞、冲突、融合、创新等一系列的过程,形成既有民族传统文化又不失现代文化的新型学校文化。学校要通过多方面、多渠道、多方法营造积极文化环境,创造文化氛围,加强学生对文化传统的认识与学习,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精神,提高民族意识培养,使学生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存在与魅力。在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以理性的态度主动选择,以宽容的态度加以融合,避免文化失衡。教育者要反思自身的教育理念,自觉思考教育的文化底蕴,体现于教育实践中,使学生增强文化传统的成就感和归属感。在继承民族文化时,如陈独秀所说:择取"新鲜活泼而适于今世之争存"的思想,摒弃"陈腐朽败而不容留置于脑里";在吸收外来文化时,以濡化教育为指导,使学校、教师、学生回归理性,形成民族、现代相结合的学校文化。

  (二)秉承学校文化创新

  庄子说:"物之生也,若骤若驰,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文化不仅要具有民族性,维持自己民族文化的发展轨迹,又且因为民族文化处于世界多元文化之中,所以必须与教育现代化相适应,实现文化的创新。教育在传递、传播文化的过程中,不是简单地复制文化,它或因社会变革、受教育者不同的身心状况以及教育者自身价值观的差异,赋予已有文化新的意义;或因融合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使原有文化发生性质、功能等方面的变化,衍生出新的文化要素。我们要从根本上维护和促进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稳定与更新,形式上丰富多彩,使其学校文化融合中西方文化精华,促进学校文化创新。

  (三)创设濡化载体,建设学校文化

  学校要创建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文化内容与方式的机制,促成学校文化由外向内的转换,形成濡化教育载体,解决当前学生在继承传统文化所呈现出认知匮乏和践行危机的现状,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体会、领悟、接受和发扬文化传统,使濡化教育的理念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呈现自然、良性的发展。形成学校文化参与和推进社会主流文化发展的逆向的转换机制,使学校与社会文化的发展沟通呈螺旋式上升,学校的文化建设呈现出另外一番新的景象。

  五、小结

  学校文化的濡化是现代教育发展中的重要环节,在新文化的构建中,学校要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符合时代所赋予的精神,体现理想和现实、继承和创新的统一,指向未来和超越的本质。学校要以文化扬弃和创新为新型文化建设的目标,在吸纳世界多样文化的同时,强调文化的濡化教育,处理好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外来文化的适应感,协调好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文化的自我保存和自我更新之间的相互关系,使世界文化与民族优秀文化相适应,相协调,共同促进学校文化的新发展,推动新型学校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顾明远.论学校文化建设[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5).

  [2]叶澜.试论当代中国学校文化建设[J].教育发展研究,2006,(8).

  [3]刁培萼.《教育文化学》[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论文发表、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发表论文、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发表论文,发表论文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论文发表/职称论文发表。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275774677论文发表1003180928
 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610071587论文发表1003160816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论文刊登热线:
187-9699-3035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